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衣閣贊原文
達磨信衣,轉相傳付。
四傳至今,今以付汝。
受授惟艱,命如懸絮。
法遍沙界,此衣乃住。
想見峰前,父子相語。
唯僧行月,以閣其處。
坐令朱欄,環繞雲雨。
詩詞問答
問:傳衣閣贊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傳衣閣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2. 原作繞,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達磨
見“ 達摩 ”。
信衣
佛教禪宗師徒傳法,以法衣為憑信,因稱法衣為“信衣”。《景德傳燈錄·婆舍斯多》:“祖曰:‘我師難未起時,密授我信衣法偈,以顯師承。’”
傳付
傳遞交付。《新唐書·房琯傳》:“俄與 韋見素 、 崔渙 奉冊 靈武 ,見 肅宗 ,具言上皇所以傳付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今殿內有二人立而以冠傳付之貌,或雲失二帝像而但存侍者故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三:“是吾平生著述,可傳付 中州 士大夫。”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受授
(1).猶呼應,傳遞。 唐 杜甫 《上水遣懷》詩:“歌謳互激遠,回斡明受授。” 仇兆鰲 註:“舟人首尾相呼,以求水脈,謂之受授。”
(2).指學問的傳受。 唐 韓愈 《南山詩》:“《山經》及《地誌》,茫昧非受授。”
沙界
佛教語。謂多如 恆河 沙數的世界。《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鑒窮沙界。” 李善 註:“《金剛般若經》曰:諸 恆河 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宋 蘇軾 《觀湖》詩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 元 湯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張無盡 氣沖沖待打折了鶯花寨, 韓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煙月牌,贏得虛名滿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贊》之一:“神在丹青,遍諸沙界,無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禱不許。”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父子
父親和兒子,古時也指叔侄
相語
(1).相告,告知。《國語·齊語》:“相語以事,相示以巧,相陳以功。”
(2).相互談說。 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捨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又檣燕,留人相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婁秀華》:“何處小郎,強來與人家閨秀相語?”
行月
(1).移動的月光。《文選·鮑照<代君子有所思>詩》:“繡甍結飛霞,璇題納行月。” 呂向 註:“璇,玉也。題,椽頭也。言月過簷頭,璇題納引其光也。” 唐 馮真素 《燈賦》:“雜行月而浮桂,乘流風而泛蘭。”
(2). 明 清 軍隊和漕運兵丁的月餉稱月糧,執行任務開拔時加給的稱行糧。行糧和月糧合稱行月糧,省稱行月。 清 馮桂芬 《與趙撫部書》:“兵米運費無幾,行月平價論折。”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比較》:“漕運增耗行月等米,俱係本色項下。印官亦於下倉收糧之日,一期比較甚便。”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朱欄
朱紅色的圍欄。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元閣》詩:“高閣朱欄不厭游,蒹葭白水遶長洲。”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攝身凌蒼霞,同憑朱欄語。”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觀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欄,既聽樂而率舞,亦仰德而來觀。”
環繞
(1) 沿由路程、行進和旅行所形成的圓圈運動
環繞世界一周
(2) 在四周構成圓環;構成彎曲或圓形邊界
林地環繞著村莊
雲雨
(1) 雲和雨
(2) 指男女合歡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傳衣閣贊原文_傳衣閣贊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