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脩來吏部寄孔廟碑十二種原文
生近聖人居,未得拜祠墓。
頗聞魯諸生,講禮以時聚。
故宅聞金絲,猶傳壁書處。
漢祖祠太牢,過魯曖餘慕。
六經出秦火,諸儒明訓故。
歷代遞相嬗,碑版屹森布。
龜龍或齾缺,蛟螭無錯互。
顏生陋巷裔,學古鄙章句。
餘事攻六書,韋蔡競先騖。
金薤遠見投,聊持伴魚素。
論世慨桓靈,末造紛黨錮。
尤愛梁鵠書,筆勢颯軒翥。
貢墨與匱紙,椎拓亦殆庶。
明窗秋日晴,水沉午方炷。
彷佛闕里游,低佪不能去。
詩詞問答
問:顏脩來吏部寄孔廟碑十二種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顏脩來吏部寄孔廟碑十二種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三
2. 元嘉永壽建寧三碑
參考注釋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祠墓
祠堂與墳墓
諸生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為諸生
諸生學於太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諸生許用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講禮
(1).習禮。《左傳·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諸侯歲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 孔穎達 疏:“間一歲,諸侯親自入朝,以講習上下之禮。” 漢 張衡 《七辯》:“旁窺《八索》,仰鏡《三墳》,講禮習樂,儀則彬彬。”《新唐書·隱逸傳·王績》:“ 杜之松 ,故人也,為刺史,請 績 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君門,談糟粕,棄醇醪也。’”
(2).敘禮,敘尊卑、長幼、賓主之禮。《水滸傳》第四四回:“邀請二位義士到 聚義廳 上,俱各講禮罷,謙讓 戴宗 正面坐了。”
以時
(1).按一定的時間。《管子·幼官》:“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註:“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獺祭魚,然後修澤梁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史記·孝文本紀》:“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
(2).及時,即時。《漢書·匡衡傳》:“ 衡 、 譚 ( 甄譚 )居大臣位,知 顯 ( 石顯 )等專權勢,作威福,為海內患害,不以時白奏行罰,而阿諛曲從,附下罔上,無大臣輔政之義。” 唐 元稹 《招討鎮州制》:“如 王廷湊 遂迷不寤,諸道宜便進軍,以時翦滅。”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宋 興, 乾德 之初,天子哀歲不登,而倉吏不以時出與民,於是著發粟之制,使不待詔令。”
故宅
曾經居住過的宅院
金絲
(1).金制的線。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公主乘七寳步輦……其上仍絡以真珠玳瑁,又金絲為流蘇,彫輕玉為浮動。” 五代 和凝 《採桑子》詞:“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
(2).樂器的金屬弦。 南朝 梁元帝 《和彈箏人》:“瓊柱動金絲,奏聲發 趙 曲。” 唐 權德輿 《奉和聖制重陽日即事六韻》:“金絲響仙樂,劍舃 羅宗公 。”
(3).借指弦樂器。 宋 柳永 《玉樓春》詞之三:“金絲玉管咽春空,蠟炬蘭燈燒曉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先生聞樂,喜金絲乎?喜瓦缶乎?”
(4).借指《樂經》。 清 魏源 《題嘉禾馮廣文登府陔園圖》詩:“ 毛公 世禮樂,尚缺《陔》《華》詞,何況 齊 魯 韓 , 孔 壁亡金絲。”
(5).比喻柳樹的垂條。 唐 李紳 《柳》詩之二:“千條垂柳拂金絲,日暖牽風葉學眉。” 唐 李山甫 《柳》詩之一:“春來不忍登樓望,萬架金絲著地嬌。”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6).比喻飛濺之泉水。 宋 曾鞏 《金線泉》詩:“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 金 元好問 《歷下亭懷古分韻得南字》:“金絲弄曉光,玉玦響空嵌。”
(7).喻指菸草。 清 林則徐 《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詞:“玉粟收餘,金絲種後,蕃航別有蠻煙。”
壁書
見“ 壁中書 ”。
祖祠
祭祀和供奉祖先的祠堂。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魚菽之祭,春秋脩其祖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我先到祖祠里拜別,然後到 借軒 處。” 許地山 《無憂花》:“她住的正房已經布置好了。現在正計畫著一個游泳池,要將西花園那五間祖祠來改造。”
太牢
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備謂之太牢。《莊子·至樂》:“具太牢以為膳。” 成玄英 疏:“太牢,牛羊豕也。”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養之失和、伐之不解,百痾緣隙而結、榮衛竭而不悟,太牢三牲,曷能濟焉。”《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羊一、牛一、豕一。”亦有專指牛為太牢者。《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
六經
六部儒家經典。《莊子·天運》:“ 孔子 謂 老聃 曰:‘ 丘 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漢書·武帝紀贊》:“ 孝武 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顏師古 註:“六經,謂《易》、《詩》、《書》、《春秋》、《禮》、《樂》也。” 漢 以來無《樂經》。今文家以為“樂”本無經,皆包含於《詩》、《禮》之中;古文家以為《樂》毀於 秦始皇 焚書。參見“ 六藝 ”。
秦火
指 秦始皇 焚書事。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十五:“ 秦 火不爇舌, 秦 火空爇文。” 宋 陸游 《鼠敗書》詩:“坐令 漢 篋亡,不減 秦 火厄。”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幾不復存。”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心與智不調,請尋一 桃源 ,避此 秦 火。”
明訓
明確的訓誡。《國語·晉語八》:“圖在明訓,明訓在威權。” 韋昭 註:“言既有明教,在威權以行之。”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 聶紺弩 《兔先生的發言》:“‘明哲保身’,古有明訓。”
歷代
(1) 以往各代
歷代王朝
(2) 過去的整個年代
歷代名畫
相嬗
見“ 相禪 ”。
碑版
亦作“ 碑板 ”。1.碑碣上所刻的志傳文字。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摩滅,碑版誰聞傳。” 唐 杜甫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乾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 唐 李邕 《嶽麓寺碑》:“碑板莫建,軌物未宏。” 宋 葉適 《贈徐靈淵》詩:“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鄰。” 清 馮桂芬 《復莊衛生書》:“惟碑板之作,前賢成式具在,身處後代,不宜偭規矩而改錯。” 清 鄧漢儀 《平淮西碑》詩:“雪夜功成罷鼓聲, 昌黎 碑版照 淮西 。”
(2).泛指碑碣。 清 陶澂 《登恆山》詩:“幽緲岳靈何所寄,巋然碑版覆苔紅。”
(3).指拓印的碑帖。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高祖太武皇帝 本名與 文皇帝 同上一字,後乃刪去,嘗有碑版,鑿處具在。” 宋 桑世昌 《蘭亭博議·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鉤別,付碑版以廣後學,庶幾彷彿不墜於地也。”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鼎彝、泉幣、碑版、壁畫、雕塑、古陶之類,雖缺乏系統的整理,材料確是不少了。”
(4).書法中北碑一派。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畫·趙松雪》:“惟碑版之書則不然,碑版之書,必學 唐 人,如 歐 、 褚 、 顏 、 柳 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點 松雪 ,便不是碑版體裁矣。” 嚴復 《救亡決論》:“鄙摺卷者,則爭碑版篆隸之上游;薄講章者,則標 漢 學考據之赤幟。”
森布
猶密布。 晉 左思 《魏都賦》:“丹梁虹申以並亘,朱桷森布而支離。”
龜龍
(1).龜和龍。古人以為均是靈物。《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漢 蔡邕 《郭泰碑》:“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鐘銘》:“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新唐書·崔仁師傳》:“ 液 字 潤甫 ,尤工五言詩, 湜 ( 崔湜 )嘆,因字呼曰:‘ 海子 ,我家龜龍也!’”
(2).比喻傑出人物。
(3).指 漢武帝 時的龜文錢幣和龍文錢幣。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幣》:“其後稍去舊幣,更行白金龜龍。民多巧新幣。幣數易而民益疑。”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蛟螭
(1).猶蛟龍。亦泛指水族。 漢 揚雄 《羽獵賦》:“探巖排碕,薄索蛟螭。”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石勒稱王》:“倚天長劍泣蛟螭,那怕金壘湯池。”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觀日本》:“ 日本 文化安所受之?儒書文藝近取 * ,佛教乃自 印度 迆入,無二國者, 日本 則終古為蛟螭蜃蛤耳。”參見“ 蛟龍 ”。
(2).指器物上的螭形圖案。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蛟螭露筍簴,縞練吹組帳。”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蛟螭蚴蟉蟠贔屭,千秋名姓留嵯峨。”
(3).指形似蛟龍的拐杖。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汀酬翰林錢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晝眠倚牖戶,飛電著壁搜蛟螭。” 明 李東陽 《靈壽杖歌》:“蛟螭盤拏露頭角,熊經樹顛虎山腳。”
錯互
猶交錯。《後漢書·蘇竟傳》:“賊臣亂子,往往錯互,指麾妄説,傳相壞誤。”《書·舜典》“濬哲文明,溫恭允塞” 唐 孔穎達 疏:“ 堯 舜 道同,德也如一,史官錯互為文。”《明史·韓雍傳》:“ 兩廣 地勢錯互,當如臂指相使,不可離析。”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三正》:“經傳之文,或從 夏 正,或從 周 正,所以錯互如此。”
顏生
指 顏回 。 唐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詩:“輔嗣俄長往, 顏生 即短辰。” 唐 李鹹用 《依韻修睦上人山居》之四:“ 季子 禍從憐富貴, 顏生 道在樂簞瓢。”
陋巷
狹窄的街巷
陋巷無車轍,煙蘿總是春。——戴叔倫《送張南史》
窮街陋巷
學古
學習研究古代典籍。《書·周官》:“學古入官。” 孔 傳:“言當先學古訓,然後入官治政。” 唐 陳陶 《續古》詩之二五:“學古三十載,猶依白雲居。” 宋 黃庭堅 《次韻張詢齋中晚春》:“學古編簡殘,懷人江湖永。” 明成祖 《賜太子少師姚廣孝七十壽詩》:“斯文逢盛世,學古振儒風。”
章句
(1) 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語句停頓
(2) 分析古文的章節和句讀
複習五經,皆訓詁大義,不為章句。——《後漢書》
六書
(1) 古代分析漢字而歸納出的六種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2) 即“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金薤
(1).倒薤書的美稱。喻文字之優美。 唐 韓愈 《調張籍》詩:“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 韓醇 註:“金薤,書也。古有薤葉書……言 李 杜 文章,播於金石云爾。” 宋 岳珂 《桯史·范碑詩跋》:“﹝ 柴中守 詩:﹞夜光照屋四座驚,金薤銀鉤真墨本。” 清 蔣士銓 《一片石·宴閣》:“行間金薤披,毫端紫電馳。”
(2).精美的薤菜。 清 趙翼 《永昌面作餅大嚼》詩:“先揉銀泥爛,次納金薤馥。”
遠見
遠大的眼光;高明的見識
魚素
書信。 元 方回 《贈呂肖卿》詩之三:“ 湓浦 釋魚素, 陽山 杳雁程。” 清 吳偉業 《送何蓉庵出守贛州》詩之四:“小字裁魚素,長亭響鹿車。”參見“ 魚書 ”。
論世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後以“論世”指研究時世。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元 柳貫 《故相東平忠獻王輓歌詞》:“記功宜顯顯,論世匪區區。” 魯迅 《<且介亭雜文>序言》:“倘要知人論世,是非看編年的文集不可。”
桓靈
東漢 末世 桓帝 與 靈帝 的並稱。 三國 蜀 諸葛亮 《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 桓 靈 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 幽 厲 昔崩亂, 桓 靈 今板蕩。”
末造
末世,末代。造,時代
晚清末造。——孫文《
黨錮
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黨參政的現象
鵠書
鵠頭體的詔書。用以辟召賢才。 唐 柳宗元 《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四方聞風,交馳鵠書。載筆乘軺,乃作參謀。” 宋 王禹偁 《乞賜終南山人种放孝贈表》:“ 太宗皇帝 知其高尚,曾示徵求,恐違鶴髮之親,未應鵠書之命。”
筆勢
(1) 寫、畫運筆的風格
(2) 文章的氣勢
軒翥
飛舉。《楚辭·遠遊》:“雌蜺便娟以增撓兮,鸞鳥軒翥而翔飛。” 洪興祖 補註:“《方言》:翥,舉也。 楚 謂之翥。” 漢 班固 《典引》:“甘露霄零於豐草,三足軒翥於茂樹。”《魏書·尒朱榮傳》:“熊羆競逐,虎豹爭先,軒翥南溟,摶風北極。” 明 劉基 《題趙文敏公畫松》詩:“交加各軒翥,崱屴相倚立。” 清 唐孫華 《石鼓歌》:“軒翥變化皆古態,俗書豈得夸銀鉤。”
貢墨
用以進貢之墨。後亦稱名貴的墨。 明 高濂 《遵生八箋·燕閒清賞·論墨》:“ 張遇 造易水貢墨, 懷民 遺 東坡 墨名青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