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二月十八日)原文
今曉密布雲,心希庶其雨。
無何風勢作,堀堁揚塵土。
明知地氣潤,弗雨無害苦。
而我切籌農,於澤那辭補。
行行至秋瀾,風亦定卓午。
入夕總晴明,紙窗月色吐。
丙夜清夢回,問知絲棼宇。
淅瀝聲漸聞,霏微象若睹。
失望所得者,縱細其欣巨。
晨征尚濛濛,大沛斯延佇。
詩詞問答
問:夜雨(二月十八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雨(二月十八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五
2. 二月十八日
參考注釋
密布
充滿;稠密分布;遮蔽整個表面
密布曠野的蝗蟲
像筋絡一樣密布在山坡上的羊腸小道
其雨
希望下雨。《詩·衛風·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朱熹 集傳:“其者,冀其將然之詞。”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二:“膏沐為誰施,其雨怨朝陽,如何金石交,一旦更離傷!”
無何
(1) 不久;很短時間之後
亡何國變。(亡通“無”。)——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無何宰以卓異聞。——《聊齋志異·促織》
無何他二人就言歸於好
(2) 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
自覺無何
風勢
(1) 風的情勢;風力
到了傍晚,風勢越來越大了
(2) 比喻事態發展的情勢
探探風勢再說
堀堁
(1).塵揚貌。《文選·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冤,衡孔襲門。” 李善 註:“堀堁,風動塵也。”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聞君西笑且揚鞭,灰洞炎塵方堀堁。”
(2).飛塵。 清 顧炎武 《霍山》詩:“像設猶古先,冠裳蒙堀堁。”
塵土
細小的土灰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問
地氣
不同地區的氣候
此地氣之不同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無害
(1) 沒有妨害
(2) 沒有能勝過的;無比
請擇吏之忠信者,無害可任事者。——《墨子·號令》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史記·蕭相國世家》
湯給事內吏,為寧成掾,以 湯無害。——《漢書·張湯傳》。 顏師古注:“無害,言其最勝也。”
行至
到達。《古今小說·明悟禪師趕五戒》:“行至十歲來,五經三史,無所不通。”
謂行為臻於至善之境。《荀子·子道》:“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
卓午
正午。 唐 李白 《戲贈杜甫》詩:“ 飯顆山 頭逢 杜甫 ,頭戴笠子日卓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時當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書信來。” 清 龔自珍 《偽鼎行》:“卓午不受日,當夜不受月與星。” 陳毅 《棗園曲》:“先生雅量多風趣,常巾履蕭然酣睡,直過卓午。”
晴明
明澈,天空明朗
晴明的早晨
紙窗
亦作“ 紙牕 ”。糊紙的窗戶。 唐 白居易 《曉寢》詩:“紙窗明覺曉,布被暖知春。” 清 唐孫華 《和友人郊字雪詩三十韻》:“斜穿珠箔入,密聽紙牕敲。” 魯迅 《彷徨·傷逝》:“正屋的紙窗上映出明亮的燈光,他們正在逗著孩子玩笑。”
月色
月光
丙夜
三更或半夜的時候
清夢
猶美夢。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詩:“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妾少解按摩之術,願盡技能,以侑清夢。”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醒來啊! * 人的清夢!”
問知
向有知識的人請教。《韓非子·解老》:“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聖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
絲棼
《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楊伯峻 註:“棼,音汾,紛亂之意。”後因以“絲棼”形容紛繁紊亂。《關尹子·三極》:“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鱉行;道雖絲棼,事則棊布。”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樑文》:“皇綱於是絲棼,黔首以之瓜割。” 明 宋濂 《鳳陽單氏先塋碑銘》:“掩耳不聞,亂如絲棼。”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道遘》:“這相逢有緣,似環解重連,絲棼難斷。”
淅瀝
象聲詞,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霏微
(1).飄灑;飄溢。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雨散漫以霑服,雲霏微而襲宇。”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浩蕩乾坤合,霏微物象移。”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蓋泉自石門而下,初勢甚微,已而散布半空……霏微滴瀝,濺面灑肌。”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使冷韻幽香,恆霏微於曲房斗室。”
(2).濛濛細雨。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八:“﹝ 竇儼 《水論》﹞五日一霏微,十日一霢沐。” 郭沫若 《燭影搖紅》詞:“霏微期過暑如蒸,空襲頻投彈。”
(3).雨雪細小貌。 唐 李端 《巫山高》詩:“回合雲藏日,霏微雨帶風。” 元 劉伯亨 《朝元樂》曲:“這雪他初下霏微則是後漸疾,赤緊的風踅的雪急。”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五月 江 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 聶紺弩 《林沖楊志合論》:“天冷了,窗外細雨霏微,窗紙叫風吹得颯颯地響。”
(4).迷濛。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 西湖 觀月,秋爽最宜,煙波鏡浄,上下一色。漁燈依岸,城角傳風,山樹霏微。” 清 顧炎武 《送張山人應鼎還江陰》詩:“舊京秋色轉霏微,目送 毘陵 一雁飛。” 魯迅 《吶喊·白光》:“然而白光卻分明的又起來了,這回更廣大,比硫黃火更白淨,比朝霧更霏微。”
失望
(1) 喪失信心;希望沒能實現
他們威脅他,搜尋他,結果卻連一個銅元也沒有,失望之餘就搶走了他的懷表和鋼筆。——《同志的信任》
(2) 希望未實現而不愉快
這個企業曾使我們當中對它抱有很大希望的那些人感到失望
如果你到我的故鄉蓬萊去看海市蜃樓,時令不巧,看不見也不必失望。——《海市》
所得
指所獲得的東西
所得無幾
晨征
清晨遠行。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鳴雞戒旦,則飄爾晨征;日薄西山,則馬首靡託。”《南齊書·高帝紀上》:“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 唐 柳宗元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杖錫東顧,振衣晨征。”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