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資政宋尚書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

當年留鑰守陪都,龍坂因茲得曳裾。

北海一章慚鷙鳥,松江三歲厭鱸魚。

賈生感事多垂涕,園令居閒輒著書。

獨恃明公念孤介,東郊未去逐長沮。

詩詞問答

問:呈資政宋尚書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呈資政宋尚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呈資政宋尚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方平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陪都

舊時在首都以外另設的首都

曳裾

(1).拖著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晉 陶潛 《勸農》詩:“矧伊眾庶,曳裾拱手。” 唐 王績 《薛記室收過莊見尋率題古意以贈》詩:“曳裾出門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門”之省稱。 唐 杜甫 《又作此奉衛王》詩:“推轂幾年惟鎮靜,曳裾終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園》詩:“曳裾京華塵,徒自隳四支。”參見“ 曳裾王門 ”。

北海

(1) 大西洋東北部一個淺海,位於歐洲大陸東北與不列顛島之間

(2)

(3)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港口城市。著名漁港,工業有水產加工、貝雕工藝、電力、造船、機械、化學、輕工、紡織等

(4) 北京市的北海公園

(5) 中國北方的邊區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左傳·僖四年》

(6) 渤海

非挾太山以超 北海之類也。——《孟子·梁惠王上》

(7) 貝加爾湖。蘇武居北海牧羊之所。今蘇聯亞洲部分南部的湖泊

乃徒武北海上無人處。——《漢書·李廣蘇建傳》

一章

(1).歌曲詩文的一段,亦指詩文的一篇。 漢 王充 《論衡·自紀》:“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易·乾》“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三國 魏 王弼 註:“此一章全説天氣以明之也。” 唐 白居易 《酬張太祝晚秋臥病見寄》詩:“一章錦繡段,八韻瓊瑤音。”《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那先生開講《中庸》,開卷便是‘天命之謂性’一章。”

(2).古歷以十九年為一章。《周髀算經》卷下:“十九歲為一章。”《左傳·僖公五年》“春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孔穎達 疏:“計十九年而有七閏,古歷十九年為一章,以其閏餘盡故也。” 宋 趙夔 《道過遂縣泊舟瞻》詩:“成佛經千祀,鐫崖已一章。”原註:“僧雲十九年矣, 漢 歷十九年為一章。”

鷙鳥

兇猛的鳥,如鷹、雕、梟等

松江

吳淞江 的古稱。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松江》:“ 唐 人詩文稱 松江 者,即今 吳江縣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經 吳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縣 合 黃浦 入海,亦名 吳松江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婁江 ,一曰 東江 。”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感事

(1).受外界事物的觸動。 晉 郭璞 《江賦》:“及其譎變儵怳,符祥非一,動應無方,感事而出。”

(2).因事興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避時難駐足,感事易迴腸。” 明 劉基 《題西旅獻獒圖》:“感事重懷古,因書戒矜誇。”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當其盛也,揚葩振藻,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時,多憔悴憂思之作。”

垂涕

落淚或流涕。指哭泣。《荀子·禮論》:“垂涕恐懼,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意未輟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 漢 官威儀!’”《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那老頭子天天從山裡回來,不是垂涕抹淚,便是短嘆長吁。” 茅盾 《子夜》十八:“往常那些使她醒來時悲嘆,苦笑,而且垂涕的亂夢,現在又一齊回來,弄得她顛顛倒倒,如醉如迷。”

園令

(1). 漢 代陵寢守護的官。《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拜為 孝文 園令。”《後漢書·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園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園,案行掃除。”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 亭伯 死於縣長, 相如 卒於園令。”

(2).管理皇苑的官員。《宋書·符瑞志中》:“ 泰始 二年四月庚申,甘露降 華林園 ,園令 臧延之 以獻。”

著書

撰寫著作。

明公

舊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東觀漢記·鄧禹傳》:“明公雖建蕃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 唐 元稹 《酬李十六》詩:“明公將有問,林下是靈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得明公提攜,萬千之幸!”

孤介

耿直方正,不隨流俗。 晉 陶潛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詩:“總髮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介,一本作“ 念 ”。《隋書·薛道衡傳》:“ 孺 清貞孤介,不交流俗。” 宋 羅燁 《醉翁談錄·趙旭得青童君為妻》:“ 天水 趙旭 ,字 子明 ,少孤介好學,有姿貌,好清談。”《紅樓夢》第七五回:“這是他向來的脾氣,孤介太過,我們再扭不過他的。”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長沮

傳說中 春秋 時 楚國 的隱士。《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劉寶楠 正義引 金履祥 曰:“ 長沮 桀溺 ,名皆從水, 子路 問津,一時何自識其姓名?諒以其物色名之。”

詩詞推薦

  • 寄懷葉聖嘉

    方觀承清代〕關程如織信仍稀,況是天涯臥鐵衣。塞障東西七千里,可憐雁不解橫飛。
  • 和危府教

    劉過宋代〕先生場屋文之虎,氣懾狐狸自不知。老去莫嫌官尚冷,灞橋風朋要新詩。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即日

    章甫宋代〕苦憶花吹盡,生嫌草長齊。鶯啼春已暮,客散日還西。孺子拋書卷,童奴理菜畦。怒雷將急雨,一夜水平堤。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古漁父詞十二首

    王銍宋代〕風波穩處釣舟閒,雲去諸山暝不還。江面一峰何所似,青銅鏡裹綠雲鬟。
  • 寄宋吏部玉叔

    申涵光明代〕風雨常懷宋玉悲,岳雲海樹遠離離。春生太液魚龍嘯,月滿空陂雁鶩飢。先輩風流成李賀,同時歌詠附王維。定知
  • 詠西府海棠和韻

    王泰際明代〕爛漫春寒豐格殊,玉堂明燭夜踟躕。不煩夢見昌州守,浪擬將無金谷珠。睡未足來情自可,紅當瘦矣雨何須。君家
  • 寄孫路秀才

    姚合唐代〕幽居鄰里少,江際復山阿。潮去蟬聲出,天晴鶴語多。老人能步蹇,才子奈貧何。曾見春官語,年來虛甲科。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金吾侍御奉使日東

    許棠唐代〕還鄉兼作使,到日倍榮親。向化雖多國,如公有幾人。孤山無返照,積水合蒼旻。膝下知難住,金章已系身。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夜泊寧陵

    韓駒宋代〕汴水日馳三百里,扁舟東下更開帆。旦辭杞國風微北,夜泊寧陵月正南。老樹挾霜鳴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茫然
  • 題衛太尉岩集圖

    曹勛宋代〕衛公雅志安林泉,稟生似無塵土緣。英標孤映出群鶴,姿儀密際三界仙。居臨山麓絕煥麗,楚楚松竹相後先。幽岩
  • 書事

    陸游宋代〕關中父老望王師,想見壺漿滿路時。寂寞西溪衰草里,斷碑猶有少陵詩。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泛月斆謝惠連體

    乾隆清代〕日盡西北天,月出東海水。湖光不礙白,霞色仍餘紫。懸華祝融寒,委照冰夷喜。沉浮萬狀奇,分合一輪是。一輪
  • 送客南遷

    白居易唐代〕我說南中事,君應不願聽。曾經身困苦,不覺語叮嚀。燒處愁雲夢,波時憶洞庭。春畬煙勃勃,秋瘴露冥冥。蚊蚋
  • 瀼西謁少陵先生祠五首·其二

    王士禎清代〕白髮三川客,新詩百鍊功。飄零逐猿鳥,得失感雞蟲。弟妺干戈里,朝廷涕淚中。浣花形勝地,回首雪山風。
  • 浮邱社懷趙太史

    杜漸明代〕金銀樓閣紫煙浮,赤舄仙蹤寄上頭。社辟雅堂人去遠,秋深玄圃客來游。袞衣未斷公歸恨,別墅能忘世治憂。懷舊
  • 觀音詩

    釋契適宋代〕天花環繞瑞雲隨,整救湮淪類時。貴賤若能勤行願,死生常得睹容儀。狻猊番擲瓊台角,鸚鵡迴翔寶樹枝。永劫祇
  • 載月偶成

    乾隆清代〕蘭舟待藕灘,塞景耐盤桓。天暝山疑近,月高湖似寬。琉璃為世界,星斗未闌乾。適可歸岩館,川風落夕寒。
  • 春思二首

    張窈窕唐代〕門前梅柳爛春輝,閉妾深閨繡舞衣。雙燕不知腸欲斷,銜泥故故傍人飛。井上梧桐是妾移,夜來花發最高枝。若教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孫磻西遊

    魏野宋代〕貧居勝寶貴,況復是貧游。前路誰青眼,高堂母白頭。秦山晴望好,隴水夜聽愁。早作歸寧計,逢歡莫滯留。
  • 弄筆吟

    邵雍宋代〕人生所貴有精神,既有精神卻不純。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因飢得飽飽猶病,為病求安安未真。人誤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
呈資政宋尚書原文_呈資政宋尚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