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易言二首效韋應物體·其二·易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下水行舟且順風,降山就原兼得輿。

庖丁解牛文惠側,象罔得珠昆崙墟。

未若唯言莫予違,失之甚易禍豈祛。

詩詞問答

問:《難易言二首效韋應物體·其二·易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

參考注釋

下水

(1) 放水

(2) 放入或滑入水中

船下水

(3) 比喻入伙做壞事

她用色相拉他下水 xiàshui

(4) 食用的牲畜內臟

豬下水

行舟

駕駛船隻

行舟在長江中

順風

指行進的方向跟風向一致,比喻順應時勢

順風潮流

得輿

《易·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王弼 註:“君子居之,則為民覆蔭,小人用之,則剝下所庇也。” 孔穎達 疏:“君子得輿者,若君子而居此位,能覆蔭於下,使得全安。是君子居之,則得車輿也。”後人遂以“得輿”喻得獲庇蔭。 清 錢謙益 《明故光祿大夫諡文穆成公神道碑》:“當余之被放,而公亦在北也,朝右之倚公者,以抱蔓為憂。及公之登用,功見而言立也,朝右之惜余者,或以得輿為喜,公既不久中書,余遂長錮黨籍。”

庖丁解牛

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 文惠君 解牛時,“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 讚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云: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遊刃有餘。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後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說郛》卷八十引無名氏《竹林詩評》:“ 何遜 之作,不費氣力,如庖丁解牛,風成於騞然。”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庖丁之解牛, 伯牙 之操琴, 羿 之發羽, 僚 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

文惠

文德恩惠。後多用為諡號。《史記·秦始皇本紀》:“外教諸侯,光施文惠,明以義理。”

象罔

(1).亦作“ 象網 ”。《莊子》寓言中的人物。含無心、無形跡之意。《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離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似有象而實無,蓋無心之謂。後用為典故。 唐 趙嘏 《成名年獻座主僕射兼呈同年》詩:“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將雙耳負伶倫。” 明 劉基 《賀新郎·愁思》詞:“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塵深、不見 長安道 。” 王闓運 《秋醒詞序》:“豈 象網 三求之後,將鈞天七日之終。”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興詩》之一:“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

未若

不如,比不上。《後漢書·荀彧傳》:“ 彧 報曰:‘今穀食雖少,未若 楚 漢 在 滎陽 、 成皋 閒也。’”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風起。’”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廟,則存其禮誠善矣。然而存其禮之為勸乎農也,則未若時使而不奪其力。” 宋 蘇軾 《賀坤成節表》:“放億萬之羽毛,未若消兵以全赤子;飯無數之緇褐,豈如散廩以活饑民。”

詩詞推薦

難易言二首效韋應物體·其二·易言原文_難易言二首效韋應物體·其二·易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