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渡羅陽水歷諸峰原文
夙齡慕名山,心常戀仙闕。
及此釋塵鞅,清秋駕言發。
沿溪行必盡,陟嶺力務竭。
飛泉既洶湧,連峰復嵂崒。
槎枒石門邃,欹側苔徑滑。
花明逢洞口,木落見山骨。
谷靜猿嘯悲,雲深飛鳥沒。
優哉山水都,信矣仙靈窟。
餐彼嶺上霞,弄此松下月。
靈襟日瀟灑,坐見生綠髮。
寄謝賞心人,毋令蕙草歇。
詩詞問答
問:始渡羅陽水歷諸峰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始渡羅陽水歷諸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月韻
2. 此詩民國本與底本多異,云:“夙齡慕名山,山遠行未達。及此釋塵鞅,清秋駕言發。問渡候回撓,臨流停我策。隔水望雲林,嵯峨一峰拔。垂蘿下臨溪,飛翠遙延屐。一往盡洄沿,群山坐飛越。花明逢洞口,木落見山骨。亞枝雲浩浩,激石泉戛戛。靈蹊自可盤,況乃天路闊。晨餐嶺上霞,夕弄鬆下月。塵襟日瀟灑,坐見生綠髮。寄謝賞心人,毋令蕙草歇。”
參考注釋
夙齡
(1).少年;早年。 南朝 梁 沉約 《早發定山》詩:“夙齡愛遠壑,晚蒞見奇山。” 唐 駱賓王 《靈隱寺》詩:“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清 汪琬 《游鄧尉山遇徐生》詩:“夙齡睠名山,抗志事游衍。”
(2).婉指早亡。《後漢書·濟陰悼王長傳贊》:“三藩夙齡, 黨 惟荒忒。” 李賢 註:“謂 千乘 、 淮陽 、 濟陰 並早歿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望 新臺 於 河 上,感二子於夙齡,詩人乘舟,誠可悲矣。”
慕名
仰慕名聲
慕名而來
仙闕
(1).仙宮。 唐 王勃 《晚秋遊武擔山寺序》:“瑤臺玉甃,尚控霞宮;寶剎香壇,猶芬仙闕。” 宋 無名氏 《神主祔廟導引》詞:“中原圖籍入宸廷,列聖慰真靈。袞龍登廟遊仙闕,億萬載尊承。”
(2).指帝王的宮闕。 唐 李嶠 《晚秋喜雨》詩:“聚靄籠仙闕,連霏繞畫樓。”
塵鞅
世俗事務的束縛。鞅,套在馬頸上的皮帶。 唐 牟融 《寄羽士》詩:“使我浮生塵鞅脫,相從應得一盤桓。” 宋 范成大 《送關壽卿校書出守簡州》詩:“ 京 洛 知心塵鞅里, 江 吳 攜手暮帆邊。”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君今謝塵鞅,輕裝去如駛。”
清秋
明淨爽朗的秋天。 晉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 唐 杜甫 《宿府》詩:“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清 吳謙牧 《谷水歌》:“借問清秋月,先懸第幾峰。” 艾蕪 《回憶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國梧桐,披了一身金黃的葉子,送來清秋的景色。”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洶湧
水勢翻騰上涌
海中波濤洶湧,小船兒上下顛簸
連峰
亦作“ 連峯 ”。連綿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連峯競千仞,背流各百里。” 北周 庾信 《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橫階仍鑿澗,對戶即連峰。” 宋 蘇轍 《游太山·四禪寺》詩:“古寺依巖根,連峯轉相揖。” 郭沫若 《斷斷集·青年與文化》:“這種進展,就好像連峰一樣,一個峰頭接上一個更高的峰頭。”
嵂崒
高聳貌。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高岳前嵂崒,洪河左瀅濴。” 仇兆鰲 註:“嵂崒,聳峙貌。”
槎枒
見"槎牙"。
石門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借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時自 四川盆地 通向 雲貴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 四川省 高縣 境內的 石門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賓 ,南抵 雲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處。 唐 與 南詔 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陝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東漢 的《石門頌》、 北魏 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欹側
(1).傾斜;歪斜。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自此以西,山路欹側,長坂千里,懸崖萬仞,極天之阻,實在於斯。” 唐 杜甫 《閬水歌》:“ 巴 童盪槳欹側過,水雞銜魚來去飛。”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
(2).歪倒搖晃貌。 唐 杜甫 《瘦馬行》:“絆之欲動轉欹側,此豈有意仍騰驤。” 宋 王安石 《和王勝之雪霽借馬入省》:“投韁馬鬣任欹側,欲出操箠手還抽。”
木落
樹葉凋落。 晉 左思 《蜀都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齊 王融 《議給虜書疏》:“春草水生,阻散馬之適;秋風木落,絶驅禽之歡。” 唐 李嶠 《與雍州崔錄事司馬錄事書》:“春還 江 北,時興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動 潘生 之思。” 元 周權 《湘中》詩:“天寒 楚 雲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顧炎武 《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雲多失舊林。” 包蕾 《豬八戒學本領》:“行夠多時,又是夏盡秋來,但平林木落,遠山含煙。”
山骨
(1).山中岩石。 唐 劉師服 侯喜 等《石鼎聯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問 《十一月五日暫往西張》詩:“林煙漠漠鴉邊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詩:“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2).山的內在神韻。指繪畫而言。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三:“﹝ 范寬 ﹞卜居 終南 、 大華 ,徧觀奇勝,落筆雄偉老硬,真得山骨,而與 關 李 並馳方駕也。”
飛鳥
(1).會飛的鳥類。亦泛指鳥類。《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呂氏春秋·功名》:“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惕飛鳥之跱衡。”
(2).指古代藏鉤遊戲中不固定屬於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風土記》曰:藏鉤之戲,分二曹以校勝負。若人耦則敵對,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為飛鳥。”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仙靈
神仙。 晉 左思 《吳都賦》:“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清 吳敏樹 《游大雲山記》:“﹝ 大雲山 ﹞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松下
(1).松樹之下;松間。 唐 李白 《淮南臥病書懷》詩:“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 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宋 梅堯臣 《對雪憶往歲錢塘西湖訪林逋》詩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卻穿松下到茅廬。”
(2).古地名。《呂氏春秋·行論》:“ 松下 亂,先君以不安棄羣臣也。” 高誘 註:“ 松下 ,地名也。”
靈襟
(1).胸懷。 唐太宗 《初春登樓即目觀作述懷》詩:“憑軒俯蘭閣,眺矚散靈襟。” 宋 朱熹 《聞善決江河》詩:“ 大舜 深山日,靈襟保太和。”
(2).心智。 嚴復 《原強》:“且也六七齡童子入學,腦氣未堅,即教以窮玄極眇之文字,事資強記,何裨靈襟!”
(3).書信用語。對受信者的顏容的敬稱。《舊唐書·李密傳》:“脫知動靜,數遲貽報,未面靈襟,用增勞軫。”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坐見
猶言眼看著,徒然看著。 隋 盧思道 《聽鳴蟬篇》詩:“一夕復一朝,坐見涼秋月。”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坐見 秦 兵壘,遙聞 趙 將雄。”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五:“坐見 幽州 騎,長驅 河 洛 昏。”
謝賞
感謝上級或長輩的賞賜。《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八回:“那花旦下了臺,卸了裝之後,又親自到中丞跟前請安謝賞。”
蕙草
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獵蕙草,離秦衡。”《太平御覽》卷九八二引 三國 魏 曹操 《內誡令》:“房室不潔,聽得燒楓膠及蕙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蕙》:“蕙草一名薰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蘼蕪,可以止癘。” 宋 趙師秀 《送徐璣赴永州掾》詩:“入署梅花落,過汀蕙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