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梅嶺岡留題原文
馬首經從庾嶺回卷四十六作「嶺島歸」。),王師到處悉平夷。
擔頭不帶江南物,只插梅花一兩枝。
詩詞問答
問:過梅嶺岡留題的作者是誰?答:伯顏(子中)
問:過梅嶺岡留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過梅嶺岡留題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2. 庾嶺回 七修類稿(乾隆刊本
參考注釋
馬首
(1) 馬頭
(2) 指作戰時主將的馬首所向
馬首裂。——明· 魏禧《大鐵椎傳》
瞻余馬首。——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庾嶺
山名。即 大庾嶺 。為五嶺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縣 南。 嶺 上多植梅樹,故又名 梅嶺 。 唐 鄭谷 《鹹通十四年府試木向榮》詩:“ 庾嶺 梅花覺, 隋堤 柳暗驚。” 宋 王鞏 《聞見近錄》:“ 庾嶺 險絶聞天下……紅白梅夾道,行者忘勞。”《紅樓夢》第五十回:“《賦得紅梅花》詩:‘魂飛 庾嶺 春難辨,霞隔 羅浮 夢未通。’” 郁達夫 《送友人之廣東》詩:“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嶺 梅花寄一枝。”
王師
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蠻夷猾夏……拒逆王師。” 唐 杜甫 《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遺事》前集:“王師問罪固能道,天子蒙塵爭忍言?” 郁達夫 《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最憐家祭傳遺訓,猶盼王師滅 賀蘭 。”
到處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平夷
(1).平坦。《漢書·溝洫志》:“ 孫禁 所欲開者,在 九河 南 篤馬河 ,失水之跡,處勢平夷,旱則淤絶,水則為敗。” 漢 王粲 《初征賦》:“野蕭條而騁望,路周達而平夷。”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平》:“予後至 昌化縣 ,過一山,其下甚峻,至頂而平夷,名 走馬平 。”
(2).猶平安。《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是故循車馬,比卒乘,以備戎事。有難則以備不虞,平夷則以給朝事。”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沉氏藥》:“紛紛墓土黃金屑,片片段預告飛白玉芝,君主一斤臣四兩,調和服下即平夷。”
(3).平和;平易。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記》:“君子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寧平夷,恆若有餘,然後理達而事成。”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詩﹞以平夷恬淡為上,怪險蹶趨為下。”
(4).蕩平;毀平。《南史·梁哀太子大器傳》:“吾自度死必在賊前,若諸叔外來,平夷 羯 寇,必前見殺,然後就死。” 唐 蘇頲 《壠上記·聞角聲》:“ 郗方回 葬婦於 驪山 ,使 會稽 郡吏 史澤 治墓,多平夷古墳。”
擔頭
貨擔兩頭;一挑東西。 宋 梅堯臣 《和楊直講夾竹花圖》:“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僕。” 元 伯顏 《過梅嶺岡留題》詩:“擔頭不帶 江 南物,只插梅花一兩枝。” 元 楊禹 《山居新話》:“ 石藏用 ,名 用之 ,高醫也,嘗言今人稟受怯薄……非倍用之,不能取效,故 藏用 喜用熱藥得謗,至有‘ 藏用 擔頭三斗火’。”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梅花
(1) 梅樹的花
(2) 〈方〉∶臘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齋志異·促織》
一兩
(1).計量單位。古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為一兩,一兩為十錢。《淮南子·天文訓》:“十二銖而當半兩,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為一兩。”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宋史·律曆志一》:“一兩者,合二十四銖為二千四百黍之重。”
(2).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 齊 師”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匹也。”《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唐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
(3).猶一雙。 明 劉績 《憶原上人》詩:“一兩棕鞋八尺藤, 廣陵 行徧又 金陵 。”
(4).指少數。《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晉書·紀瞻傳》:“然失之者億萬,得之者一兩耳。”《紅樓夢》第九回:“誰敢望‘請’,只求聽一兩句話就有了。” 老舍 《正紅旗下》二:“母親是不喜歡算計一兩文錢的人。”
一輛。《史記·貨殖列傳》“牛車千兩” 唐 張守節 正義:“車一乘為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