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原文

作客在江西。得病臥毫釐。

還往□訊息。看看似別離。

村人曳在道傍西。耶娘父母不知。

身上剟牌書字。此是死不歸。

詩詞問答

問: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作客

(1) 寄居異地

(2) 到別人處做客人

(3) 拜訪,訪問

江西

中國東南部的省。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3320萬,省會南昌。贛江南北貫全省,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省的北部;湖周圍平原為主要產糧區。立於鄱陽湖入長江口西側的廬山為著名避暑勝地。位於省西部的井崗山為中國 * 創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鎢礦產地

得病

害病,患病,罹患疾病

一隻明顯地受了傷或得了病的蜂鳥

毫釐

兩個很小的計量單位,極言數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還往

(1).往來。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郡》:“或長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訴郡官,每憚還往。” 宋 曾鞏 《答葛蘊》詩:“歸來客舍中,未及還往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瞳人語》:“隧道迂,還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啟門。”

(2).往來之人。指親朋。《敦煌曲子詞·長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臥毫釐。還往觀訊息,看看似別離。”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長百丈,不如當代多還往;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看看

(1) 查看,細看,檢查

士兵,讓我看看你的通行證

(2) 漸漸

看看腳酸腿軟

(3) 眼前,即將

看看又還秋暮

別離

(1) 離別;分離

別離家鄉,踏上征途

心知長別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輕別離。——唐· 白居易《琵琶行

並序

(2) 》

村人

(1).鄉下人,農村人。 唐 白居易 《登村東古冢》詩:“村人不愛花,多種栗與棗。”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母辭拾遺鈔》:“有村人早出賣菜,拾得 至元 鈔十五錠,歸以奉母。” 魯迅 《書信集·致賴少麒》:“就是極平常的動植物圖,我曾經給向來沒有見過圖畫的村人看,他們也不懂。”

(2).俗人,蠢人。《朱子語類》卷三五:“所謂君子者,豈是歛手束腳底村人耶?”《水滸傳》第五回:“ 魯智深 大怒道:‘你這廝村人,好沒道理!俺又不曾説甚的,便要綁縛洒家。’”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絲竹》:“諺云:‘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

在道

(1).在於正道。《易·隨》:“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穎達 疏:“志在濟物,心存公誠,著信在於正道。”

(2).謂正在路途之中。《詩·大雅·公劉》“徹田為糧” 唐 孔穎達 疏:“謂既至 豳 地,以為久住之糧,非在道之糧也。”

(3).猶在行;內行。《蕩寇志》第七五回:“ 麗卿 笑道:‘你卻識貨。莫非也在道,説與小可聽聽。’”

耶娘

同“耶孃”。

父母。後多作"爺娘"。

父母

(1)

(2) 父親和母親的總稱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 具有父親和母親作用的人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身上

(1) 身體上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2) 隨身

身上沒帶筆

書字

文字。 清 顧炎武 《延平使至》詩:“萬里干戈傳御札,十行書字識天顏。”《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三姐姐走了,曾有書字回來么?’”

不歸

(1).不返家。《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清 蒲松齡 《司文郎》:“又聞次年再行鄉試,遂不歸,止而受教。”

(2).不歸還。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詎惡久假不歸,霸為己有。”

詩詞推薦

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原文_長相思·其三·三不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