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袁特丘總憲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寄袁特丘總憲原文

香台鳥語隔高岑,二月桃花風滿林。

古寺疏鍾居士法,夕陽流水老臣心。

異鄉久住通蠻語,飲酒移時愛楚吟。

惆悵五更清漏永,諫書猶自夢中深。

詩詞問答

問:寄袁特丘總憲的作者是誰?答:王邦畿
問:寄袁特丘總憲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袁特丘總憲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香台

燒香之台。佛殿的別稱。 唐 盧照鄰 《游昌化山精舍》詩:“寶地乘峰出,香臺接漢高。” 明 陳子龍 《蕭山許寺作》詩:“香臺日澹微,祗林煙搖曳。” 清 納蘭性德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詞:“手寫香臺金字經,惟願結來生。蓮花漏轉,楊枝露滴,想鑒微誠。”

鳥語

(1).鳥鳴聲。《後漢書·蔡邕傳》:“昔 伯翳 綜聲於鳥語, 葛盧 辯音於鳴牛。” 宋 梅堯臣 《和歐陽永叔<啼鳥>十八韻》:“君今山郡日無事,靜聽鳥語如交爭。”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七日》:“湖畔綠草如茵,林木參天,時聞清脆的鳥語。”

(2).指難懂的言語。古代多指四夷、外國之語。《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論》:“則緩耳雕腳之倫,獸居鳥語之類,莫不舉種盡落。”

高岑

(1).高山。《文選·王粲<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 荊山 之高岑。” 李善 註:“山小而高曰岑。”《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中:“前去之間,忽見石壁高岑萬丈,又見一石盤,闊四五里地。” 魯迅 《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詩:“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2). 唐 詩人 高適 、 岑參 的並稱。 唐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詩:“ 高 岑 殊緩步, 沉 鮑 得同行。”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高 岑 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清 趙翼 《再簡稚存》詩:“其他 高 岑 徒,但賞十數篇。”

二月

中篇小說。柔石作。1929年發表。青年知識分子蕭澗秋來到芙蓉鎮國小任教,與校長之妹陶嵐相愛。蕭因同情、資助在北伐戰爭中犧牲的老同學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議和誣衊。為了徹底幫助文嫂,他決定犧牲與陶嵐的愛情,娶文嫂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擊。文嫂終於不堪輿論壓力上吊自盡。蕭澗秋受此打擊,毅然離開芙蓉鎮,陶嵐決意隨他而去。

花風

即花信風。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鳥聲惟雜囀,花風直亂吹。”參見“ 二十四番花信風 ”。

疏鍾

亦作“踈鐘”。稀疏的鐘聲。 清 陳廷敬 《送少師衛公致政還曲沃》詩:“夢繞細旃聞夜雨,春回 長樂 遠踈鐘。” 清 岑霽 《貫華閣晚眺》詩:“輕飈起長林,踈鐘應嵓谷。”

居士

(1) 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稱

(2)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流水

(1) 流動的水

落花流水春去也。

(2) 商店銷售額

流水收入

(3) 立即;趕快;急急忙忙

他流水就說

老臣

(1)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異鄉

外鄉,外地他鄉

飄泊異鄉

蠻語

南方少數民族的言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郝隆 為 桓公 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 隆 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云:‘娵隅躍清池。’ 桓 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 桓公 曰:‘作詩何以作蠻語?’ 隆 曰:‘千里 * ,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唐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詩:“ 楚 歌催晚醉,蠻語入新詩。” 明 王世貞 《曲藻》:“不可作者:俗語、蠻語、謔語、嗑語、市語、方語、書生語、譏誚語。” 林景行 《日夕睡起繞籬愴念歸而有作》詩:“昏燈且校篇,蠻語待強記。”

飲酒

(1).喝酒。《國語·晉語一》:“﹝ 史蘇 ﹞飲酒出。”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天下吏人,誥至後,出臨三日皆釋服,無禁婚嫁、祠祀、飲酒、食肉。”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其時 司馬氏 已想篡位,而 阮籍 名聲很大,所以他講話就極難,只好多飲酒,少講話。”

(2).古代宴會時供食畢漱口的酒。《周禮·天官·酒人》:“共賓客之禮酒、飲酒而奉之。” 鄭玄 註:“飲酒,食之酒。” 賈公彥 疏:“謂食時有酒者,《曲禮》云:‘酒漿處右。’則此非獻酬酒,是酳口之酒也。” 孫詒讓 正義:“蓋食禮無獻酬,唯有酳口,故別謂之飲酒。”

移時

經歷一段時間。《後漢書·吳祐傳》:“ 祐 越壇共小史 雍丘 、 黃真 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 五代 王周 《會噲岑山人》詩:“略坐移時又分別,片雲孤鶴一枝笻。”《清平山堂話本·洛陽三怪記》:“移時之間,就壇前起一陣大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無日不詔入,語必移時。”

楚吟

(1).指《楚辭》哀怨的歌吟。《文選·謝靈運<登池上樓>》詩:“祁祁傷 豳 歌,萋萋感 楚 吟。” 張銑 註:“《楚辭》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言感傷此歌吟也。” 唐 李賀 《傷心行》:“咽咽學 楚 吟,病骨傷幽素。” 王琦 註:“學 楚 吟,學《楚辭》哀怨之吟。” 前蜀 韋莊 《鹹陽懷古》詩:“莫怪 楚 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 東周 。”

(2).泛指歌吟。 唐 棲白 《贈李溟秀才》詩:“明月上清漢,騷人動 楚 吟。” 明 袁宏道 《和穀字韻》:“水響風枝伴 楚 吟,濃煙淡月隨 燕 玉。”

惆悵

傷感;愁悶;失意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楚辭·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五更

(1) 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清漏

(1).清晰的滴漏聲。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 南朝 宋 鮑照 《望孤石》詩:“嘯歌清漏畢,徘徊朝景終。” 唐 王昌齡 《長信秋詞》之一:“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明 楊慎 《齋房春夕》詩:“隱隱聞清漏,迢迢出 建章 。”

(2).借指時間。《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惟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諫書

臣下向帝王進諫的奏章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夢中

(1).睡夢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極之南隅有國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國 ,陰陽之氣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晝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覺,以夢中所為者實,覺之所見者妄。” 南朝 梁 沉約 《別范安成》詩:“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説著,便把他夢中所聞所見,雲端里的情節,詳細告訴了那 畢生 一遍。” 陶鑄 《一室》詩:“ 井岡 曉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夢中。”

(2).比喻懵懂糊塗,受人欺騙。《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 * ;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 操 躍起拔劍斬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3). 夢澤 之中。《左傳·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棄諸 夢 中。”

詩詞推薦

寄袁特丘總憲原文_寄袁特丘總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