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齋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夏至齋居原文

朵殿納薰風,雨後生微涼。

致齋屏庶政,益覺清晝長。

渴烏滴珠遲,早蕖流綺香。

時紀驗伏陰,王道欽扶陽。

睪然懷古人,仲舒三策詳。

詩詞問答

問:夏至齋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夏至齋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四

參考注釋

朵殿

大殿的東西側堂。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 仁宗 ﹞冬不御爐。每御殿,則於朵殿設爐以禦寒氣。”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米 ( 米元章 )乃顧朵殿云:‘皇帝叫內侍要唾盂。’” 清 馮桂芬 《五十初度自題小影》詩:“朵殿臚名叨上第,繡衣持節歷南天。”

薰風

(1).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薰風。” 唐 白居易 《首夏南池獨酌》詩:“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明 李東陽 《天津八景》詩之四:“層軒南向坐薰風,極目平疇遠近同。” 陳毅 《紀念寧滬解放十周年》詩:“解放 寧 滬 吾道東,大軍整肅勝薰風。”

(2).相傳 舜 唱《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句,見《孔子家語·辯樂》。後因以“薰風”指《南風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有虞 繼作,政阜民暇,‘薰風’詩於元後,‘爛雲’歌於列臣。” 宋 蘇軾 《東陽水樂亭》詩:“鏗然澗谷含宮徵,節奏未伐君獨喜。不須寫入薰風弦,縱有此聲無此耳。”

後生

(1) 少年時代與壯年期之間任何年齡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輕

他長得後生,看不出是四十歲的人

齋屏

齋舍的屏風。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元旦詩》:“次年元旦, 申 再有詩及,﹝ 王伯穀 ﹞又和而揭之齋屏,舊者始除去。”

庶政

各種政務。《易·賁》:“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新唐書·高宗紀》:“ 太宗 每視朝,皇太子常侍,觀決庶政。”

清晝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揮白楊刀,清晝殺讎家。” 宋 楊萬里 《題望韶亭》詩:“ 嶧山 桐樹半夜鳴, 泗水 石頭清晝躍。” 清 王貴一 《觀仲儒熹儒煮茗》詩:“薰風破微炎,細雨灑清晝。”

渴烏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李賢 註:“翻車,設機車以引水;渴烏,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珠。”《通典·兵十》:“渴烏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節,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當筩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

(2).猶金烏。太陽。 譚作民 《噩夢》詩:“ 飛亷 馳,渴烏駛,六合惛瞢萬山紫。”

滴珠

舊時用作貨幣的圓形小銀錠。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嚴管解》:“若解餉銀,鞘外蒙以生牛皮,鐵箍密釘。蓋以鞘經風日,木瘦縫開,滴珠狼藉,奸人趁縫敲挖。”

伏陰

(1).盛夏中出現的寒氣。謂氣候反常。《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杜預 註:“伏陰,謂夏寒。”《國語·周語下》:“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燀。”

(2).舊時迷信,謂道士或巫婆敬神、念咒後,靈魂即離體而去,聆受神的指示,以為人禳災除病。這種做法,稱為“伏陰”。《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其時道士手舉法器,朗誦靈章,虔心禳解,伏陰而去,親奏星官,要保護 薛少府 重還魂魄,再轉陽間。”

王道

(1) 古時指以仁義統治天下的政策

(2) 利害;嚴厲

睪然

高遠貌。睪﹐通"皋"。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仲舒

漢 哲學家、今文經學家 董仲舒 。專治《春秋公羊傳》,強調“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之說。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才劣 仲舒 ,無下帷之思;家貧 孟公 ,無置酒之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仲舒 專儒, 子長 純史。” 唐 張說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詩:“才雄 子云 筆,學廣 仲舒 帷。”舊題 明 王世貞 《鳴鳳記·秋夜女工》:“不用 仲舒 謀,權回 范蠡 舟,舊江山都是新愁。”

三策

(1).三道計謀。《史記·蘇秦列傳》:“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也。”

(2). 漢 董仲舒 以賢良對天人三策,為 武帝 所賞識,任為 江都 相。後用為典實,借指經世良謀。 宋 范成大 《乙未元日書懷》詩:“縱有百年今過半,別無三策但當歸。” 明 汪廷訥 《種玉記·贈玉》:“空埋沒天人三策,枉思量談笑封侯。”

(3).三篇策論。《西遊記》第九回:“及廷試三策, 唐王 御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

詩詞推薦

夏至齋居原文_夏至齋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