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九月二十三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九月二十三日)原文

九秋之杪仍逢雨,暖律應知今歲長。

急陣傾盆非決驟,濯枝潤葉恣揄揚。

翻來新土益滋澤,種得宿麰正渥秧。

慰以捲簾憑颯景,拈毫摛句豈妨涼。

詩詞問答

問:雨(九月二十三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雨(九月二十三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雨(九月二十三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四

2. 九月二十三日

參考注釋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暖律

古代以時令合樂律,溫暖的節候稱“暖律”。 唐 羅隱 《歲除夜》詩:“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宋 范純仁 《鷓鴣天》詞:“臘後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春之時也,暖律乍起,和風方剛。”

煖律:指溫暖的節候。 宋 玉英 《浪淘沙》詞:“塞上早春時,煖律猶微。”煖,一本作“ 暖 ”。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傾盆

形容雨勢很猛。 宋 蘇軾 《介亭餞楊傑次公》詩:“前朝欲上已蠟屐,黑雲白雨如傾盆。”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薊門飛雨》曲:“數聲引鼓,一霎傾盆。”《花月痕》第十五回:“不想紅日忽收,黑雲四合,下起傾盆大雨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天色已經漆黑,大雨傾盆般落了下來。”

決驟

(1).迅速奔跑。《莊子·齊物論》:“ 毛嬙 、 麗姬 ,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 宋 蘇軾 《歸來引》:“紛野馬之決驟兮,幸余首之未鞿。” 宋 范成大 《有感今昔》詩之一:“麋見 麗姬 翻決驟,鳥聞《韶》樂卻憂悲。”

(2).比喻放縱不羈。 宋 葉適 《忠翊郎武學博士蔡君墓志銘》:“約規矩繩墨以自嚴兮,不決驟而橫陳。”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使無世世轉生之 呼畢勒罕 以鎮服僧俗,則百萬眾必互雄長,狼性野心,且決驟而不可制。”

濯枝

見“ 濯枝雨 ”。

揄揚

(1) 讚揚

極口揄揚

(2) 宣揚

揄揚大義

(3) 揮揚;揚起

拈毫

見“ 拈毫弄管 ”。

詩詞推薦

雨(九月二十三日)原文_雨(九月二十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