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

作者:毛澄 朝代:清代

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原文

庫葉西風海氣腥,珠軒遺戶讋威稜。

參膏入水松花綠,木骨生翳石砮青。

鳥下邊城初散市,人稀孤障罷行亭。

磨崖界字蒼苔遍,甌脫如今屬北庭。

詩詞問答

問: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毛澄
問: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毛澄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澄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海氣

(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霧氣。《漢書·武帝紀》:“朕巡 荊 揚 ,輯 江 淮 物,會大海氣,以合 泰山 。” 唐 張子容 《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詩:“海氣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景辰搖動,海氣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錢塘江示王古直》詩:“海氣噴江折, 吳 山攪 越 青。”

(2).海上蜃氣。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或反射,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唐 駱賓王 《蓬萊鎮》詩:“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參見“ 海市蜃樓 ”。

(3).沙漠上的氣流。海,指旱海,沙漠。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珠軒

(1).珠飾的窗戶。 唐 董思恭 《詠月》:“玉戶照羅幃,珠軒明綺障。”

(2).珠飾的車輛。 唐 張昌宗 《少年行》:“珠軒流水車,玉勒浮雲騎。”

(3). 清 代採珠人的組織名。《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一·東珠》:“﹝採珠者﹞合數人為一起,謂之珠軒。”

遺戶

指劫後殘留的人家。《晉書·劉琨傳》:“ 琨 受任 并州 ,屬承其弊,到官之日,遺戶無幾。”《北齊書·神武紀下》:“ 神武 率騎迎 泥 、 豐生 ,拔其遺戶五千以歸,復 泥 官爵。”

威稜

亦作“ 威稜 ”。威力;威勢。《漢書·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 王先謙 補註:“《廣韻》:‘稜,俗棱字。’《説文》:‘棱,柧也。’《一切經音義》十八引《通俗文》:‘木四方為棱。’人有威,如有棱者然,故曰威稜。”《梁書·武帝紀上》:“旍麾所指,威稜無外,龍驤虎步,並集 建業 。” 宋 王禹偁 《雲州節度使加使相麻》:“其有威稜卻敵,勇毅安邊,式旌善戰之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故自 烏拉 削平,而後威稜薄海表。” 郭沫若 《史學論集·惠施的性格與思想》:“當時離三代神道設教的時代未遠,一切天地間的自然現象都是上帝的創造,都是上帝的威稜,不容有人懷疑,也不曾有人過問。”

見“ 威稜 ”。

松花綠

嫩綠色。《紅樓夢》第九一回:“﹝ 寳蟾 ﹞穿了件片金邊琵琶襟小緊身,上面繫一條松花緑半新的汗巾。”

木骨

(1).謂人體之骨相當於五行說中之“木”,故稱。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九徵》:“其在體也,木骨、金筋、火氣、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劉昞 註:“五性者成形之具,五物為母,故氣色從之而具。”

(2).五加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五加》﹝釋名﹞引 蘇頌 曰:“﹝五加,﹞ 蘄州 人呼為木骨。”

石砮

石制的箭頭。《國語·魯語下》:“ 仲尼 在 陳 ,有隼集於 陳侯 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 韋昭 註:“砮,鏃也,以石為之。”《宋書·夷蠻傳·高句驪國》:“ 大明 三年 高句驪 王 高璉 又獻 肅慎氏 楛矢石砮。”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惟國初 吳兆騫 謫 寧古塔 記之,雲石砮出 混同江 中,相傳松脂入水千年所化,厥色青紺,厥理如木,厥堅過鐵石,土人以之礪刄,知為 肅慎 砮矢之遺。”

下邊

指人體或物體的下部

孤障

孤立的屏障。 元 尹廷高 《錢塘懷古》詩之一:“江上怒濤空拍岸,海門孤障自橫秋。” 明 高啟 《贈馬冠軍》詩:“壯志忽蹉跎,秋風臥孤障。”

磨崖

亦作“ 磨厓 ”。1.山崖石壁上鐫刻的文字。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南屏興教磨崖》:“今 南屏山 興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學》篇, 司馬公 書,《新圖經》不載。” 元 馬致遠 《哨遍·張玉嵓草書》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畫贊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鐫刻文字。 明 郭貞順 《上俞將軍》詩:“但屬壺民歌太平,磨厓勒盡 韓山 石。” 清 顧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筆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遺來者。”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異日者龍跳虎臥,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雲垂,張樂 洞庭 之澤。”

(3).磨擦山崖。 宋 蘇軾 《黃牛廟》詩:“山下耕牛苦磽確,兩角磨崖四蹄溼。”

蒼苔

青色苔蘚。 晉 潘岳 《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壁衣蒼苔,瓦被駁鮮,處悴而榮,在幽彌顯。”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 清 孫枝蔚 《醉題田家翁壁上》詩:“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風雨生蒼苔。”

甌脫

(1).古代少數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史記·匈奴列傳》:“﹝ 東胡 ﹞與 匈奴 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 司馬貞 索隱:“ 服虔 雲‘作土室以伺 漢 人’。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張守節 正義:“境上斥候之室為甌脫也。” 明 唐順之 《度潮河》詩:“幾處穹廬移就草,數家甌脫曲依泉。” 清 揆敘 《鷹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脫供鷹坊。”

(2).指屯戍之人。《漢書·匈奴傳上》:“其君長以下數千人皆驅畜產行,與甌脫戰,所戰殺傷甚眾,遂南降 漢 。”

(3).邊地;邊境荒地。 宋 陸游 《送霍監丞出守盱眙》詩:“空聞甌脫嘶胡馬,不見浮屠插霽煙。”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詩:“如何甌脫區區地,竟有違言為小球。” 王國維 《<國學叢刊>序》:“歷代開疆,尚多甌脫。”

(4).指兩國分界的緩衝地帶。 羅惇曧 《中法兵事本末》:“如彼提及,須由我措置,分界應於關外空地,作為甌脫。”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北庭

(1).指 漢 代北單于所統治之地。《後漢書·南匈奴傳》:“南單于復上求滅北庭。”

(2).泛指塞北少數民族所統治之地。 宋 陸游 《記九月三十日夜半夢》詩:“東閣羣英鳴佩集,北庭大戰捷旗來。” 明 都穆 《都公談纂》卷下:“ 景泰 間, 廣陵伯 劉安 守 大同 , 郭登 為參將,時 英宗 在北廷。” 清 孫枝蔚 《春晚》詩:“送春畫閣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

(3). 唐 方鎮名。屬 隴右道 。以其治所在 北庭都護府 ,節度使例兼 北庭 都護,故通稱 北庭 。轄西北 伊 、 西 、 庭 三州及 北庭都護府 境內諸軍鎮、守捉。其地後入 回紇 ,繼入 吐蕃 。 唐 杜甫 《近聞》詩:“ 崆峒 五原 亦無事,北庭數有 關中 使。” 清 吳偉業 《送隴右道吳贊皇之任》詩:“移檄 北庭 收屬國,閲兵西海取封侯。”

(4).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 元 建都 燕京 ,時漢人稱之為北庭。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詩詞推薦

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原文_新秋感興十二首·其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