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涿鹿行原文

經臨涿鹿城,因歌涿鹿行。

太行濕水互表里,杏村柳陌過清明。

閭閻氣象略溫飽,聞道去年秋頗好。

未經見豈無饑寒,粉飾詞虞出宦巧。

軒轅熊羆靖蚩尤,耕桑今日三輔稠。

懷音狼㬻與石留,薄伐深入全功收,流沙西被戎索修。

詩詞問答

問:涿鹿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涿鹿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六

參考注釋

涿鹿

(1).古代一種刑罰。墨刑於額。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尚書刑德攷》曰:‘涿鹿者,鑿人顙也。黥人者,馬羈笮人面也。’ 鄭 云:涿鹿黥,世謂之刀墨之民。”

(2).地名。故城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南。《莊子·盜跖》:“然而 黃帝 不能致德,與 蚩尤 戰於 涿鹿 之野,流血百里。” 成玄英 疏:“ 涿鹿 ,地名,今 幽州 涿鹿郡 是也。”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九:“戰壘荒涼餘 涿鹿 ,邊關容易賣 盧龍 。”一說,山名。《史記·五帝本紀》:“於是 黃帝 乃徵師諸侯,與 蚩尤 戰於 涿鹿 之野,遂禽殺 蚩尤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涿鹿 ,山名,在 涿郡 。”

表里

(1) 外表和內心;外面和裡面

互相為表里

與胥卒表里。(表里為奸,內外勾結。)——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衣服的面子與里子。亦泛指衣料

(3) 事物的內外情況,一切原委

明白了《五卅 * 》一案的表里

(4) 中醫指病在淺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內臟的症候

杏村

見“ 杏花村 ”。

柳陌

(1).植柳之路。 唐 劉禹錫 《踏歌詞》之二:“桃蹊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宋 周邦彥 《六醜·薔薇謝後作》詞:“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全元散曲·紅繡鞋》:“麗日和風柳陌,花開相間紅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絲竹隱隱,載將來一隊烏帽紅裙。天然風韻,映著柳陌斜曛。”

(2).舊指 * 。 元 方壺 《一枝花·妓女》套曲:“自生在柳陌中,長立在花街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驅逐娼妓》:“故欲覓盜蹤,多從柳陌;欲追贜物,半費花街。”

清明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節日裡人們掃墓和向死者供獻特別祭品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氣象

(1)

(2) 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颳風、下雨、閃電、打雷等等

氣象萬變

(3) 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4) “氣象學”的俗稱

(5) 事物的情況、態勢

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6) 景色,景象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山氣象

(7) 指跡象

見是伏兵氣象

溫飽

吃得飽,穿得暖

解決了溫飽問題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經見

(1).從經典中見到。《史記·封禪書》:“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不道。” 唐 柳宗元 《永州龍興寺息壤記》:“昔之異書,有記洪水滔天, 鮌 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 祝融 殺 鮌 於 羽 郊,其言不經見。”

(2).謂常見。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 歐公 作《花品》,目所經見者,纔二十四種。” 清 戴名世 《春西狩獲麟解》:“神奇之產,世所不經見者也。” 阿英 《海上買書記》:“獲得了不經見的珍秘書籍,有如占領了整個世界。”

(3).經歷和見識。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六章:“老工人們因為經見得太多,總是把感情壓在心底,只有那像石頭雕刻成的臉上,罩著嚴肅和沉默。”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粉飾

(1) 塗飾表面,打扮,裝飾

雲:“是當為河伯婦,”…共粉飾之。——《史記·滑稽列傳》

(2) 掩蓋實質或失誤

粉飾錯誤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熊羆

(1).熊和羆。皆為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書·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諒 《秋夜偶成》詩:“暫止熊羆消大暑,秋深雲合殄妖氛。” 黃燮清 《黃天盪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 金 人十萬師。”

(2).指生男之兆。語本《詩·小雅·斯乾》:“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三國志·魏志·高柔傳》:“而頃皇子連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應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兒》詩:“平生未省夢熊羆,稚女如花墜曉枝。” 明 謝讜 《四喜記·大宋畢姻》:“更須夸蘭玉祥開,何必慮熊羆占緩。”

(3).指帝王得賢輔。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 西伯 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 周 西伯 獵,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陽,與語大説……載與俱歸,立為師。”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 燕王 買駿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貪殘的人。《楚辭·劉向<九嘆·愍命>》:“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註:“熊羆,猛獸,以喻貪殘也。”

蚩尤

(1).傳說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領。以金作兵器,與 黃帝 戰於 涿鹿 ,失敗被殺。但古籍所載,說法不一:(1) 炎帝 臣。見《逸周書·嘗麥》、《太平御覽·兵部一》引《世本》 宋衷 注、《莊子·盜跖》 陸德明 釋文。(2) 黃帝 臣。見《管子·五行》、《越絕書·計倪內經》。(3)古庶人。見《周禮·春官·肆師》 賈公彥 疏引《五經音義》。(4) 九黎 之君。見《書·呂刑》 陸德明 釋文、《呂氏春秋·盪兵》、《戰國策·秦策》 高誘 注。(5)古天子。見《山海經·大荒北經》、《史記·高祖本紀》 裴駰 集解引《漢書》 應劭 注。

(2).惡人的代稱。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早提三尺殛 蚩尤 ,莫教鬼哭與神愁。”

(3).借指霧或兵氣。相傳 蚩尤 與 黃帝 決戰時霧塞天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蚩尤 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明 許承欽 《兵至》詩之二:“蠟索催殘令, 蚩尤 卷夕曛。”

(4).星相占卜中的凶神名。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陰陽家禁忌:﹞一日之中,則有 * 、黑殺、刀砧、天火、重喪、天賊、地賊、血支、血忌、歸忌、黑道、土瘟、天狗、大敗、蚩尤、官符……等凶神。”

(5).星名。通稱彗星。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劍鋒輝太皥,旗焰拂蚩尤。”參見“ 蚩尤旗 ”。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三輔

(1).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的合稱。亦指其所轄地區。 漢 初京畿官稱內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後改都尉)合稱三輔。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漢書·景帝紀》:“三輔舉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請之。” 顏師古 註:“此三輔者,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史也。”《太平御覽》卷一 * 引《三輔黃圖》:“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以輔京師,謂之三輔。”

(2).泛稱京城附近地區為三輔。 明 何景明 《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詩:“三輔自來多寇盜,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黃遵憲 《天津紀亂》詩之一:“何堪三輔地,棼亂遂如絲。”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謂之三輔。見《資治通鑑·晉穆帝永和五年》。

石留

(1).見“ 石溜 ”。

(2).見“ 石榴 ”。

(3).樂府鼓吹曲, 漢 短簫鐃歌十八曲之一。《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漢 鼓吹鐃歌……十八曰《石留》。”

薄伐

(1).征伐;討伐。《詩·小雅·出車》:“赫赫 南仲 ,薄伐 西戎 。”《晉書·孫楚傳》:“ 宣王 薄伐,猛鋭長驅,師次 遼陽 ,而城池不守。” 清 吳偉業 《滇池鐃吹》之三:“ 鬼國 三年勞薄伐,王師五月下殊方。”

(2).即簿伐。指先世官籍。薄,通“ 簿 ”。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丞,皆選孝廉郎年少薄伐者。”《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案品狀則實才未必當,任薄伐則德行未為敍,如此則殿最之課,未盡人才。”

(3).猶敲擊。《老殘遊記》第十回:“耳中但聽得風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熠聲,干戈擊軋聲,金鼓薄伐聲。”

深入

(1) 研究、思考深刻、透徹

小心的編纂必須事先對作品的含義進行深入的研究

(2) 進入事物內部或中心

深入實際

全功

(1).功業完美,澤被萬物。《列子·天瑞》:“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張湛 註:“全,猶備也。” 唐 韓愈 《杏花》詩:“冬寒不嚴地恆泄,陽氣發亂無全功。”

(2).完滿的功業。 三國 魏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 明 唐順之 《公移·牌》:“又據報 崇明 沙上有續到賊船十六隻,登岸燒劫,乃是天心助順,使此賊送死,輳成諸將全功也。”

(3).謂成就功業。《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已知將軍邊塞勞苦,損折弟兄。今已全功,實為萬幸。”

(4).保全身心之功。 元 麻革 《為喬子壽》詩:“守身為大節,寡慾是全功。”

流沙

隨風或水移動的沙

戎索

戎 人之法。《左傳·定公四年》:“啟以 夏 政,疆以戎索。” 杜預 註:“ 大原 近戎而寒,不與中國同,故自以 戎 法。”後以泛指法令。 唐 元稹 《織婦詞》:“早徵非是官家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清 錢謙益 《聊且園記》:“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於廟堂而國論壞,苟然於疆園而戎索壞。”

詩詞推薦

涿鹿行原文_涿鹿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