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原文

廣求財物為他人。

死後三途獨自到。

業者多,無業少。

所以佛說三乘教。

詩詞問答

問: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廣求

廣泛地尋求

廣求逸書

財物

資財與物品

個人財物

他人

別人

不許他人干涉

三途

(1).亦作“ 三塗 ”。佛教語。即火途(地獄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餓鬼道)。 晉 郗超 《奉法要》:“十惡畢犯,則入地獄。抵揬強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內盛,狥私欺紿,則或墮畜生;或生蛇虺。慳貪專利,常苦不足,則或墮餓鬼……此謂三塗,亦謂三惡道。” 唐 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三:“《四解脫經》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訥 《獅吼記·冥游》:“三途渺渺苦無邊,長夜漫漫幾時曉。” 清 姚鼐 《羅兩峰鬼趣圖》詩:“幻作三途業,何異景罔兩。”

(2).指封建時代取得官職的三條途徑:舉薦、徵辟、科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話説自 漢 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徵辟……自 唐 宋 以來,俱重科名。雖是別途進身,盡能致位權要,卻是惟以此為華美。往往有隻為不得一第,情願老死京華的。到我國朝初時,三途並用。”

獨自

只有自己一個人

無業

(1) 失業或待業的狀況

無業游民

(2) 沒有錢財或產業

全然無業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佛說

謂佛所宣揚的教義。 南朝 梁武帝 《斷酒肉文》之一:“凡出家人,所以異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經所明,信是佛説。”《新五代史·周世宗紀贊》:“吾聞佛説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之一:“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説原來怨是親。”

三乘

三乘車。每乘四馬。 殷 商 時為下大夫的儀制。《禮記·少儀》:“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鄭玄 註:“此蓋 殷 制也。”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乃可登佛境矣。”《西遊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雲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

詩詞推薦

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原文_取性游·其四·悟真如四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