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馬廷鸞四首·其一

作者:趙昀 朝代:宋代

賜馬廷鸞四首·其一原文

天高地下禮由分,聖哲於焉秩糾紛。

心法操存毋不敬,治功顯設在斯文。

會通自可躋明聖,品節應知本儉勤。

旃廈講磨資眾彥,精微盡處是尊聞。

詩詞問答

問:賜馬廷鸞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趙昀
問:賜馬廷鸞四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賜馬廷鸞四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趙昀的名句有哪些?答:趙昀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參考注釋

天高地下

(1).比喻尊卑有別。《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孔穎達 疏:“以天高地下不同,故人倫尊卑有異。”

(2).比喻各種情勢。《 * 詞話》第四十回:“那 西門慶 吃了一夜酒的人,倒去頭,那顧天高地下,鼾睡如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楊化 在草坡上一交,放翻身子,不知一個天高地下,鼾聲如雷。”

聖哲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聖人和哲人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糾紛

(1) 爭執不下的事情

排解糾紛

(2) 不易解決的問題

一個充滿法律糾紛的問題

心法

(1).佛教語。指經典以外傳受之法。以心相印證,故名。 唐 李華 《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自 菩提達摩 降及 大照禪師 ,七葉相乘,謂之七祖,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圖心法,所至翛然,而工於作詩。”《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自然神仙一輩,叫做會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訣,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對色法而言,即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種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門傳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書經集傳>序》:“精一執中, 堯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操存

(1).執持心志,不使喪失。語出《孟子·告子上》:“ 孔子 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朱子全書》卷三:“為學之要,只在著實操存,密切體認自己身心上理會。” 宋 李光 《贈趙璚夫》詩:“操存有約要真見,記問夸多隻謏聞。” 明 葉子奇 《草木子·原道》:“丹經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藥是收斂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節也。” 明 彭時 《彭文憲公筆記》:“先生平昔涉歷艱險,操存有素,故禍福不足以動心。”

(2).指操守、心志。 明 徐階 《送司封仲芳楊子赴留都》詩:“願言勵操存,千里同襟期。”

不敬

(1).怠慢;無禮。《論語·為政》:“ 子游 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國語·周語上》:“ 呂甥 、 郤芮 相 晉侯 不敬。”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宮闈·世宗廢后》:“亦不以廢后罪狀告宗廟、示天下;但云不敬不遜,侮肆不悛而已。”

(2). 漢 代罪名之一。《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是時, 淮南 相怒 壽春 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漢書·翟方進傳》:“ 慶 有罪未伏誅,無恐懼心,豫自設不坐之比;又暴揚尚書事,言遲疾無所在,虧損聖德之聰明,奉詔不謹;皆不敬。” 顏師古 註:“既自雲不坐,又言遲疾無所在,此之二條於法皆為不敬。”

治功

(1).謂制訂法則並有效實施之政績。《周禮·夏官·司勛》:“治功曰力。” 鄭玄 註:“制灋成治,若 咎繇 。”

(2).泛指治理國家的政績。《漢書·王嘉傳》:“居是國也,累世尊重,然後士民之眾服焉,是以教化行而治功立。” 宋 陸游 《雨夜書感》詩:“誰能舉其要,治功端可復。” 明 方孝孺 《學孔齋記》:“由 周 漢 而來,得 孔子 之道以為君者,視其治功可考矣。”

顯設

(1).猶顯用。重用。《荀子·君道》:“能羣也者,何也?曰:善生養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顯設人者也。” 王先謙 集解:“設,用也。顯設人,猶言顯用人。”

(2).顯著光大。 明 王廷相 《慎言·作聖》:“天下之變故,其聚也不可犯,其散也不可一,其來也不可豫,其去也不可逐,其顯設也不可跡,其倚伏也不可究。”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會通

(1).會合變通。《易·繫辭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孔穎達 疏:“觀看其物之會合變通。” 宋 葉適 《司農卿詹公墓志銘》:“公立朝,察消長,觀會通,勸發善意,助達陽德。”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第三章:“ 清 代有成就的國小家如 段玉裁 、 王念孫 等,都知道擺脫字形的束縛,從聲音上觀察詞義的會通。”

(2).融會貫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餘者,曉會通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為學之道》:“讀古人書,就其篇中最勝處記之,久乃會通。”

自可

(1).本來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宋 葉適 《寄呂巽伯換酒亭》詩:“ 瑯琊 初址未完牢,猶倚虛名用我曹。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猶自許。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為人魁偉沉塞,以武勇游仕 許 汴 之間,寡言自可,不與人交,眾推以為鉅人長者。”

明聖

明達聖哲。《管子·霸言》:“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 宋 丁謂 《丁晉公談錄》:“ 太祖 明聖、慈惠,歷代創業之主不可比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今天子明聖,撫外夷有道。”

品節

品德節操

儉勤

節約而勤勞。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綈紵。”《元典章·禮部·服色》:“朕臨寶御,勵志儉勤,思與普天同臻至治。” 明 吳承恩 《留翁遺稿序》:“為子言則訓孝,為臣言則訓忠,或以訓儉勤,或以訓慈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如多財之家,儉勤則常富,不勤不儉則漸貧。”

旃廈

語本《漢書·王吉傳》:“夫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居前,勸誦在後,上論 唐 虞 之際,下及 殷 周 之盛,考仁聖之風,習治國之道……其樂豈徒銜橛之間哉!”後因以“旃廈”指帝王讀書學習之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總裁永樂大典》:“即列聖亦不聞簡閲展視者,惟 世宗 篤嗜之,旃廈乙覽,必有數十帙在案頭。”

講磨

講習磨礪。 宋 文同 《謝就差知興元府表》:“是正譌謬,學問淺而未精;講磨本元,才識短而多泥。” 明 章懋 《兵部員外郎鶴山陸君墓志銘》:“適予亦被命承乏南雍,而 汝亨 復來卒業,講磨精至,遂以戊辰登第。”

精微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處

那幅畫的精微之處也刻劃得一絲不苟

詩詞推薦

賜馬廷鸞四首·其一原文_賜馬廷鸞四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