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著書千文真跡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王著書千文真跡原文

考古雖然多有舛,臨池何礙是其長。

一千文撫精神蘊,八百年騰紙墨光。

初仕成都遇淳化,疑摹智永識歐陽。

侍書際會傳佳話,訾議寧須論米黃。

詩詞問答

問:題王著書千文真跡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王著書千文真跡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王著書千文真跡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八

2. 淳化閣帖為王著審定其中世次爵里多所訛舛米芾黃伯思輩每訾議之然摹剿精工古今刻本無出其右則亦未可盡非蓋著特昧於考古而其工書有家法史固嘗稱許之也

參考注釋

考古

(1) 根據古代的遺蹟、遺物和文獻,研究古代事物

(2) 指有關考古的科學

雖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卻”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故鄉》

(2) 雖然如此,雖是這樣;即使這樣

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墨子·公輸》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戰國策·魏策》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千文

見“ 千字文 ”。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紙墨

(1).紙和墨。書寫用具。《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歲時但貢紙墨而已。”《宣和書譜·陶弘景》:“無紙墨則至於以荻畫灰。”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余入奠,見紙墨叢殘,家僮殯殮,為之泣下。”

(2).借指文字。 晉 陶潛 《飲酒》詩序:“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臣不敢盡具之紙墨。”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窮極口舌之形容,不逮紙墨之委曲。”

成都

中國四川省省會和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之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成都平原中心。面積3861平方公里。人口401萬(1982)

淳化

(1).純正平和。《素問·五常政大論》:“陽和布化,陰氣廼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

(2).敦厚的教化。《文選·張衡<東京賦>》:“清風協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綜 註:“淳厚之化,通於神明也。”《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四》:“陛下自膺人望,歲時豐稔,亦淳化所致也。”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權若訥馮澥》:“削之無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3).猶馴化。《史記·五帝本紀》:“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

智永

陳、隋間書法家,僧人。名法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家于山陰永欣寺,人稱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擅正書、草書,時求書者多,門檻為破,遂裹以鐵,號“鐵門限”。所書《真草千字文》有墨跡、石刻本存世。

歐陽

——複姓

侍書

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書的官員。 宋 明 為翰林院屬官。參閱《明史·職官志二》。

際會

(1).聚首;聚會。《禮記·大傳》:“異姓主名,治際會。” 鄭玄 註:“際會,昏禮交接之會也。” 孔穎達 疏:“際會,所以主此母婦之名,正昬姻交接會合之事。” 孫希旦 集解:“際會,謂於吉凶之事相交際而會合也…… 鄭氏 專以昏禮言,非是。蓋同姓族屬漸眾,懼其離,有宗以統之,則不至於離。異姓男女相聚,懼其亂,有名以別之,則不至於亂。”

(2).引申為配合呼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際會,譬舞容迴環,而有綴兆之位。” 周振甫 註:“際會,遇合,猶配合。”

(3).機遇;時機。《漢書·王莽傳上》:“ 安漢公 莽 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 漢 室,遂同殊風,至於製作,與 周公 異世同符。”《舊唐書·馬懷素傳論》:“ 馬懷素 、 禇無量 好古嗜學,博識多聞,遇好文之君,隆師資之禮,儒者之榮,可謂際會矣。” 姜可生 《將之南田夢非》詩:“人生際會有如此,山川寂寥按劍起。” 艾青 《向太陽》詩:“這時候,我對我所看見,所聽見,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寬懷與熱愛,我甚至想在這光明的際會中死去。”

(4).縫隙。兩物體相接的中縫。《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棺但漆際會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匣,諸愚俗所為也。”

佳話

美談,傳誦一時的美事

在農村傳為佳話

訾議

議論、指責人的缺點

無可訾議

米黃

米色

詩詞推薦

題王著書千文真跡原文_題王著書千文真跡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