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克明廬山草堂圖原文
匡廬秀甲天下,草堂圖自克明。
境致有松有竹,山色疑雨疑晴。
何礙緇黃廁侶,惟期山水怡情。
欲問同人會處,不知誰是君平。
詩詞問答
問:題高克明廬山草堂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高克明廬山草堂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高克明廬山草堂圖是什麼體裁?答:六言詩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六言詩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匡廬
指 江西 的 廬山 。相傳 殷 周 之際有 匡俗 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後漢書·郡國志四·廬江郡》“ 尋陽 南有 九江 ,東合為 大江 ” 劉昭 注引 南朝 宋 慧遠 《廬山記略》:“有 匡俗 先生者,出 殷 周 之際,隱遯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 唐 白居易 《草堂記》:“ 匡廬 奇秀,甲天下山。” 明 吳國倫 《鄱陽湖》詩:“欲向 匡廬 臥白雲, 宮亭 水色晝氤氳。” 魯迅 《熱風·估<學衡>》:“ 匡廬 峨眉 ,山也,則曰紀游,采硫訪碑,務也,則曰日記。” 林伯渠 《廬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廬山韻》:“ 匡廬 勝境都爭識,流水高山特逞奇。”參見“ 匡俗 ”。
秀甲
嬌嫩的新芽。 宋 秦觀 《懷樂安蔣公唱和詩》序:“植松千餘章於 臥龍山 之上,狂枝惡蔓斬薙以時,秀甲珍芽無得輒取。”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草堂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自克
自我克制。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 蕃 ,純孝人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於 和州 。”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上》:“﹝ 漢高祖 ﹞故寧隱忍而委之,亦可謂能自克者矣。”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緇黃
指僧道。僧人緇服,道士黃冠,故稱。 唐 獨孤及 《謝勅書兼賜冬衣表》:“緇黃載躍,斑白相歡。” 宋 洪邁 《夷堅丙志·程佛子》:“每歲必以正月十六日,設齋飯緇黃,名曰龍會齋。” 明 李東陽 《西山雜詩》之四:“山中歲月空寒暑,世外緇黃亦化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李生》:“游食緇黃,往來寄宿,輒與傾談,供給不厭。”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怡情
怡悅心情。《南齊書·孝義傳·杜棲》:“以父老歸養,怡情壠畝。” 唐 袁郊 《甘澤謠·陶峴》:“居布素之賤,擅貴游之權,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劉基 《述志賦》:“列玄泉以瑩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嚴復 《救亡決論》:“非真無用也,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以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貧之切用也。”
同人
(1) 舊時稱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或同行業的人。又作“同仁”
(2) 也稱志同道合的人
告同人曰。——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君平
漢 高士 嚴遵 的字。隱居不仕,曾賣卜於 成都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詩:“ 君平 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宋 沉遼 《初創二山》詩:“得此化餘年,不問 君平 卜。” 宋 辛棄疾 《江神子》詞:“試把靈槎、歸路問 君平 。” 李光 《感事寄秋葉用原韻》:“侘傺君猶憐 正則 ,升沉我不問 君平 。”
標籤: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