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從之韻招從之原文
學子今方竹葦如,自憐老腹獨空虛。
短畦小摘猶能飯,荒徑徐行可當車。
世事從來多鹵莽,吾儕何自有贏餘。
肯來蠹簡同簽整,卻恐令君得異書。
詩詞問答
問:次從之韻招從之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次從之韻招從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從之韻招從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周孚的名句有哪些?答:周孚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學子
從學的人
青青子矜。——《詩·鄭風·子衿》。箋:“青衿,青領也,學子所服。”
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林景熙《酬謝皋父》
莘莘學子
方竹
竹之一種。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徑一至四厘米,質堅。我國 華東 和 華南 地區均有栽培。可供觀賞,古人多用以製作手杖。 晉 戴凱之 《續竹譜》:“方竹生 嶺 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宋 張淏 《雲谷雜記·竹之異品》:“ 武陵 桃源山 有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堅勁可以為杖。”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紫峯 與客觀方竹。客戲曰:‘世有方竹無方人。’”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 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捫心徒自憐。” 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集·學生和玉佛》:“驚擾詎雲妄?奔逃只自憐。”
見“ 自憐 ”。
空虛
裡面沒有什麼實在東西的;不充實的
反對派所持的空虛的論點
小摘
隨意採摘。 杜甫 《有客》詩“小摘為情親” 仇兆鰲 注引 南朝 宋 謝靈運 《永嘉記》:“百卉正發時,聊以小摘供日。” 宋 惠洪 《次韻通明叟晚春》:“緑徧西園春正殘,青梅小摘嗅仍看。” 清 陳確 《春晴過近思叔池上即事》詩:“邨圃新晴滿眼花,攜筐小摘足生涯。”
能飯
謂飯量極大。 戰國 廉頗 故事。表示年雖老而不忘報國。語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 使者既見 廉頗 , 廉頗 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趙 使還報王曰:‘ 廉將軍 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犀首空好飲, 廉頗 尚能飯。”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憑誰問: 廉頗 老矣,尚能飯否?”
行可
謂可以行道。《孟子·萬章下》:“ 孔子 有見行可之仕,有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 趙岐 註:“行可,冀可行道也。”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書憤》
(2) 人情世故
善於世事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鹵莽
(1) 粗率冒失,不鄭重
不宜鹵莽。——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 指荒草,也指荒蕪
吾儕
我輩;我們這類人
吾儕同說書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吾儕悶來村店飲村酒
何自
何以,因何。《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文帝 輦過,問 唐 曰:‘父老何自為郎?家何在?’”《漢書·張良傳》:“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結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蠹簡
被蟲蛀壞的書。泛指破舊書籍。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徒以研尋蠹簡,穿鑿遺文,菁華久謝,糟粕為偶。” 宋 陸游 《掩扉》詩:“一編蠹簡從吾好,又見西窗掛夕暉。” 傅尃 《感懷》詩之四:“龕燈回向期皈佛,蠹簡飄零且箸書。”
令君
(1). 魏 晉 間對尚書令的敬稱。後亦以稱位居樞要的大臣。《晉書·荀瑁傳》:“帝嘗謂曰:‘ 魏武帝 言: 荀文若 之進善,不進不止; 荀公達 之退惡,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唐 沉佺期 《別侍御嚴凝》詩:“令君出使車,行邁方靡靡,靜言芟枳棘,慎勿傷蘭芷。” 宋 司馬光 《陪子華燕醮廳酒半過趙中令園》詩:“簪裾丞相閤,林沼令君家,煙曲香尋篆,杯深酒過花。”
(2).對縣令的尊稱。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 梁鄭公 克家 未第時,為 潮州 揭陽 宰館客,寓縣治東齋。齋前有梅一株,忽於九月中盛開……邑士多賦詩,往往皆諂令君。” 宋 王安石 《慎縣修路者》詩:“畚築今三歲,康莊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憂。” 金 王寂 《黃桃花》詩:“道士厭看千樹老,令君別換一城新。”
異書
珍貴或罕見的書籍。《後漢書·王充傳》“著《論衡》八十五篇” 李賢 注引 晉 袁山松 《後漢書》:“ 充 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 蔡邕 入 吳 始得之,恆秘玩以為談助。其後 王朗 為 會稽 太守,又得其書,及還 許 下,時人稱其才進。或曰:‘不見異人,當得異書。’”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典籍》:“秘書監 牛宏 表請分遣使搜訪異本,每書一卷,賞縑一疋,校寫既定,本還其主,由是人間異書,往往間出。” 宋 蘇軾 《次韻韶倅李通直》之二:“欲從 抱朴 傳家學,應怪 中郎 得異書。”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誇示異書……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