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湯泉行宮作)原文
寒月淡碧空,流光冰窗紙。
良夜漸以長,幾席誠清只。
敲詩點筆花,瀹茗浮梅蕊。
行宮景物幽,蘭穗垂垂紫。
人語靜四鄰,鶴鳴隔一水。
即事愜素襟,忘言契元旨。
去歲榆關路,非彼亦非此。
詩詞問答
問:寒月(湯泉行宮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寒月(湯泉行宮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三
2. 湯泉行宮作
參考注釋
寒月
(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 李白 《望月有懷》詩:“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元 吳澄 《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詩:“不怕狂風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棲鴉。”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偶爾掠過林木的缺處,就突然放出晶光雪亮的寒月,寒芒直射,撲入車窗。”
(2).寒冷的月令,指冬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園有餘地,不能種蔬,競拔草根醃藏,以為寒月之用。”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七:“寒月富桑麻,酒酣歌相續。”
碧空
蔚藍色的天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
窗紙
亦作“窓紙”。糊在窗上的紙。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自勸》之二:“身飲數杯妻一醆,餘酌分張與兒女。微酣靜坐未能眠,風霰蕭蕭打窗紙。” 宋 范成大 《初秋》詩之一:“急雨過窓紙,新涼生簟籐。”《隋唐演義》第七四回:“怪底小姑垂劣甚,俏拈窗紙背奴看。”
良夜
(1).美好的夜晚。舊題 漢 蘇武 《詩》之四:“芳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唐 李益 《寫情》詩:“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宋 蘇軾 《後赤壁賦》:“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 清 納蘭性德 《天仙子》詞:“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
(2).深夜;長夜。《後漢書·祭遵傳》:“帝東歸過 汧 ,幸 遵 營,勞饗士卒,作黃門武樂,良夜乃罷。” 李賢 註:“良猶深也。” 唐 杜甫 《臘日》詩:“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詩:“良夜未遽央,青燈數寒更。”
幾席
幾和席,為古人憑依、坐臥的器具。《史記·禮書》:“疏房牀笫幾席,所以養體也。” 宋 歐陽修 《和徐生假山》詩:“豈如幾席間,百態生濃纖。暮雲點新翠,孤煙起朝嵐。” 清 吳偉業 《松鼠》詩:“尋繩透簾幕,掉尾來幾席。”
敲詩
(1).推敲詩句。 元 張可久 《小桃紅·憶疏齋學士郊行》曲:“飛梅和雪灑林梢,花落春顛倒,驢背敲詩暮寒峭。” 清 任曾貽 《百字令》詞:“貰酒當罏,敲詩午夜,彈指成今昔。”
(2).詩謎的一種。又稱打詩寶。 清 張燾 《津門雜記·敲詩》:“以紙條約四五寸長者,摘録時下新刻詩句,於句中隱去一字,注於紙尾,用信套籠插。即在詩句之旁,添擬大意相通者四字,並紙尾原字則為五。另攤方紙於桌,劃為五度,以便押錢。射中者每一文賠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極不通者即其所隱之字也。向惟考試時為多,輸贏亦甚微細。今則到處皆是,圍繞爭射者頗不乏人,託名風雅,實則 * 也。”
筆花
見“ 筆生花 ”。
瀹茗
煮茶。 宋 陸游 《與兒孫同舟泛湖》詩:“酒保殷勤邀瀹茗,道翁傴僂出迎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論文則瀹茗作黍;若恣諧謔,則惡聲逐客矣。”《花月痕》第四三回:“酒未數巡,便推病出席,倚炕而臥。大家只得叫 福奴 、 巫雲 、 王岫 輪番上前陪伴,與他瀹茗添香。”
梅蕊
梅花蓓蕾。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臘雪初消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 宋 朱熹 《和李伯玉用東坡韻賦梅花》:“忽聞梅蕊臘前破, 楚 客不愛蘭佩昏。” 宋 韓淲 《賀新郎·十三日小園梅枝微紅點綴便覺可句》詞:“梅蕊依稀矣。歲華深、翛然但把,杖蔾閒倚。”
行宮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室
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登泰山記》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垂垂
(1) 形容垂下、降下
(2) 漸漸
垂垂老矣
四鄰
周圍的鄰居;左鄰右舍
街坊四鄰
鶴鳴
(1).《詩·小雅·鶴鳴序》:“誨 宣王 也。” 鄭玄 箋:“教 宣王 求賢人之未仕者。”後因以“鶴鳴”指賢者隱居之義。《後漢書·楊震傳》:“今野無《鶴鳴》之嘆,朝無《小明》之悔。” 唐 錢起 《秋霖曲》:“鶴鳴蛙躍正及時,豹隱蘭凋亦可悲。”
(2).謂彈奏《別鶴操》。比喻夫妻分離。 唐 陳子昂 《鴛鴦篇》:“烏啼倦永夕,鶴鳴傷別離。”
(3).《韓非子·十過》:“ 師曠 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後即以“鶴鳴”讚揚琴聲優美感人。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琴》曲:“拂瑤琴彈到鶴鳴,自謂防心,誰識高情。”
即事
(1).任事;作事。《史記·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即事。”《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樞密使 襄 ,請用步卒穿濠築障……軍民並役,又募飢民以傭,即事五旬而畢。”
(2).面對眼前事物。 晉 陶潛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詩:“即事有哀傷,山川自如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
(3).以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命意·陵陽謂須先命意》:“凡作詩須命終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聯,因而成章,如此則意不多屬。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懷、即事之類,皆先成詩,而後命題者也。”
(4).多用為詩詞題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詩, 宋 辛棄疾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詞,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詩等等。
愜素
快心。 唐 韋應物 《晚出府舍與獨孤兵曹令狐士曹南尋朱雀街歸里第》詩:“分曹幸同簡,聯騎方愜素。”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元旨
本來的意義。 明 宋濂 《滎陽縣男朱公墓志銘》:“凡天官、地理、卜筮、醫藥之屬,鹹究其元旨。”
去歲
去年
榆關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縣 南。《史記·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晉 伐 楚 ,敗我 大梁 、 榆關 。” 司馬貞 索隱:“此 榆關 當在 大梁 之西也。”
(2).即 古海關 。古稱 渝關 、 臨榆關 、 臨渝關 , 明 改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 ,縣與關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島市 。 唐 于志寧 《中書令昭公崔敦禮碑》:“奉勅往 幽州 ……建節 榆關 ,糜清柳室。” 清 錢謙益 《上高陽師相書》:“恭惟老師以黃閣元老出而視師,更置將率蒐討軍,實 榆關 一墻,屹為 長城 。” 魯迅 《偽自由書·崇實》:“費話不如少說,只剝 崔顥 《黃鶴樓》詩以吊之……日薄 榆關 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3).泛指北方邊塞。 南朝 齊 謝朓 《雩祭歌·白帝歌》:“嘉樹離披,榆關命賓鳥;夜月如霜,金風方嫋嫋。”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 武成 二年,有詔進公都督 瓜州 諸軍事、 瓜州 刺史。是以名馳 梓嶺 ,聲振榆關。”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又賦《雨中花》一闋雲‘……榆關萬里,一去飄然,片雲甚處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