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作者:王玉峰 朝代:明代

鵲橋仙原文

旦上:人亡地遠。

干戈相向。

災禍重山疊嶂。

貼上合:無憑底事正徬徨。

又添上愁城千丈。

詩詞問答

問:鵲橋仙的作者是誰?答:王玉峰
問:鵲橋仙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玉峰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玉峰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焚香記 第三十八出

參考注釋

亡地

絕境。《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曹操 註:“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相向

相對;面對面

相向前進

災禍

災難;災害

一次意外的不幸,對我來說卻是一場災禍

重山

重迭的山。 晉 左思 《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蠻陬夷徼,重山萬里。” 宋 張元乾 《菩薩蠻》詞:“歸恨隔重山,樓高莫憑欄。”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無憑

(1).無所倚仗。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聖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 王洙 集註:“不挾貴也。”

(2).沒有憑據。 唐 韓偓 《幽窗》詩:“無憑諳鵲語,猶得暫心寬。”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牋費淚行。”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

愁城

喻愁苦難消的心境。 北周 庾信 《愁賦》:“攻許愁城終不破,盪許愁門終不開。” 宋 周邦彥 《滿路花·思情》詞:“簾烘淚雨乾,酒壓愁城破。” 明 王錂 《春蕪記·秋閨》:“他那裡宦海沉淪,我這裡愁城遙遠。” 魯迅 《花邊文學·零食》:“人而有心,真要‘日坐愁城’了。”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詩詞推薦

鵲橋仙原文_鵲橋仙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