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館試庶吉士賦得春蠶作繭(得鹹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蠶事當春月,辛勤婦女鹹。

候時鳩上下,入戶燕呢喃。

松火燃村舍,條桑采谷岩。

浴川身乍潔,食葉口方饞。

起箔新蛾長,承筐素手摻。

三眠類慵懶,八繭似封緘。

漫比抽思巧,堪知為政凡。

新絲還待賣,慚愧著袍衫。

詩詞問答

問:《散館試庶吉士賦得春蠶作繭(得鹹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鹹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八

2. 得鹹字

參考注釋

蠶事

養蠶的事。《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蠶事畢,后妃獻繭。”《南史·顧覬之傳》:“蠶事弛而農業廢,賤取庸而貴舉責,應公贍私,日不暇給,欲無為非,其可得乎!” 宋 楊萬里 《上元夜裡俗粉米為繭絲書吉語其中占一歲之福禍戲作長句》:“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

春月

(1).春天的月亮。《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三》:“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 唐 鮑溶 《歸雁》詩:“喜去春月滿,歸來秋風清。” 元 范梈 《上之日》詩:“誰念東籬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圓。”

(2).春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宋書·禮志四》:“是春月不用雌爾,秋冬無禁。”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庚辰春月,鄉人婦病劇既蘇,乃言病中見一婦自雲棄嬰之母。”

辛勤

勤勞而肯於吃苦

婦女

成年女子的統稱

候時

等候時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范蠡 ﹞於是自謂 陶朱 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入戶

(1) 到別人家裡去

(2) 為定居某地登記戶口

他到北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

呢喃

形容像燕子叫聲那樣的輕聲細語

松火

(1).燃松柴的火。 唐 戴叔倫 《南野》詩:“茶烹松火紅,酒吸荷杯緑。” 明 謝宗可 《茶煙》詩:“蚓竅聲微松火暗,鳳團香暖竹窗陰。” 清 惲壽平 《畫芋》詩:“地爐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時。”

(2).照明用的松明。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寒夜訪寂人次韻》:“數葉貝書松火暗,一聲金磬檜煙深。”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鹿皮朝擁卷,松火夜挑燈。”

村舍

農家房舍。 唐 司空圖 《浙川》詩之一:“山田漸廣猿頻到,村舍新添燕亦多。” 宋 陸游 《步至今村》詩:“荒堤經雨多牛跡,村舍無人有椎聲。” 清 萬壽祺 《冬日晚登東山》詩:“十年豺虎人家少,幾處牛羊村舍低。” 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園田村舍景,無與 江 南異。”

條桑

(1).猶言採桑。《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馬瑞辰 通釋:“條乃‘挑’之叚借……《箋》雲‘枝落之采其葉’者,采亦取也,正訓條桑為取桑。”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九:“後十五載,詣主人,問所生兒何在,曰:‘因條桑為斧傷而死。’” 唐 皇甫冉 《送鄭二之茅山》詩:“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2).借指桑樹。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七:“明農賦《豳風》,斧斨不得歸……植杖不我語,月上條桑西。”

新蛾

婦女新畫的細眉。 唐 楊師道 《初宵看婚》詩:“ 洛城 花燭動,戚里畫新蛾。”

承筐

(1).《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朱熹 集傳:“承,奉也。筐,所以盛幣帛者也。”後以“承筐”借指歡迎賓客。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傷彼人百哀,嘉爾承筐樂。”

(2).借指饋贈禮品。 清 王昶 《湖海詩傳·鄒炳泰》:“ 曉屏 清真廉介,素以名節自持, 山東 、 江西 兩任學政,非特苞苴屏絶,即偶有承筐,亦必卻也。”

素手

(1).潔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唐 李白 《游泰山》詩之一:“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宋 陸游 《岳池農家》詩:“小姑畫得城中眉,一雙素手無人識。”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起來攜素手,鬢雲亂,月照紗櫥人未眠。”

(2).猶言徒手,空手。《 * 詞話》第二二回:“你 應二爹 今日素手,促忙促急,沒曾帶的甚么在身邊,改日送胭脂錢來罷。”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趙媒婆》:“老身即便相付,再來亦素手矣。”川劇《拉郎配》第五場:“老丈,學生素手到此,怎敢叨擾。”

三眠

蠶初生至成蛹,蛻皮三四次。蛻皮時不食不動,成睡眠狀態。第三次蛻皮謂之三眠。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 吳 地桑葉緑, 吳 蠶已三眠。” 宋 惠洪 《次韻曾英發兼簡若虛》:“弟兄駿氣驥墮地,自憐老欲蠶三眠。”《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北蠶三眠,南蠶俱是四眠,眠起飼葉,各要及時。”

指檉柳(即人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時時伏倒。《三輔故事》:“ 漢 苑中有柳狀如人形,號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故檉柳又稱三眠柳。 明 徐渭 《子侯芳園》詩:“未羨三眠柳,那論並萼蓮。” 清 陸求可 《殢人嬌》詞:“東風偏急,三眠乍起,共波光爭碧。”

慵懶

懶惰;懶散

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三國演義》

封緘

包封;封緘標記。 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現大禪師碑銘》:“ 永淳 歲,有三婆羅門寄金銀珠寳於師,復置牀簀而歸西域。其後有賊劫房,惟此諸寳獨在。出入三載,主乃東來,各以還之,封緘如故。”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 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舊物以償之,而封緘如舊,塵已昏垢。”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廷寄》:“故一時機密事件,皆命軍機大臣封緘嚴密,由驛傳遞,名曰廷寄。” 清 劉大櫆 《許游擊墓志銘》:“﹝君﹞因究詰來吏,見其語支梧,又文移封緘有謬字,乃轉帖縣令毋遽發,而屬其密以上請。”

抽思

抒 * 思。《楚辭·九章·抽思》:“與美人之抽思兮,並日夜而無正。” 蔣驥 註:“抽思,猶言剖露其心思。” 唐 黃滔 《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 滔 早訪蓮扃,今悲松塔,敢辭抽思,用刻貞銘。”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一》:“﹝ 王元章 ﹞長於七言……抽思雖奇,摛詞未秀。”

為政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左傳·宣公元年》:“於是 晉侯 侈, 趙宣子 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 楚 。” 北周 庾信 《周五聲調曲·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然天下不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 清 姚鼐 《<左傳補註>序》:“ 魏獻子 合諸侯,乾位之人,而述其為政之美,詞不恤其夸。”

(2).指執政者。《儀禮·大射》:“﹝司射﹞自阼階前曰:‘為政請射。’” 鄭玄 註:“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

(3).處理政事。 唐 宋之問 《送許州宋司馬赴任》詩:“當聞力為政,遙慰我心愁。” 唐 岑參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詩:“應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舊聞·為政不相師友》:“公雖受知於 文端 ,而為政不相師友,一切聽從民便。”

(4).做主。《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七:“蓋金微,不能為政,但隨氣所勝,革化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為政,方此意慊得。”

(5).作宮。《論語·為政》:“子奚不為政?”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他日,妻謂生曰:‘子豈不思為政乎?’” 明 宋濂 《趙侯神道碑銘》:“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而或不能保大節於危難之時,蓋為政以及物者易,而殺身以成仁者難。” 清 汪懋麟 《送勞書升之任黔中》詩之三:“時艱為政好,地逈得官閒。”

新絲

(1).當年的蠶絲。 唐 聶夷中 《詠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五四:“禁里春濃蝶自飛,御蠶眠處弄新絲。”

(2).比喻初生的白髮。 唐 白居易 《除蘇州刺史別洛城東花》詩:“亂雪千花落,新絲兩鬢生。”

慚愧

(1) 因有缺點或錯誤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運,僥倖

那王俊得知這個訊息,叫聲慚愧,幸而預先走脫了。——《蕩寇志》

標籤:蠶

詩詞推薦

散館試庶吉士賦得春蠶作繭(得鹹字)原文_散館試庶吉士賦得春蠶作繭(得鹹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