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佑寺·其二原文
世尊頂相合虛空,如是聊標丈六躬。
莫以世間繩尺度,無邊竹杖度還窮。
詩詞問答
問:普佑寺·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普佑寺·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普佑寺·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東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一
參考注釋
世尊
佛陀的尊稱。《四十二章經》:“爾時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維。” 隋 慧遠 《無量壽經義疏》卷上:“佛備眾德,為世欽仰,故號世尊。”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世尊説法不用一方之語。”
頂相
指佛教傳說中如來頭頂之肉髻。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塔跡、佛牙、袈裟、頂相舍利,悉在 弗樓沙國 。” 宋 陶穀 《清異錄·漏春和尚》:“新栽柳樹,必用泥固濟,其木頗類比丘頂相。”
合虛
古代神話稱日月所出之山。《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合虛 ,日月所出。”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丈六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長度。後亦借指佛身。《後漢書·西域傳·天竺》:“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丹素炫彩,金玉垂輝,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神光壯麗,若金剛之在 雙林 。” 范祥雍 校註:“丈六謂佛身,《佛説十二游經》:‘佛身長丈六尺。’”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丈六放金光,神通稱極大。”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繩尺
(1).工匠用以較曲直、量長短的工具。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威望之所銷壓,氣焰之所炙炘,繩尺之所裁量,機智之所糾紛。” 清 唐甄 《潛書·良功》:“天下之材不齊,其成器也萬變萬巧而不一,豈有斧刀之所不能施者哉?豈有繩尺之所不可合者哉?” 金近 《測量隊到村里來》:“測量隊到我們村里來了,把那根長長的繩尺拉開。”
(2).比喻法度、規矩。 宋 陸游 《東陽陳君義莊記》:“今雖自力,而不合於有司之繩尺。” 清 魏源 《黃山》詩之三:“變幻各縱奇,不復就繩尺。”
(3).衡量。 清 周亮工 《何省齋太史詩序》:“作為詩古文詞,縱筆所如,龍驤霞蔚,不可以諸家相繩尺,而能卓然自為一家。”
(4).引申為以之為標準。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下:“席上歌《借扇》、《見娘》二折,出腔收韻,繩尺 魏 家。”
無邊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竹杖
竹製的手杖。《漢書·西域傳贊》:“睹犀布、瑇瑁則建 珠崖 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 牂柯 、 越嶲 。” 唐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仙翁遺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孫華 《次和酬愷功院長見懷一百韻》:“頗戀桃笙穩,行煩竹杖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