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仲經筵原文
儒臣廣殿共云云,何異書齋此樂群。
明物由行述虞舜,養賢以及玩周文。
兩行玉碗分茶味,一對金爐裊篆紋。
勖在聞知致高大,詎惟典故取斯勤。
詩詞問答
問:春仲經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春仲經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春仲經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七
2. 是日進講孟子由仁義行二句易頤卦彖傳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句
參考注釋
儒臣
(1).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2).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問的大臣。《新唐書·宗室宰相傳·李福》:“ 大中 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宋 陳亮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 遼 、 金 、 元 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 * 。”
書齋
書房
編輯的書齋
樂群
謂與友朋相處無違失。《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 陳澔 集說:“樂羣,則於朋徒無睽貳。” 章炳麟 《駁神我 * 說》:“研精冥想之士多好閒居,樂群者惟恆民為爾。” 冰心 《往事(二)》八:“我拋卻‘樂群’,只知‘敬業’。”
行述
(1).謂生平概略、履歷。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石志》:“素族無名策,故以紀行述耳,遂相祖習。”
(2).即行狀。 清 劉大櫆 《漁溪巴君墓志銘》:“我死,慎勿丐名流作傳及妄為行述,以貽有識之非笑。”《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狀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麼。” 巴金 《家》三七:“﹝ 覺慧 ﹞把附印在後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寫的祖父的‘行述’,翻了兩下。”參見“ 行狀 ”。
虞舜
上古五帝之一。姓 姚 ,名 重華 ,因其先國於 虞 ,故稱 虞舜 。為古代傳說中的聖君。《書·堯典》:“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 虞舜 。帝曰:俞,予聞,如何?岳曰:瞽子,父頑、母嚚、 象 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史記·五帝本紀》:“ 虞舜 者,名曰 重華 。” 司馬貞 索隱:“ 虞 ,國名…… 舜 ,謚也。” 張守節 正義:“ 瞽叟 姓 嬀 。妻曰 握登 ,見大虹意感而生 舜 於 姚墟 ,故姓 姚 。目重瞳子,故曰 重華 。”
養賢
(1).供養賢才。《易·頤》:“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漢 劉向 《新序·刺奢》:“ 宣子 曰:‘彼君子也,以養賢為富;我鄙人也,以鐘石金玉為富。’” 明 劉基 《連珠》之十七:“以道養賢,則四方之民聽聲而來。”
(2).保持、培養才德。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耿介非持祿,優遊是養賢,冰清臨 百粵 ,風靡化 三川 。”
以及
表示並列關係,還…,和…,同…
國家領導人以及有關方面負責人
周文
即 周文王 。《後漢書·桓帝紀》:“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 周文 掩胔之義。”《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周文 啟龜,以卜良佐。” 晉 張協 《雜詩》之六:“ 王陽 驅九折, 周文 走岑崟。” 唐 孫公輔 《新修夏邑縣城門樓記》:“ 周文 緩而 靈臺 成, 漢文 約而露臺捨。”
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著於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郭象 註:“任天下之是非。”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雎詁訓傳》 唐 陸德明 題註:“故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
玉碗
(1).玉制的碗,亦泛指精美的碗。 唐 李賀 《過華清宮》詩:“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明 何景明 《皇陵》詩:“玉碗留天地,金堂照寂寥。” 清 周亮工 《青酒苦澀》詩:“廿年常共酒人游,玉碗光承玉露柔。”
(2).堪輿家謂福地。 宋 曾慥 《類說·語林·玉碗金杯》:“ 李衛公 宅在 安邑 桑道茂 ,謂之玉碗; 牟相 宅在 新昌 北街,謂之金盃。”
分茶
(1).烹茶待客之禮。 唐 韓翃 《為田神玉謝茶表》:“ 吳 主禮賢,方聞置茗; 晉 臣好客,纔有分茶。”
(2).亦稱“ 分茶店 ”。 宋 時指酒菜店或麵食店。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食店》:“大凡食店,大者謂之分茶。”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食店》:“南食店謂之南食川飯分茶。”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麵食店》:“大凡麪食店,亦謂之分茶店。”
(3). 宋 元 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宋 楊萬里 《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禪弄泉手, 隆興 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不須更師屋漏法,只問此瓶當響答。” 宋 陸游 《臨安春雨初霽》詩:“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一對
(1).表數量。一雙。 唐 皮日休 《重元寺雙矮檜》詩:“應如 天竺 難陀寺 ,一對狻猊相枕眠。”《宣和遺事》前集:“撞著八個大漢,擔著一對酒桶,也來堤上歇涼。”《 * 詞話》第四回:“看見他一對小腳穿著老鴉緞子鞋兒。”
(2).表數量。一套,用以稱衣服。 宋 歐陽修 《謝對衣金帶鞍轡馬狀》:“臣伏蒙聖慈,以臣入院,特賜衣一對,金帶一條,金鍍銀鞍轡馬一匹者。”
(3).稱夫妻兩人。《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又過數日,婦人腳不痛了, 徐信 和它做了一對夫妻上路,直到 建康 。”《水滸傳》第一○四回:“適纔曾合過來,銅盆鐵帚,正是一對兒夫妻。” 楊朔 《春子姑娘》:“我望望她,又望望她表兄弟那寬闊的背影,覺得這兩人配在一起,倒是天生的一對兒。”
(4).泛指年貌可以相配的兩個人。《紅樓夢》第二六回:“從鏡後轉出兩個一對兒十五六歲的丫頭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回:“有叫局的,他姊妹兩個總是一對兒同來,卻只算一個局錢。”
金爐
亦作“ 金鑪 ”。 1.金屬鑄的香爐。 漢 桓寬 《鹽鐵論·貧富》:“ 歐冶 能因國君之銅鐵以為金鑪大鐘,而不能自為壺鼎盤杅,無其用也。” 馬非百 註:“金爐,疑即金香爐。《西京雜記》:‘ 趙飛燕 為皇后,其女弟遺以五層金博香爐。’”
(2).為香爐之美稱。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同瓊珮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 唐 劉禹錫 《秋螢引》:“紛綸暉映平明滅,金鑪星噴鐙花發。” 宋 王安石 《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聞知
(1).聽說;知道。《書·胤征》:“ 羲 和 屍厥官,罔聞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使四面求醫藥,天下皆聞知。”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五》:“ 苻堅 聞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驍騎將軍 呂光 帶兵打 龜茲國 ,‘請’他進關。”
(2).見聞;知識。《書·無逸》:“否則,侮厥父母,曰:‘昔之人無聞知。’”《北史·列女傳·房愛親妻崔氏》:“性嚴明,有高節,歷覽書傳,多所聞知。” 宋 葉適 《漢陽軍新修學記》:“一其趨向,厚其師友,畜其聞知,廣其倫類。”
(3).謂由傳聞傳授而有所認識。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歲,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則見而知之;若 孔子 ,則聞而知之。” 清 顏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郊使見知聞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老名號。” 秦牧 《藝海拾貝·鮮荔枝和乾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識來源分為三類,這就是‘親知’、‘聞知’、‘說知’……‘聞知’是從旁人口頭或書面傳授得來的知識。”
高大
(1) 又高又大
高大的樅樹
他身材高大
(2) 崇高;高尚
高大形象
典故
詩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有出處的詞句
引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