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冰紈玉粉淨無塵,墨妙扶疏更絕倫。
試問揮毫底人物,不言從可識天真。
詩詞問答
問:《酬劉巨載舍人見贈所畫山水扇》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冰紈
(1).潔白的細絹。《漢書·地理志下》:“後十四世, 桓公 用 管仲 ,設輕重以富國,合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歸。故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 顏師古 註:“冰謂布帛之細,其色鮮絜如冰者也。紈,素也。” 唐 許敬宗 《麥秋賦》:“非甘泉而滌景,異寒氣而浮涼。卻冰紈於寶笥,屏珍簟於披香。” 清 吳偉業 《宮扇》詩:“玳瑁簾開南內宴,沉香匣啟西川扇。蟬翼描來雲母輕,冰紈製就天孫艷。”
(2).代指絹制的團扇。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節貼子詞·皇帝閣》:“一扇清風灑面寒,應緣飛白在冰紈。” 明 葉憲祖 《夭桃紈扇》第四折:“那時匆匆不及寫書,只留下紈扇一面。表相思未寫鸞箋,把冰紈留付多才。” 清 龔自珍 《意難忘》詞:“秋花分小影,秀句寫冰紈。眉意淺,佩聲殘,有珍重千般。”
玉粉
玉的粉末。 唐 姚合 《寄李群玉》詩:“石脂稀勝乳,玉粉細於塵。” 宋 蘇軾 《浣溪沙·紹聖元年游大口寺野飲》詞:“玉粉輕黃千歲藥,雪花浮動萬家春。”
無塵
不著塵埃。常表示超塵脫俗。 唐 崔櫓 《蓮花》詩殘句:“無人解把無塵袖,盛取殘香盡日憐。” 唐 杜荀鶴 《題戰島僧居》詩:“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墨妙
(1).精妙的文章。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雖 淵 雲 之墨妙, 嚴 樂 之筆精……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唐 陳子昂 《為喬補闕慶武成殿表》:“臣所恨才非墨妙,思乏筆精;不能讚揚休祚,歌詠聖德。”
(2).精妙的書法。 唐 魯收 《懷素上人草書歌》:“吾觀文士多利用,筆精墨妙誠堪重;身上藝能無不通,就中草聖最天縱。”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王進德 ﹞彈琴讀書,或展古人墨妙,臨寫不釋手。” 清 趙翼 《題肅本淳化帖》詩:“所嫌腕弱但塗蚓,敢詡墨妙堪籠鵝。”
(3).精妙的繪畫。 唐 岑參 《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詩:“相府徵墨妙,揮毫天地窮;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 宋 黃庭堅 《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 虎頭 墨妙能頻寄,馬乳蒲萄不待求。”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葉繁茂分披貌。《呂氏春秋·任地》:“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粃,墝而專居則多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詠牡丹》詞:“玉盤搖動半厓花。花樹扶疏,一半白雲遮。” 明 劉基 《梅頌》:“扶踈蕭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撓其節兮。”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一:“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
(2).迴旋貌;飄散貌。《淮南子·修務訓》:“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高誘 註:“扶疏,槃跚貌。”《文選·嵇康<琴賦>》:“忽飄搖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李善 註:“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方瞳緑鬢紅氍毹,春酒搖盪香扶踈。”
絕倫
絕群。同類中無可比擬者;獨一無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靜者多心妙,先生藝絕倫。——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
絕倫超奇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揮毫
寫毛筆字或作畫
此君動輒揮毫於人前
揮毫題字
人物
(1)
(2) 小說或戲劇中被描寫的人
人物描寫
(3) 被認為有突出或顯著特性的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 * 《沁園春·雪》
愷撒是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西人之畫,則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實景。——蔡元培《圖畫》
(4) 講話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勵或發命令的人
由一個圈內人物指導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個人物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天真
(1) 指不受禮俗拘束的品性
(2) 引申為單純、樸實、幼稚;頭腦簡單
不要太天真,以致相信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歲的小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酬劉巨載舍人見贈所畫山水扇原文_酬劉巨載舍人見贈所畫山水扇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