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陡崖一線透重關,自古梯航通百蠻。
民雜漢夷因產孽,地鄰山澤易藏奸。
雕戈指日虹霓避,羽扇臨戎將士閒。
黃木灣頭時飲馬,戰袍微漬血花殷。
詩詞問答
問:《王方伯削平粵寇詩以志頌·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陡崖
坡度十分大的山崖
陡崖絕壁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 *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重關
險要的關塞。 康有為 《過虎門》詩:“ 粵 海重關二虎尊,萬龍轟鬭事何存?”
(1).層層的宮殿門或屋門。 漢 王充 《論衡·雷虛》:“王者居重關之內,則天之神宜在隱匿之中。王者居宮室之內,則天亦有太微、紫宮、軒轅、文昌之坐。” 唐 李嘉祐 《送陸士倫宰義興》詩:“知君日清浄,無事掩重關。” 明 邊貢 《再送王文熙》詩:“明發不在茲,重關為誰掩。” 清 顧炎武 《元日》詩:“肅然至殿門,雙扉護重關。”參見“ 重門 ”。
(2).兩道閉門的橫木。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明 汪道昆 《洛水悲》:“美女嬌且閒,高門結重關。”
(3).謂重深的關塞。 唐 虞世南 《從軍行》之一:“馬凍重關冷,輪摧九折危。”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山河四塞, 崤 函 重關。” 清 錢良擇 《關山道中》詩:“於役方知行路難,兼程莽莽過重關。”
(4).佛教語。謂悟道的難關。《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釋迦 關無窮之業,拔重關之險。”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梯航
(1).梯與船。登山渡水的工具。 唐 呂溫 《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翹企聖域,莫知所從,如仰高山、臨大川,未獲梯航,而欲濟乎深、臻乎極也。” 清 趙翼 《八十自壽》詩:“炎徼風清無瘴癘,蠻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徑。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間;悟以見心,勤以盡力:此學詩之梯航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於玉》:“曩所授,乃《黃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 梯杭 ”。“梯山航海”的省語。謂長途跋涉。 唐玄宗 《賜新羅王》詩:“玉帛遍天下,梯杭歸上都。”杭,通“ 航 ”。 宋 張孝祥 《念奴嬌·仲欽提刑仲冬行邊》詞:“梯航入貢,路經頭痛身熱。”
(4).指水陸交通。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治定》:“而今應受天王寵,看萬國梯航一旦通。” 嚴復 《論世變之亟》:“自勝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國朝,梯航日廣。”
(5).比喻引薦人才。 唐 黃滔 《啟刑部鄭郎中》:“郎中模楷詞林,梯航名路,每慮或遺於片善,常憂不採於一言。”
百蠻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後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詩·大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 蠻 。” 毛 傳:“因時百 蠻 ,長是 蠻 服之百國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方外內鄉,百 蠻 賓服,殊俗慕義,八州懷德。”《舊唐書·辛替否傳》:“千里萬里,貢賦於郊;九夷百 蠻 ,歸款於闕。” 元 湯式 《賞花時·送人回鎮淮安》曲:“鐵瓮金墉壯九關,銅柱樓船控百 蠻 , 江 漢 靜波瀾。” 清 陳玉樹 《乙未夏擬李義山重有感》詩:“ 越 甲鳴君情共憤,百 蠻 終獻吉光裘。”
地鄰
耕地相鄰的人家互稱地鄰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藏奸
(1) 心中不懷好意
笑里藏奸
(2) 〈方〉∶不使出全副精力或不願盡全部力量幫助別人
雕戈
刻繪花紋的戈;精美的戈。《國語·晉語三》:“ 穆公 衡雕戈出見使者。” 韋昭 註:“雕,鏤也。” 唐 錢起 《送蕭常侍北使》詩:“絳節引雕戈,鳴騶動玉珂。” 宋 陸游 《謝池春》詞:“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 謝樹瓊 《自嘲》詩:“落魄青衫涕淚多,十年枉自枕雕戈。”
彫戈:鐫有花紋的戈。亦泛指戈。《國語·晉語三》:“ 穆公 衡彫戈,出見使者。” 韋昭 註:“彫,鏤也。戈,戟也。”彫,一本作“ 雕 ”。 唐 杜甫 《日暮》詩:“將軍別換馬,夜出擁彫戈。” 明 許自昌 《水滸記·黨援》:“若不是彫戈橫處,驚雞犬,怎能勾金鎖開來縱鳳鸞。”
指日
猶不日。謂為期不遠。 三國 魏 曹植 《應詔》詩:“弭節長騖,指日遄征。”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餐。” 明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公急出,則客去遠。聞其故,驚顏如土,大哭曰:‘此禍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陳毅 《潛艇上留題》詩:“大哉新 中國 ,指日富且強。”
虹霓
見“ 虹蜺 ”。
羽扇
用鳥羽製成的扇子
臨戎
親臨戰陣;從軍。《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今宜皇太后與朕暫共臨戎,速定醜虜,時寧東夏。” 南朝 梁 蕭統 《弓矢贊》:“弓用筋角,矢製良工,亦以觀德,非止臨戎。” 唐 李商隱 《漫成》詩之四:“不妨常日饒輕薄,且喜臨戎用草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奎壯烈》:“其兄 忠烈公 明瑞 嘗殉節 滇 南 ,故 純皇帝 不欲使其臨戎。”
將士
將領和士兵的統稱
黃木
地名。在 廣州 東 南海 中。有時借指 南海 邊遠地區。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因其故廟,易而新之,在今 廣州 治之東南海道八十里, 扶胥 之口, 黃木 之灣。” 宋 唐庚 《雜興》詩之十二:“浪跡 蒼梧 外,放懷 黃木 東。”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且遊戲, 扶胥 黃木 。” 清 錢謙益 《送人之廣東》詩:“兵依 黃木 占烽戍,吏映紅蕉望海船。”
灣頭
海灣的一部分,這裡與海灣連通的較大水體相距甚遠
飲馬
(1).給馬喝水。《左傳·襄公十七年》:“ 衛 孫蒯 田於 曹 隧,飲馬於 重丘 ,毀其瓶。”《太平御覽》卷 * 二引《璅語》:“ 晉 治氏 女徒病,棄之。 舞嚚 之馬僮飲馬而見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九:“第二天, 小王 邀 趙玉林 去找 郭全海 ,在 李 家的井邊,碰到了他,他正在飲馬。”
(2).謂使戰爭臨於某地;通過戰爭擴大疆土至某地。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 楚子 北,師次於 郔 。 沉尹 將中軍, 子重 將左 子反 將右,將飲馬於 河 而歸。”《史記·秦本紀》:“ 德公 元年,初居 雍城 大鄭宮 ,以犧三百牢祠 鄜畤 。卜居 雍 ,後子孫飲馬於 河 。” 唐 沉下賢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郭公墓誌》:“ 代宗 初, 犬戎 飲馬 昆明 ,至於御溝。”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飲馬 揚子江 ,觸處見將才。”
戰袍
古代士兵在戰時穿的袍子
血花
飛濺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