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酒原文
呀。
這一場事不諧。
又不是相府中台。
御史西台。
打的你肉綻也那皮開。
你心下自裁劃。
招狀上沒些歪。
打你的請過來。
將牌面快疾抬老官人覷明白。
詩詞問答
問:梅花酒的作者是誰?答:張觀光
問:梅花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梅花酒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虎頭牌 第四折
參考注釋
場事
指科舉考試。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聖功圖》:“ 焦 ( 焦竑 )丁酉為 北京 副考,遂借場事逐之。至今未用召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苗生》:“生場事畢,三四友人,邀登 華山 ,藉地作筵。”
不諧
不順利,不成功
馬謖見事不諧,教軍緊守寨門,只等外應。——《三國演義》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相府
(1). 漢 代丞相治事的官邸。《史記·張丞相列傳》:“ 蒼 又善用算律歷,故令 蒼 以列侯居相府,領主郡國上計者。” 唐 杜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墓》詩:“貪趨相府今晨發,恐失佳期後命催。”《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中書是宰相視事之堂,相府是陛下優賢之地。”
(2).借指相國。 唐 包佶 《元日觀百僚朝會》詩:“萬國賀 唐堯 ,清晨會百僚。花冠 蕭相府 ,繡服 霍嫖姚 。”
中台
(1).內台。古代天子會諸侯時,為諸侯所設的台。分內外台,內台比外台尊貴。《逸周書·王會》:“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彌士。” 朱右曾 校釋:“中臺即內臺,其外則下等也。”
(2).即尚書省。 秦 漢 時尚書稱中台,謁者稱外台,御史稱憲台,合稱三台。 魏 晉 宋 齊 並稱尚書台, 梁 陳 後魏 北齊 隋 則稱尚書省。 唐 時曾更名中台,後又改為尚書省。參閱《初學記·尚書令》。《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賜,以旌茂功,以慰劬勞。” 唐 韓愈 《贈刑部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蘇舜卿 《杜公讓官表》:“尋被峻命,入官中臺。”
(3).舊時演戲,例由次要演員先演開場戲,而後才由主要演員演出正本戲,稱為中台。《紅樓夢》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賈母 方進來歇息。”
(1).星名。《晉書·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東洛移鎮北都云云寄獻以抒下情》詩:“天上中台正,人間一品高。”詳“ 三台 ”。
(2). 漢 代以來,以三台當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後遂成為司徒或司空的代稱。《後漢書·郎顗傳》:“白虹貫日,以甲乙見者,則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應天意。”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韋昭達墓志銘》:“屬上將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維 《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久踐中台座,終登上將壇。” 元 李直夫 《虎頭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綻也那皮開。”
御史
(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糾察的官吏
御史前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又
顧召趙御史。
御史詣學宮。—— 清· 張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齊康。
西台
(1).官署名。御史台的通稱。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 唐 人本謂御史在 長安 者為西臺,言其雄劇,以別分司東都,事見《劇談録》。本朝都 汴 ,謂 洛陽 為西京,亦置御史臺,至為散地。以其在西京,亦號‘西臺’,名同而實異也。”
(2).官署名。中書省的別稱。《文獻通考·職官五》:“﹝中書省﹞ 後魏 亦謂之西臺…… 唐 武德 三年,復中書省。 龍朔 二年改為西臺。”
(3).官署名。刑部的別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刑部》:“ 隋 改都官為刑部尚書。 唐 天寶 中改為憲部,亦曰西臺。”
(4).台名。 宋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在今 浙江省 桐廬縣 南 富春山 。 宋 謝翱 《登西台慟哭記》:“須臾雨止,登 西臺 設主於荒亭隅。”
也那
(1).嘆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塞鴻來也那!塞鴻來也那!”
(2).疑問詞。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你早睡也那?你睡得著?”
(3).襯詞,無義。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待去來呵,長街上列著兵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一折:“想他每富家殺羊也那宰馬,每日裡笑恰,飛觥也那走斝。” 清 楊潮觀 《李衛公替龍行雨》:“猛見那一帶連山也那萬里遙,高也么高,凸更凹。”
心下
心中;心裡
他表面雖不說話,心下意見可大了
自裁
(1) *
忠烈拔刀自裁。——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自行決定
招狀
罪犯招供的文字記錄。《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當下讀了招狀,大牢內取出二人來,當廳判一個‘斬’字,一個‘剮’字,押赴市曹行刑示眾。”《水滸傳》第三九回:“ 蔡九知府 明取了招狀,將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問擬餘論》:“問擬罪案,止以初招為主,招狀又以口供為主。”
過來
用在動詞後,表示時間、能力、數量充分(多跟“得”或“不”連用)
活兒不多,我一個人幹得過來
牌面
(1).古代官吏、使節的一種身分憑證,其狀扁薄如牌。《元典章·禮部二·牌面》:“內外諸官員懸帶前職牌面,及有金牌換授虎符,亦不曾將前職牌面回納並罷職身,故官員牌面俱各未曾解納,擬合追收。”《元史·兵志四》:“使臣無牌面文字,始給馬之驛官及元差官,皆罪之。有文字牌面,而不給驛馬者,亦論罪。”《水滸傳》第一一九回:“當時盡收拾損兵折將的官誥牌面,送回京師,繳納還官。”
(2). 太平天囯 對戰士及城市中全勞動力的稱呼。一般指年齡在十五、六歲至五、六十歲之間的男子。 清 謝介鶴 《金陵癸甲紀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歲至五十歲,謂之‘牌面’,餘為‘牌尾’。”參見“ 牌尾 ”。
(3).招牌,聲望。 蔣和森 《風蕭蕭》三:“﹝ 胡榮 ﹞還領悟到一條為人處世的秘訣,這就是要往高處走,就得先有一塊踏腳石,或是一座牌面大的靠山。”
快疾
迅速,趕快。 元 吳弘道 《小上樓·春日閨怨》曲:“喚 小梅 ,你快疾,重門深閉。”
官人
(1) 唐朝稱當官的人,宋以後對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稱
劍外官人冷, 關中驛使疎。—— 唐· 杜甫《逢唐興與劉主簿弟》
女使錦兒叫道:“官人尋得我苦,卻在這裡!”——《水滸》七回
(2) 妻子稱呼丈夫(多見於早期白話)
夜坐書院中研墨吮筆,憑紙長吟,中妻不眠,(妻)向氏呼曰:“官人夜深何不睡去?”——《續傳燈錄·張商英》
明白
(1) 思想上掌握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2) 徹底了解
明白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