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玉碗托子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古玉碗托子原文

土浸雲籠月,血浸日暈霞。

別稱水銀浸,瑎玖名胥加。

是皆緣外染,亦必因有瑕。

古玉一色者,初無晁采華。

淡黃色如栗,其品乃最嘉。

內府不多見,周尺晨星誇。

碗托子萃二,合浦珠無差。

茲偶檢庫藏,得一較舊奢。

匪琢復匪雕,樸素去飾塗。

二徑三寸五,一五寸欠些。

色澤莫不同,子孫漢視爺。

刻檀承其足,宣瓷堪品茶。

五字識源委,渴解生道芽。

然思賢材淪,寧毋似此耶。

詩詞問答

問:詠古玉碗托子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古玉碗托子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麻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五

2. 凡玉因有瑕然後外浸入之歲久遂如一耳

參考注釋

血浸

(1).鮮血浸漬。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看沙場血浸橫屍首。” 蕭紅 《生死場》十四:“一種感覺通過骨髓麻寒她全身的皮膚,那是怎樣可怕血浸的人頭!”

(2).指血紅色的斑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有一舊玉馬,質理不甚白潔,而血浸斑斑。”

日暈

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的現象。圍著太陽成環形,帶有彩色,通常顏色不明顯。日暈常被看做天氣變化的預兆。通稱風圏。《史記·天官書》:“兩軍相當,日暈。”《晉書·天文志中》:“日旁有氣,員而周帀,內赤外青,名為暈。日暈者,軍營之象。” 北周 庾信 《象戲賦》:“月輪新滿,日暈初圓。” 明 婁元禮 《田家五行·雜占·論日》:“日暈則雨。諺云:‘月暈主風,日暈主雨。’”

別稱

正式名稱以外的名稱

湘是湖南的別稱,鄂是湖北的別稱

水銀浸

殉葬的金玉等器物,被大殮時塗於屍體上的水銀所浸染而形成的斑點。 魯迅 《彷徨·離婚》:“ 七大人 正拿著一條爛石似的東西,說著,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兩擦,接著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買得,至遲是 漢 。你看,這一點是“水銀浸”。’”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晁采

玉名。《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 和氏 出焉。” 郭璞 注引 司馬彪 曰:“晁采,玉名。” 李善 註:“晁,古朝字。”

黃色

(1)

(2) 類似熟檸檬或向日葵顏色,或者光譜位於綠色和橙色之間的顏色

(3) 四個心理學基色之一,在標準條件下正常色覺觀察者觀察到的580納米波長輻射的顏色

(4) 指 * 、下流音像、圖書

內府

皇宮的倉庫

周尺

周 代的尺度。《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 伯夷 叔齊 ﹞蹌蹌踉踉的顛了 周 尺一丈路遠近。”

周 代的樂譜。泛指 周 樂。 宋 蘇軾 《延和殿奏新樂賦》:“ 趙鐸 固中於宮商, 周 尺仍分於清濁。”

晨星

(1) 日出前在東方天空中看到的一顆明亮的行星(即金星)——亦稱“啟明星”

(2) 清晨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寥若晨星

托子

用以承墊杯碗等,起平穩、隔熱作用的器皿。形狀多種。始用於 唐 ,流行至今。《景德傳燈錄·松山和尚》:“一日命 龐居士 喫茶,居士舉起托子云:‘人人盡有分,因什麼道不得?’”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托子》:“席上,諸公只服褙子, 文龍 以失禮居末座。供茶, 文龍 故以托子墮地,諸公戲以失禮。 文龍 曰:‘先生失衣,學生落托。’眾為一笑。”

合浦

古郡名。 漢 置,郡治在今 廣西壯族自治區 合浦縣 東北,縣東南有 珍珠城 ,又名 白龍城 ,以產珍珠著名。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荊山 之岫,不得連城之尺璧也。” 宋 蘇軾 《示過》詩:“ 合浦 賣珠無復有,當年笑我泣牛衣。”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珠玉》:“ 合浦 、 於闐 ,行程相去二萬里,珠雄於此,玉峙於彼,無脛而來,以寵愛人寰之中,而輝煌廊廟之上。”

庫藏

庫中收藏

庫藏圖書三十萬冊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註:“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 高誘 註:“一,道也。天道生萬物,萬物得一乃(後)成也。”《楚辭·遠遊》:“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 王逸 註:“喻古先聖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親;澄得一以作鑒,恆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

樸素

(1) 質樸;無文彩

衣著樸素

(2) 儉僕,不奢侈

生活樸素

三寸

指舌。《藝文類聚》卷十七引 晉 張韓 《不用舌論》:“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簡文帝 《舌賦》:“夫三端所貴,三寸著名。故微言傳乎往記,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搆釁》:“他自負半世英豪,那見得一腔奇抱。爛斑三寸人前掉,電光閃爍皆傾倒。”

色澤

顏色和光澤

嵌岩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莫不

沒有一個不;無不

聽到這個訊息,全校師生莫不為之失聲痛哭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品茶

品評茶味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源委

原由曲衷

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盡心上》:“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晉 郤詵 《賢良策對》:“以生道殺之者,雖死不貳;以逸道勞之者,雖勤不怨。”

(2).生長在道路上。 唐 盧照鄰 《秋霖賦》:“青苔被壁,緑萍生道。”

賢材

見“ 賢才 ”。

詩詞推薦

詠古玉碗托子原文_詠古玉碗托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