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巘禪師錄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讀巘禪師錄原文

白衣微涴輒易覺,軟泥硬地俱隱腳。

自家力量那借人,了義心頭無處著。

實無一法可相傳,直語臨機休卜度。

詩詞問答

問:讀巘禪師錄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讀巘禪師錄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藥韻

參考注釋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獲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軟泥

柔軟的泥。 郭沫若 《<柳亞子詩詞選>序》:“ 中國 的文學語言,無論雅言或常語,在他的筆下就像是雕塑家手裡的軟泥,真是得心應手。” 徐志摩 《再別康橋》詩:“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葉紫 《豐收》:“孩子們一伴一伴地跑來跑去,赤著腳在太陽底下踏著軟泥兒耍著。”

自家

〈方〉∶自己

力量

(1) 力氣

當這一打擊臨到他身上時,已經沒有什麼力量了

(2) 能力

國防力量

(3) 強大的性質或程度;產生某一效果的能力;勢力或影響的來源

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革命)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

了義

佛教語。真實之義,最圓滿的義諦。對“不了義”而言。 南朝 梁 王屮 《頭陁寺碑文》:“金資寳相,永藉閒安;息心了義,終焉游集。” 唐 宗密 《圓覺經略疏》卷七:“《大寳積經》雲……若諸經中宣説世俗,名不了義;宣説勝義,名為了義;宣説煩惱業盡,名為了義。宣説厭離生死,趣求涅槃,名不了義;宣説生死涅槃,無二無別,名為了義。宣説種種文句差別,名不了義;宣説甚深難見難覺,名為了義。” 唐 高適 《同馬太守聽九思法師講金剛經》詩:“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華嚴》是了義的,一乘的,可謂最究竟了。”

心頭

胸口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一法

(1).統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觀其盛者也。”

(2).指專一地行法。《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群官無奸詐矣。”

(3).越發;更加。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一折:“這個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折:“那婦人老也小,止不過十七八歲,一法生得絶樣的。”

(4).一種方法。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綴之。”《素問·刺志論》“入實者,右手開鍼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鍼空也” 張隱庵 集注引 張兆璜 曰:“開闔者,三陽之氣發於下焦。營衛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氣,在於營衛,而此篇獨論氣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氣,出入開闔,以行補寫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語,猶言一事一物。《華嚴經》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離。” 唐 李邕 《嶽麓寺碑》:“一法開無量之門,一音警無邊之眾。” 宋 范成大 《題記事冊》詩:“八萬四千空 * ,不離一法認毘盧。”

相傳

(1) 長期以來流傳下來的

相傳這事發生在北方

(2) 遞相傳授

直語

(1).沒有藻飾的語言。 晉 葛洪 《抱朴子·黃白》:“且此內篇,皆直語耳,無藻飾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 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至如 曹 劉 詩多直語,少切對,或五字並側,或十字俱平。”

(2).正直的語言。 宋 曾鞏 《地動》詩:“祖宗威靈陛下聖,安得直語聞明堂。”

臨機

謂面臨變化的機會和情勢。《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賈詡 字 文和 ……有 良 平 之才”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 北齊 劉晝 《新論·知人》:“若於臨機能謀而知其智,犯難涉危乃見其勇,是凡夫之識,非明哲之鑑。”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兩軍對壘,臨機料之,曲折備之,此未足為智也。” 元 耶律楚材 《和公大禪師塔記》:“殊不知大善知識,臨機應物,一抑一揚,一奪一縱,若珠之走盤,千變萬化,詎可以一途而測邪?” 蘇曼殊 《敬告十方佛弟子啟》:“出家菩薩,臨機權化,他戒許開,獨於 * 有禁,當為聲聞示儀范故。”

卜度

推測;臆斷。 明 袁宏道 《嘉祥縣誌序》:“而舅氏極論縱談,不翅千言,似數家藏,無事卜度。” 清 龔自珍 《法性即佛性記》:“於無相中,而發互相,即立即破,無前無後,不容商量,不受脣吻,不墮卜度。”

詩詞推薦

讀巘禪師錄原文_讀巘禪師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