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宴原文
玉階仙仗曉班催,日上彤章寶扇開。
雷動乾坤三祝壽,春生雨露九霞杯。
元年新記黃龍瑞,重譯今傳白雉來。
從此南荒深感德,不勞銅柱立崔嵬。
詩詞問答
問:侍宴的作者是誰?答:黎崱
問:侍宴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侍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黎崱的名句有哪些?答:黎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2. 皇廢初元。
參考注釋
玉階
亦作“ 玉堦 ”。 1.玉石砌成或裝飾的台階,亦為台階的美稱。《文選·班固<西都賦>》:“玄墀釦砌,玉階彤庭。” 張銑 註:“玉階,以玉飾階。” 漢 班婕妤 《自悼賦》:“華殿塵兮玉階菭,中庭萋兮緑草生。” 唐 李白 《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蘇曼殊 《飲席贈歌者》詩:“玉階人靜情難訴,悄向星河覓女牛。”
(2).指朝廷。《文選·張衡<思玄賦>》:“勔自強而不息兮,蹈玉階之嶢崢。”舊註:“玉階,天子階也。言我雖欲去,猶戀玉階不思去。” 晉 葛洪 《抱朴子·漢過》:“禾黍生於廟堂,榛莠秀乎玉階。” 唐 岑參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金鏁曉鐘開萬戶,玉堦仙仗擁千官。” 明 文徵明 《丁巳元日》詩:“萬炬列星仙杖外,千官鳴珮玉階前。”
仙仗
亦作“僊仗”。1.神仙的儀仗。 前蜀 韋莊 《尹喜宅》詩:“紫氣已隨僊仗去,白雲空向帝鄉消。”僊,一本作“ 仙 ”。《雲笈七籤》卷 * :“龍軒鶴騎,仙仗森列,駐於空界。”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知君舊籍隸虛皇,列近侍班行,謫來塵土離仙仗。”
(2).指皇帝的儀仗。 唐 岑參 《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瑤階小立,春生天語,香縈仙仗,玉露冷沾裳。”
寶扇
帝後等用的扇狀儀仗。《長阿含經·第一分初大本經》:“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唐 何仲宣 《七夕賦詠成篇》:“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新唐書·竇懷貞傳》:“俄而禁中寶扇鄣衛,有衣翟衣出者,已乃 韋後 乳媼 王 ,所謂 莒國夫人 者,故蠻婢也。” 宋 王淇 《上元應制》詩:“雪消華月滿仙臺,萬燭當樓寶扇開。” 明 梁潛 《鹹陽懷古》詩:“月過文窓寶扇移,星臨繡戶粧奩密。”
雷動
聲音如響雷震動
台下歡聲雷動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三祝
舊時祝頌語,以祝人壽、富、多男子為“三祝”。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才謝八能,莫葉鈞天之奏;情深三祝,惟同 嵩岳 之呼。”參見“ 三多 ”。
春生
(1).在春季萌生。《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漢 王充 《論衡·變動》:“春生而冬殺者,天也。”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春生秋殺,陽開陰閉。”
(2).猶言春天到來。 唐 張喬 《送友人游湖南》詩:“春生 南嶽 早,日轉大荒遲。” 唐 崔顥 《相逢行》:“春生百子殿,花發五城樓。” 宋 陸游 《小園春思》詩:“小軒愁入丁香結,幽徑春生豆蔻梢。”
雨露
雨和露,比喻恩惠、恩澤
九霞
九天的雲霞。借指天庭。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二七:“共愛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閉 金華 。” 明 屠隆 《綵毫記·仙宮列奏》:“長清宮殿九霞高,玉佩羣真絳節朝。”
元年
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黃龍
(1).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名。讖諱家以為是帝王之瑞徵。《呂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濟乎 江 ,黃龍負舟。” 唐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赤雀翻然至,黃龍豈假媒。” 仇兆鰲 註:“《尚書中候》:‘ 舜 沉璧於河,榮光休至,黃龍負卷舒圖,出入壇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呂岩 《參黃龍機悟後呈偈》詩:“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
(3).黃銅鑄成的龍,以為盟約的信物。《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秦昭襄王 時有一 * ,常從羣虎數游 秦 、 蜀 、 巴 、 漢 之境,傷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輸黃龍一雙; 夷 犯 秦 ,輸清酒一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設黃龍之詛。”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於是廣布朝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南州舊俗,滛其白獸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黃龍之約。”
(4).星座名。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龍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譚瑩 《重有感》詩之五:“青雀黃龍賸劫灰,拖罾應募卻環來。”
(6).艦船名。《隋書·楊素傳》:“ 素 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次曰黃龍,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長槍。 明 沉采 《千金記·遊說》:“白羽一揮同發矢,黃龍三轉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龍城 。 唐 沉佺期 《雜詩》之三:“聞道 黃龍 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 漢 家營。” 明 謝榛 《中秋宴集》詩:“ 黃龍 塞上征夫淚, 丹鳳 城中少婦愁。”
(9).府名。 契丹 天顯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農安縣 。 保寧 七年(公元975年)廢, 開泰 九年(公元1020年)復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為 濟州 。《宋史·岳飛傳》:“ 飛 大喜,語其下曰:‘直抵 黃龍府 ,與諸君痛飲爾!’” 明 無名氏《精忠記·伏闕》:“約諸軍痛飲在 黃龍 ,鑾輿指日當迎奉。” 清 趙翼 《岳忠武墓》詩:“生平誓踏 賀蘭山 ,未飲 黃龍 一杯酒。”後借指敵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請進取疏》:“始矜壯志於上馬,謂 黃龍 之直抵有期;終耗雄心於跨驢,謂 西湖 之行樂可老。”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十一:“會飲 黃龍 去,馱經白馬來。”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知君無限恨,未得飲 黃龍 。”
(10). 端溪 硯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硯譜》:“石之病者……曰黃龍,灰黃色,如龍蛇橫斜布石上。”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東洞西側深處曰 飛鼠巖 ,其石有紋曰黃龍,斜亘石面,工指為瑕。”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漢 軍 董元鏡 在京師市上買端硯,中有黃氣一縷,即《硯譜》中所謂‘黃龍’也。”
(11).借指 黃河 。 郭沫若 《豫秦晉紀游·訪花園口》詩:“ 東風渠 上舒長望,已伏黃龍護我華。”《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驚看倒轉乾坤手,腰斬黃龍利萬年。”
(12).比喻成條成片的黃色煙塵或沙漠。《文匯報》1982.6.23:“從此, 吳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條黃龍被真正制服了。”《文匯報》1983.12.6:“ 遼寧省 西北部, 科爾沁 沙地東南端,有一個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黃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遼西 內陸的黃龍之首。”
重譯
(1)
(2) 輾轉翻譯
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3) 重新翻譯
白雉
(1).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尚書大傳》卷四:“ 周公 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楚辭·天問》:“厥利維何,逢彼白雉。” 漢 班固 《 * 通·封禪》:“白雉降,白鹿見,白烏下。” 晉 左思 《蜀都賦》:“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見,所謂大樂必易是也。”
(2).白鷳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二·白鷳》。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南荒
指南方荒涼遙遠的地方。《晉書·陸機傳》:“輶軒騁於南荒,衝輣息於朔野。”《太平廣記》卷二 * 引 唐 房千里 《投荒雜錄·南荒人娶婦》:“南荒之人娶婦……往趨虛路以偵之,候其過,即擒縛,擁歸為妻。” 明 高啟 《韓子》詩:“自古南荒竄逐過,佞臣元少直臣多。” 田漢 《馮法祀先生黔桂開闢工程寫生畫展》詩之二:“南荒一例成前敵,喜見精誠結 漢 瑤 。”
深感
深深感到
深感遺憾
銅柱
(1).銅製的支撐建築物的柱子。《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1990.8.5:“白玉般的礎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
(2).神話傳說中的天柱。《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製的作為邊界標誌的界樁。《後漢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 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 ……此 漢 時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門並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岭崔嵬。——《封神演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侍宴原文_侍宴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