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舟中見九華山

作者:周湞 朝代:明代

池口舟中見九華山原文

貞履無素期,勞生意恆窘。

誰雲戒戎路,曾是返初隱。

水宿淹長晷,山行阻修畛。

縹緲對雄標,巑岏發奇蘊。

岩回氣如焚,峰去勢猶引。

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嵁霞上斑剝,石乳下閟硱。

山鬼從文狸,淵靈悶玄蜃。

眷言志藜藿,未遂采芝菌。

即事情已悲,懷賢跡俱泯。

潛吳愧梅福,去汶羞閔損。

人德險未夷,天道明可準。

皋蘭豈徒歇,岩桂芳未隕。

歲暮山中人,結言候歸軫。

詩詞問答

問:池口舟中見九華山的作者是誰?答:周湞
問:池口舟中見九華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貞履

謂遁世歸真。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貞履無素期,勞生意恆窘;誰雲戒戎路,曾是返初隱。”

素期

平素所期望的。 唐 劉禹錫 《馬大夫見示浙西王侍御贈答詩因命同作》詩:“ 秣陵 從事何年別,一見瓊章如素期。”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銘》:“豸冠朱衣兮,符我素期。”

勞生

《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後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唐 張喬 《江南別友人》詩:“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題》詩:“勞生未了還東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之二:“無用文章豈療飢,勞生筋骨已支離。” 郁達夫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供宿 贊公 房,一洗勞生悴。”

戎路

古代帝王軍中所乘的車。後泛指兵車。《周禮·春官·車仆》:“車僕,掌戎路之萃。” 鄭玄 註:“戎路,王在軍所乘也。”《左傳·莊公九年》:“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南史·宋武帝紀》:“公紀綱禮度,萬國是式,乘介蹈方,罔有遷志,是以錫公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駟。”

水宿

(1).謂棲息於水。 晉 左思 《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清渠。”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文魚水宿,錦鳥雲翔。” 唐 杜甫 《倦夜》詩:“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2).指在舟中或水邊過夜。《文選·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呂延濟 註:“水宿,宿於舟中也。”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棧石星飯,結荷水宿。” 唐 李白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詩:“水宿 五溪 月,霜啼 三峽 猿。” 明 高明 《琵琶記·路途勞頓》:“奴家為欲赴京尋夫,於路風餐水宿,履險登高,受了多少狼狽。”

(3).白菖蒲的別稱。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八·白昌》。

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方列星七宿的總稱。《後漢書·崔駰傳》:“陰事終而水宿藏。” 李賢 註:“水宿謂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也。”《國語·周語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 三國 吳 韋昭 註:“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牽牛皆水宿,言得水類。”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浄。” 元 劉迎 《車轣轆》詩:“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車轣轆。”

阻修

亦作“ 阻脩 ”。謂路途阻隔遙遠。 晉 張載 《擬四愁詩》:“我所思兮在 營州 ,欲往從之路阻脩。” 宋 梅堯臣 《送許璋監簿歸泰州》詩:“我非魚鳥情,貧縛路阻修。” 清 黃遵憲 《九月初三夜》詩:“蒹葭別有淒淒恨,不向中央怨阻修。”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雄標

指高聳的山峰。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縹緲對雄標,巑岏發奇藴。”

巑岏

(1).山高銳貌。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嶄絶類 虎牙 ,巑岏象 熊耳 。”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縹渺對雄標,巑岏發奇藴。”

(2).形容其他尖銳之物。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齒巑岏而五兵失鋭,目閃爍而雙電交光。”

(3).聳立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歸賦》:“究煙霞之繚繞,具林石之巑岏。” 明 李東陽 《送張修撰養正北巡》詩:“南則龍樓鳳閣高巑岏,北則諸州列鎮相鉤環。”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小屋三楹,屋旁小閣二楹,黃石巑岏,石中古木十數株。”

(4).高峻的山峰。《楚辭·劉向<九嘆>》:“登巑岏以長企兮,望南 郢 而窺之。” 王逸 註:“巑岏,鋭山也。”

(5).形容人品高尚。 清 方文 《老姑行為姚姐夫人七十壽》詩:“吾姐操行復巑岏,三老姑名應不刊。”

去勢

(1) *

(2) 使喪失男性生殖力

(3) 動作或事情終了時的氣勢

來頭大,去勢小

刻削

(1).雕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2).形容(山石或樓台)稜角分明,崢嶸峭拔。《魏書·蕭衍傳》:“大興寺塔,廣繕臺堂,昭陽到景,垂珠銜璧,崢嶸刻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誌一》:“山半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3).苛刻,嚴酷。《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 平心 《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順治 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 明 政權的崩潰。”

(4).侵害;剝奪。《史記·孝景本紀》:“至 孝景 ,不復憂異姓,而 鼂錯 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 客卿 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

(5).節儉。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乾人,以矯時弊。”

(6).剪裁;刪節。 唐 孟郊 《品松》詩:“名華非典賞,剪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信道 清才,而詩刻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韓 之雅健, 柳 之刻削,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張廷璧書》:“足下之詩刻削森秀,為世俗異味,其辭信奇矣。”

青蓮

(1).青色蓮花。瓣長而廣,青白分明。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發青蓮於王宮,驗奇花於陸地。” 胡之驥 註:“ 觀音大士 生於王宮,坐青蓮花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呾叉始羅國》:“掬除灑掃,塗香散花,更採青蓮,重布其地,惡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蓮同馥。”

(2).指像青蓮一樣的顏色。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帶風。”

(3).喻佛眼。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序》:“從容滿月,照耀青蓮。” 倪璠 註:“《維摩經》曰:‘目浄修廣如青蓮。’” 宋 蘇轍 《魏佛狸歌》:“青蓮湛然俛下視,擊鉦卷斾抽行營。”《古尊宿語錄》卷十一:“上堂云:青蓮視瞬已多繁, 迦葉 微微笑自謾。”

(4).佛教以為蓮花清淨無染。故常用以指稱和佛教有關的事物。(1)指佛寺。 唐 劉長卿 《戲贈乾越尼子歌》:“亭亭獨立青蓮下,忍草禪枝繞精舍。” 宋 蘇軾 《同王勝之游蔣山》詩:“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自註:“ 荊公 宅已為寺。” 明 高啟 《題黃鶴仙人畫》詩:“緑桂騷人宅,青蓮釋 * 。”(2)指佛經。 唐 劉禹錫 《聞董評事疾因以書贈》詩:“繁露傳家學,青蓮譯梵書。” 清 鈕琇 《觚賸續編·妙霓》:“以是口誦青蓮,虔皈摩朅;手裁紫鳳,巧邁因祗。”(3)猶淨土。佛家所謂極樂世界。 唐太宗 《為戰陣處立寺詔》:“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易苦海於甘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僧曰:‘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蓮。’”

(5).指 九華山 。 九華山 在 安徽省 青陽縣 南二十里,舊名 九子山 。九峰猶如蓮花削成,故稱 九華山 。 唐 曹唐 《望九華寄池陽杜員外》詩:“差差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葉重。”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清 吳瞻泰 《自題蓮花峰頂試泉圖》詩:“萬仞青蓮上,梯云為試泉。”

(6).見“ 青蓮居士 ”。

雕鏤

(1).猶雕刻。《大戴禮記·哀公問於孔子》:“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 唐 劉恂 《嶺表錄異》:“枸櫞子,形如瓜……肉甚厚,白如蘿蔔。南中女工競取其肉雕鏤花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明熹宗》:“ 明熹宗 在宮中,好手製小樓閣,斧斤不去手,雕鏤精絶。”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

(2).指雕刻品。《新唐書·高宗紀》:“六月癸亥,禁宗戚獻纂組雕鏤。”

(3).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五代 齊己 《覽延棲上人卷》詩:“今體雕鏤妙,古風研考精。” 明 袁宏道 《答董玄宰太史書》:“ 楚 中文體日敝,務為雕鏤,神情都失,賴宗匠力挽其頽。” 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山林之文,流連光景,雕鏤酸苦。”

彫鏤:雕刻,刻鏤。《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又御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縠、金銀、珠玉、犀象、瑇瑁、彫鏤翫弄之物,皆絶不作。”《三國志·魏志·棧潛傳》:“今宮觀崇侈,彫鏤極妙,忘 有虞 之總期,思 殷辛 之瓊室。”《魏書·鐵弗昌傳》:“臺榭高大,飛閣相連,皆彫鏤圖畫,被以綺繡,飾以丹青,窮極文采。”

丹筍

比喻高聳的紅色的山岩。 明 周湞 《舟中望九華山》詩:“刻削冠青蓮,雕鏤矗丹筍。”

斑剝

(1).斑駁,色彩錯雜貌。 五代 歐陽炯 《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臂橫鷹爪尖纖利,腰纏虎皮斑剝紅。” 明 周湞 《池口舟中見九華山》詩:“嵁霞上斑剝,石乳下碖硱。”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 武昌 ,這座斑剝的古城。”

(2).斑斑點點而有剝落。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題大令保母帖》詩:“點畫微微見斑剝,陶坯泥沙相雜糅。”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極樂寺》:“殿前剔牙松數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魚鱗,大可七八圍,蓋奇物也。”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尊彝斑剝探 商 周 ,得意換卻千金裘。”

乳下

(1).乳部之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肝一絡連屬結絶乳下陽明。”

(2).乳房之下。謂正在吃奶。形容動物或兒女幼小。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炙法》:“炙豬法:用乳下豘極肥者。” 唐 杜甫 《石壕吏》詩:“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宋 梅堯臣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懷》詩:“乳下兩小兒,夜夜啼向母。”

山鬼

(1).山神。《史記·秦始皇本紀》:“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 北齊 樊遜 《天保五年舉秀才對策》:“山鬼效靈,海神率職。” 明 高啟 《陪臨川公游天池》詩:“客來豈先知,定有山鬼報。”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第九人為山鬼,女像,面色藍,手執桂枝。”

(2).山精。傳說中的一種獨腳怪物。 南朝 宋 鄭緝之 《永嘉郡記》:“ 安固縣 有山鬼,形體如人而一腳,裁長一尺許,好噉鹽,伐木人鹽輒偷將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於山澗中取食蟹。”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 清 洪亮吉 《山齋訪冒鳴茹壽衢兩秀才》詩:“書聲出戶蟲不鳴,山鬼一足深宵行。人頭魚身慣窺戶,見慣不怪心能平。”

(3).泛指山中鬼魅。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臥病識山鬼,為農知地形。”《雲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絶域。” 元 薩都剌 《過居庸關》詩:“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雨陰風泣山鬼。”

文狸

見“ 文貍 ”。 。毛色有花紋的狸貓。楚辭·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宋 王安石 《小姑》詩:“初學水仙騎赤鯉,竟尋山鬼從文貍。” 章炳麟 《東夷》詩之十:“獨與文狸游,棲神祀丘冢。”

眷言

亦作“睠言”。回顧貌。言,詞尾。《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之二:“眷言懷桑梓,無乃將為魚。”《隋書·高祖紀上》:“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沮勸。” 明 夏完淳 《六君詠·祁中丞》:“睠言從 彭鹹 ,乘風駕縹緲。”

藜藿

(1) 指粗劣的飯菜

堯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韓非子·五蠹》

(2) (藜藿——吃野菜。動用)

未遂

沒有達到;沒有實現

政變未遂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東園公 、 甪里先生 、 綺里季 、 夏黃公 見 秦 政苛虐,乃隱於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 虞 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高貴之畏人,不及貧賤之肆志。”見《史記·留侯世家》、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四皓》。後因以“採芝”指遁隱。名其歌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稱《採芝》。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陳智匠 《古今樂錄》。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為塵所欺。” 宋 陸游 《對酒》詩:“寄謝採芝翁,無為老青壁。” 明 萬壽祺 《入沛宮》詩:“我亦遠隨 黃 綺 去, 東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題<松鶴圖>》詩之二:“勛名浪説 凌煙閣 ,爭是 商山 歌《採芝》。”

謂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 漢 張衡 《思玄賦》:“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長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 清 翁照 《送歸愚沉少宗伯予告歸里》詩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硯山 麓。”參見“ 採芝 ”。

事情

(1) 人類生活中的一切活動和現象

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回憶我的母親》

(2) 事實

曲盡事情,一無遺誤

(3) 泛指婚喪大事

我見你帶的扇套,還是那年東府里蓉 * 奶事情上做的。——《紅樓夢》

梅福

漢 九江郡 壽春 人,字 子真 。官 南昌 尉。及 王莽 當政,乃棄家隱居。後世關於其成仙的傳說甚多, 江 南各地以至 閩 粵 ,多有其所謂修煉成仙的遺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 范蠡 出江湖, 梅福 入城市。” 唐 高適 《封丘作》詩:“乃知 梅福 徒為爾,轉憶 陶潛 歸去來。” 明 夏完淳 《避地》詩之三:“入市逢 梅福 ,遊仙訪 葛洪 。”

人德

人的道德。《淮南子·泰族訓》:“中考乎人德,以制禮樂,行仁義之道,以治人倫,而除 * 之禍。”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數》:“天德施,地德化,人德義。”

道明

政治清明。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夫世衰道微,偽臣虛稱者,殆也。世平道明,臣子不宣者,鄙也。” 唐 沉佺期 《初達驩州》詩:“不知 林邑 地,猶隔道明天。”

皋蘭

亦作“皐蘭”。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 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戰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蘭 下。” 南朝 梁元帝 《鄭眾論》:“況復風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皋蘭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試出塞》詩:“辛苦 皋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皋蘭縣 。 清 姚鼐 《<停雲堂遺文>序》:“ 皋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傑士也。”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岩桂

木犀的別名。 唐高宗 《九月九日》詩:“砌蘭虧半影,巖桂發全香。” 宋 楊萬里 《瑞香花》詩:“樹如巖桂不勝低,花比素馨幽更奇。”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桂》:“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録》云:木犀花黃深而大,一種花白淺而小, 湖南 呼九里香, 江 東呼巖桂, 浙 人曰木犀。”

歲暮

(1) 一年最後的一段時間

歲暮天寒

(2) 指寒冬

歲暮衣裳單

(3) 比喻年老

年衰歲暮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結言

(1).用言辭訂約。《公羊傳·桓公三年》:“古者不盟,結言而退。”《楚辭·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 蹇脩 以為理。”《後漢書·獨行傳·範式》:“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自昔枉光塵,結言固終始。”

(2).謂連綴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

(3).指文辭的結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敘事如傳,結言摹詩,促節四言,鮮有緩句。”

歸軫

(1).喻暮年。《文選·顏延之<拜陵廟作>詩》:“發軌喪夷易,歸軫慎崎傾。” 李善 註:“歸軫,暮年也。” 劉良 註:“今老矣,如車之將歸。”

(2).猶歸舟。

標籤:華山,九華山

詩詞推薦

池口舟中見九華山原文_池口舟中見九華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