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原文

前往台懷過此時,初霽白雲猶戀嶺。

今日台懷駕言旋,霽久白雲無片影。

大士顯佑示真詮,雲之有無胥平等。

然而愁濘實輿情,及其喜晴亦因境。

我固憂樂同眾者,那能忘物真空省。

慧貺禪機兩默參,以手加額心自領。

白雲出沒豈其知,岩寺蕭閒鎮清永。

名之副乎雲弗知,實實循兮寺茲肯。

何來寺側搆行館,一宿之居過華整。

未能忘言言則慚,題壁恆斯對山靜。

詩詞問答

問: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八十

參考注釋

前往

(1) 走向

開車前往

(2) 離開此地向…走去

前往北京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片影

一片影子;孤獨的身影。 南朝 梁簡文帝 《倡樓怨書》詩:“片光片影皆麗,一聲一囀煎心。” 唐 李商隱 《越燕》詩之一:“拂水斜紋亂,銜花片影微。” 宋 楊萬里 《送吳敏叔待制侍郎》詩:“自憐病鶴樊籠底,方羨冥鴻片影寒。”《再生緣》第二回:“寂寞孤幃留片影,淒涼晚院望重山。”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顯佑

顯靈保佑。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殿之東西,有足跡二,相傳 世廟 時,兩宮 回祿 之變, 元帝 曾立此,默為救火,其靈跡顯佑雲。”

真詮

亦作“ 真筌 ”。猶真諦。 唐 盧藏用 《衡岳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攸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後生何述?” 唐 劉禹錫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鑒禪師第二碑銘》:“我立真筌,揭起南國。無修而修,無得而得。” 宋 延壽 《宗鏡錄》卷二六:“且金是身外之浮財,豈齊至教;命是一期之業報,曷等真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施肩吾》:“初讀五行俱下,至是授真筌於仙長,遂知順逆顛倒之法,與上中下精氣神三田反覆之義。” 趙朴初 《毛主席寫給<詩刊>的信發表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獻詞》:“文章 * 事更艱,孰能計日收真詮。”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平等

(1)

(2) 在程度、價值、質量、性質、能力或狀況上與他人或他物相同的或相等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特指在享受待遇或特權方面與他人等同的

所有的人生來是平等的

(4) 平常;一般

她不肯嫁個平等丈夫。——清· 李漁《意中緣》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輿情

民眾的看法、意見

明察輿情

憂樂

憂愁和歡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憂樂同之,事則從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 南朝 宋 鮑照 《蜀四賢詠》:“《玄經》不期賞,蟲篆散憂樂。”

那能

方言。怎么樣。

出處: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凡諸形狀皆謂之態,亦謂之能; 蘇州 問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態字,猶通語言曾(俗作怎)么樣矣。”

例句:

殷夫 《監房的一夜》:“ 小王 說:‘老和尚後來那能了呢?’說著笑了。”

真空

(1)

(2) 指沒有任何實物粒子的空間

真空封裝罐

(3) 指沒有氣體或氣體極少的空間

(4) 借指不存在某種事物的領域

軍事力量真空

禪機

佛家禪宗所傳播的機要秘訣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紅樓夢》

以手加額

古人用手擱在額上,表示歡欣慶幸。原為“指額”,後作“加額”。《晉書·石勒載記下》:“ 勒 見 曜 ( 劉曜 )無守軍,大悅,舉手指天,又自指額曰:‘天也!’”按,《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和三年》作“舉手指天復加額”。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 司馬溫公 忠厚正直,出於天性,終始一節,故得天下之望。居 洛 十五年,天下之人,日望以為相。 神宗 上仙,公( 司馬光 )赴闕哭臨。衛士見公,皆以手加額曰:‘ 司馬相公 也!’”《水滸傳》第八二回:“ 宋江 大喜,以手加額道:‘ 宋江 等再生之幸!’”《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十娘 以手加額道:‘使吾二人得遂其願者, 柳君 之力也!’”

出沒

顯現或隱沒

大鯨悠然出沒於浪濤中

船頭在浪中緩緩出沒

豈其

(1).猶何必。《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後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之女然後可妻,亦取貞順而已。”《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云何必卿也。”

(2).猶難道。《左傳·昭公三年》:“ 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 註:“言必不得祀。”《楚辭·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實實

的確;實在

我實實不知此事,所以才問你

行館

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 張順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 明 袁宏道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 廣寧 行館。”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 百花洲 陳列館為總理行館。”

一宿

(1).謂住宿一夜。《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莊子·天運》:“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雖則在此一宿,我不殯葬他,誰人殯葬?”參見“ 一宿之行 ”。

(2).一夜。 漢 王充 《論衡·命義》:“聞 歷陽 之都一宿沉而為湖。”《敦煌曲子詞·樂世詞》:“霜多雨濕飛難進,慙借荒田一宿眠。”《紅樓夢》第二四回:“那天已是掌燈時候, 賈芸 吃飯,收拾安歇,一宿無話。” 峻青 《黎明的河邊·老交通》:“誰的身子也不是鐵打的,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怎么能抗得了?”

華整

華麗整齊。 宋 周密 《乾淳歲時記·冬至》:“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紹定 初年,丞相 鄭清之 重修( 華光廟 ),添造樓房精舍,極其華整。”

言言

(1).指歡言。《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唐 孟郊 《自惜》詩:“徒有言言舊,慚無默默新。”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

(2).高大貌;茂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毛 傳:“言言,高大也。” 孔穎達 疏:“言言是城之狀,故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軒銘》:“斯堂暨軒,閒閒言言。”

(3).用言語表達。《列子·說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張湛 註:“言言則無微隱。” 盧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嘗,唯神之無方。知言之謂者,神會也。”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序:“色空無得,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白樂天 如 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 金 元好問 《豐山懷古》詩:“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

(1).和敬貎。言,通“ 誾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言言,和敬貌。” 陸德明 釋文:“言言,魚巾反。” 孔穎達 疏:“ 皇氏 云:‘讀言為誾,義亦通也。’” 明 何大復 《贈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嚴貌。言,通“ 誾 ”。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類 漢宣 ,責實繩下,風稜言言。”《新唐書·段秀實顏真卿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趙侯神道碑銘》:“言言 趙侯 ,萬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劇稱。”

題壁

(1) 在牆壁上題詩、寫字

(2) 寫在牆上的文字或詩句

詩詞推薦

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原文_迴鑾至白雲寺駐蹕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