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室邇會面稀,軔發分首別。
緬思耐久交,不為翕翕熱。
祇夜在貝多,有懷時間閱。
嚬伸三昩起,燕坐真適悅。
詩詞問答
問:《再次阿敵韻寄舒大士兼簡微首座·其四》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屑韻
參考注釋
會面
見面
我約定了星期天和他會面
分首
離別。 南朝 梁 沉約 《襄陽白銅鞮》詩:“分首 桃林 岸,送別 峴山 頭。”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北間風俗,不屑此事,歧路言離,歡笑分首。”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詩:“鄉國去身猶萬里,驛亭分首已三年。”
緬思
遙想。 唐 杜甫 《畫鶻行》:“緬思雲沙際,自有煙霧質。”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詩:“緬思當盛時,警蹕在虛空。” 明 杜岕 《詠史》:“緬思 戰國 時, 淳于 秉正道。”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十五:“緬思 禹穴 藏,玉簡多贏餘。”
耐久
能夠存在很長的時間,並能保持其原來質量、能力或性能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翕翕
(1).失意不滿貌。《孫子·行軍》:“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 曹操 註:“諄諄,語貌;翕翕,失志貌。”
(2).苟合貌。《爾雅·釋訓》:“翕翕訿訿,莫供職也。” 郝懿行 義疏:“翕翕者,小人黨與之合。”《後漢書·翟酺傳》:“朝臣在位,莫肯正議,翕翕訿訿,更相佐附。”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公於眾不矯矯為異,亦不翕翕為同。”
(3).和合貌。 元 柯丹丘 《荊釵記·閨念》:“ 長安 紅杏深,家山白雲隱。早祈歸省,孜孜翕翕,舉家歡慶。”
(4).盛大貌。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翕翕陵厚載,譁譁弄陰機,生平未曾見,何暇議是非?” 明 夏完淳 《易水歌》:“白虹翕翕過 燕 市, 黃金臺 下陰雲寒。”
(5).昏暗貌。 宋 曾鞏 《地動》詩:“意者邪臣有專恣,氣象翕翕難為當。”
(6).一開一合的樣子。 宋 梅堯臣 《寄永叔》詩:“夏日永以靜,渴鳥方在枝,張口不能言,翕翕兩翅披。” 茅盾 《子夜》一:“姑太太點頭,眼睛也望著外邊,嘴唇翕翕地動:在那裡念佛!”
(7).形容發燒時的症狀。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上》:“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
祇夜
梵文音譯。意為諷誦,指在佛經經文後用作諷誦的偈語,多為詩歌、韻文。《首楞嚴經》卷五之一:“ 阿難 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加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 宋 黃庭堅 《元豐癸亥經行石潭寺見舊和棲蟾詩甚可笑因削柎滅稿別和一章》:“空餘祇夜數行墨,不見伽梨一臂風。” 史容 註:“《涅槃經》云:‘因本經以偈頌名祇夜。’譯梵祇夜,此雲重頌。”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道釋》:“祇夜伽陀, 唐 言諷誦。”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第十八問:更有否?答:普門品偈‘偈答無盡意’五字,應入 阿難 語;應是爾時佛以偈答‘無盡意曰……’十字,不應誤入祇夜。” 清 龔自珍 《最錄七佛偈》:“復次,三藏十二部,各有體裁,伽陀祇夜,皆不單行,此伽陀也,前後無附麗牽連之文,不得單行,破之二。”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為證。”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並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亦得五六百年。” 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亦譯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作貝多羅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藝術,無所不窺。”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舞萑, 周公 命返之。”
有懷
猶有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懷,乃作頌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元 薩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詩:“有懷誰與言,獨立心自省。”
時間
(1)
(2) 時鐘上、日曆上的具體的分、小時、天或年;準確的時刻或日期
時間是半夜
現在是什麼時間了
(3) 事物(如某些行動、過程或情況)存在或繼續的期間
(4) 目下,現時
雖則時間受窘,久後必然發跡。——元· 秦簡夫《剪髮待賓》
(5) 極短的時間
一時間性情上疏散
嚬伸
欠伸。打呵欠,伸懶腰。 唐 白居易 《不出門》詩:“食飽更拂床,睡覺一嚬伸。” 宋 陸游 《讀書罷小酌偶賦》詩:“黃卷展殘三太息,緑樽酌罷一嚬伸。”
燕坐
(1).安坐;閒坐。《儀禮·燕禮》“賓反入,及卿大夫皆説屨升,就席” 漢 鄭玄 註:“凡燕坐必説屨,屨賤不在堂也。” 賈公彥 疏:“凡在堂立行禮不説屨,安坐則説屨……以其屨在足賤,不宜在堂,陳於尊者之側也。” 宋 梅堯臣 《寄謝開封宰薛贊善》詩:“燕坐禽鳥寂,吟喔簿書退。” 元 蔣正子 《山房隨筆》:“ 漫塘先生 與客燕坐,指窗外櫻桃惟一實,共以為笑。” 明 文徵明 《春雨漫興》詩:“焚香燕坐心如水,一任門多長者車。” 葉聖陶 《北上日記》:“餐廳頗寬暢,其上層為吸菸室與燕坐間。”
(2).指坐禪。 宋 蘇軾 《成都大悲閣記》:“吾燕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鏡。” 明 宋濂 《寂照圓明大禪師壁峰金公設利塔碑》:“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禪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
(3).指施食。 清 袁枚 《新齊諧·徐先生》:“ 宿 俗,富饒之家,每日必設一家常飯,置外廳堂,不拘來客,皆就食焉,號曰燕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