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原文
回互不回互,覷見沒可睹。
透出祖師關,踏斷人天路。
呵呵呵,悟不悟,落花流水知何處。
詩詞問答
問:偈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德周
問:偈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周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周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2. 《五燈會元》卷一八
參考注釋
回互
(1).迴環交錯。 唐 柳宗元 《夢歸賦》:“紛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顧炎武 《孝陵圖》詩:“十里無立椔,岡阜但回互。”
(2).曲折宛轉。《朱子語類》卷一二二:“近日 浙 中文字雖細膩,只是一般回互無發奮底意思。”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出山》:“對戎王言語須回互。”
(3).邪曲。 唐 張籍 《相和歌辭·白頭吟》:“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 明 歸有光 《六言六蔽》:“詐偽之不足以勝吾信,回互之不足以勝吾直。”
亦作“廻互”。1.迴環交錯。《文選·木華<海賦>》:“乖蠻隔夷,迴互萬里。” 李周翰 註:“迴互,迴轉也。” 唐 高適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之六:“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歸意方浩然,雲沙更迴互。” 明 李東陽 《華山圖歌為喬大常宇作》:“置身忽在中峯頂,極目乾坤莽迴互。”
(2).往復;來回。《隋書·儒林傳·何妥》:“ 公孫濟 迂誕醫方,費逾巨萬; 徐道慶 迴互子午,糜耗飲食。”按,“迴互子午”,謂不分晝夜。 唐 元稹 《捉捕歌》:“網羅布參差,鷹犬走迴互。”
(3).轉換,變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自 魏 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廻互其辭,使昏迷也。”
(4).指回護。 唐 陸贄 《奉天論蕭復狀》:“ 從一 等倘自迴互,則 蕭 復 不當受疑。”
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註:“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後漢書·侯霸傳》:“﹝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書·郗士美傳》:“﹝ 士美 ﹞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 元載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遜。”
覷見
亦作“覻見”。亦作“覷見”。看見;窺見。 前蜀 尹鶚 《撥棹子》詞:“羞覷見,繡被堆紅閒不徹。” 宋 何籀 《宴清都》詞:“故要得,別後思量,歸時覻見。” 元 喬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迎頭,仰面,偷睛兒覰見碧天外雁行現。”《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蘭孫小姐 燈燭之下,覷見新郎容貌不凡,也自暗暗地歡喜。”
出祖
(1).古人外出時祭路神。《詩·大雅·韓奕》:“ 韓侯 出祖,出宿於 屠 。” 孔穎達 疏:“言 韓侯 出京師之門,為祖道之祭。”《晉書·謝安傳》:“帝出祖於 西池 ,獻觴賦詩焉。”
(2).引申為餞行送別。 唐 李白 《宣城送劉副史入秦》詩:“列將鹹出祖,英寮惜分離。” 唐 岑參 《送費子歸武昌》詩:“高秋八月歸 南楚 ,東門一壺聊出祖。” 宋 梅堯臣 《乙酉六月二十一日予應辟許昌京師內外之親各攜餚酒送我明日作詩以寄焉》:“今朝誰出祖,親戚持尊罍。”
人天
(1).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三》:“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説無所畏,我禮勝丈夫。”《魏書·釋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看題錦繡報瓊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經,行善者得人天果報。”
(2).人間與天上。《晉書·陸雲傳》:“ 帝堯 昭煥而道協人天, 西伯 質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3).指糧食。民以食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諱,改民作人,故稱“人天”。《舊唐書·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參見“ 民天 ”。
呵呵
象聲詞,笑聲
不悟
(1).沒有覺察。《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 蘇君 明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2).不了解;不理會。《南史·江淹傳》:“不悟明公見眷之重。”《隋書·史祥傳》:“本即述職南蕃,宣條下國,不悟皇鑒曲發,備位少陽。”
(3).不覺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漁家傲》一闋。”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 清 時,許多 中國 人似並不悟自己之為奴,一嘆。”
落花流水
(1) 形容春暮景色衰敗,落花隨著流水而去。比喻好時光的消逝
蘭蒲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襟。——唐· 李群玉《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婦岺公山》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詞
(2) 也用以形容殘敗零落
被我那一路鈀,打進去時,打得落花流水,魂散魄飛!——《西遊記》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