過永興原文
試憑高閣上,頫看亂溪流。
日落孤帆接,天空楚岫幽。
獸形盤石怪,雁影入邊愁。
下界誰吹笛,臨風一倚樓。
詩詞問答
問:過永興的作者是誰?答:廖壽清
問:過永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過永興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日落
太陽西沉
孤帆
一張船帆。也指孤單的船隻。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夕鳥歸林,懸孤帆而未息。” 唐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 長江 天際流。” 唐 張籍 《相和歌辭·賈客樂》詩:“秋江初月猩猩語,孤帆夜發滿 湘 渚。” 元 鮮于必仁 《普天樂·瀟湘八景》曲之五:“潮平遠水寬,天闊孤帆瘦。”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林會試》:“倚樓謾把 長江 盼,漸遠孤帆欲斷魂。”
天空
地球周圍的廣大空間
楚岫
(1). 楚 地山巒。 唐 韋迢 《早發湘潭寄杜員外院長》詩:“ 楚 岫千峰翠, 湘 潭一葉黃。” 唐 朱慶餘 《送人下第歸》詩:“岸闊湖波溢,程遙 楚 岫微。”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 吳 鉤,清秋 楚 岫,退叟 齊 丘。”
(2).指 巫山 。泛指男女歡會處。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所恨 洛川 波隔, 賈午 墻高,連雲不及於 秦 臺,薦夢尚遙於 楚 岫。”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訪興不遇》:“自憐遷客去 長沙 ,迷 楚 岫隔京華,匆匆不盡離情話。” 柴萼 《梵天廬叢錄·妙判三十則》:“啟北門鑰而盪乃春心,神迷 楚 岫;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夢繞 陽臺 。”
盤石
極為堅硬而緻密的石頭。同“磐石”
萬人系盤石,無由達江滸。——唐· 李白《丁都護歌》
邊愁
亦作“邉愁”。1.邊人的愁苦之情。 南朝 陳 蘇子卿 《南征》詩:“故鄉夢中近,邊愁酒上寬。”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 長城 。” 清 吳琪 《送別》詩:“霜風醒客夢,笳月起邊愁。”
(2).因邊亂、邊患引起的愁苦之情。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花蕚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錢謙益 註:“ 祿山 反報至,上欲遷幸,登 興慶宮 花蕚樓 ,置酒,四顧悽愴,此所謂‘入邊愁’也。” 明 馮夢龍 《風流夢·告考選才》:“為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一段邉愁,只願得 吳山 立馬那人休。” 清 貝青喬 《自編軍中紀事詩二卷為<咄咄吟>,朋舊多題贈之作,賦此為答》詩:“礮雲三載結邊愁,大纛臨風帶血收。”
下界
(1) 下方的界限
(2) 人間;對天上而言
吹笛
晉 向秀 《思舊賦》序:“余與 嵇康 、 呂安 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遠而疎, 呂 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 虞淵 ,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後因以“吹笛”為傷逝懷舊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詩:“莫待 山陽 路,空聞吹笛悲。”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二二:“病樹枝顛天一握,為君吹笛上高樓。”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倚樓
倚靠在樓窗或樓頭欄幹上。 唐 杜甫 《江上》詩:“勳業頻看鏡,行 * 倚樓。” 宋 黃庭堅 《南鄉子·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詞:“諸將説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