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原文

我昔游潛山,空翠插晴煙。

至今清夜夢,猶能歷層顛。

天柱如玉立,貴氣朝山川。

下有童師廬,雜遝皆奇賢。

卓途龍山子,靖深波間蓮。

近聞亦分座,道眼照人天。

道人使吳來,衣裓餘芳鮮。

願求奇嶮句,庶使大1一1法傳。

一拳無背觸,何處見靈源。

詩詞問答

問: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 * 乎?”

層顛

見“ 層巔 ”。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玉立

(1) 姿態美好

玉立的少女

(2) 節操堅定不移

(3) 比喻挺立不屈

貴氣

(1).高貴的或富貴的風度習氣。 宋 王安石 《登景德塔》詩:“物物各自我,誰為賢與頑?賤氣即易凌,貴氣即難攀。”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同朝名臣,非 歐陽公 與 王荊公 銘其葬者,往往出 禹玉 手, 高 二王、 狄武襄 碑,尤有史法,而貴氣粲然。” 元 王惲 《望海潮·為了初總管壽》詞:“人物 漢 元龍 ,喜升堂一拜,今歲相同。洗盡金貂貴氣,黃卷貯深功。”

(2).嬌貴之氣。《紅樓夢》第八四回:“儘著孩子貴氣,偏有這些瑣碎!”《小說選刊》1981年第11期:“哼!敢是千金女,那么貴氣?”

朝山

到名山大寺進香參拜。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一折:“我與你便畫尊神軸,背著案,拜岳朝山,撞府沖州。” 清 翟灝 《通俗編·神鬼》:“《鹽鐵論》:‘古者無出門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擊鼓,戲倡舞象。’按:俗於遠方進香謂之朝山。據文,則此俗之興,由於 西漢 。”《花月痕》第八回:“後來 痴珠 解舘, 心印 以心疾發願朝山,航 南海 ,陟 峨眉 ,前年頂禮 五臺 。” 鄭振鐸 《大佛寺》:“掛了黃布袋去朝山,瘦弱的老婦,嬌嫩的少女,誠樸的村農,一個個都虔誠的一步一挨的,甚至於一步一拜的,登上了山。”

雜遝

(1) 眾多雜亂的樣子

人馬雜遝。——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2) 亦作“雜沓”

駢羅列布,鱗從雜沓兮。——《漢書·揚雄傳》

山子

〈方〉∶假山

一個大院落,堆滿了太湖石的山子

靖深

靜穆深沉。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同 ﹞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柳宗元》:“ 退之 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厲靖深不及也。”

近聞

最近若干年來的逸聞逸事

分座

(1).依次而坐。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滿堂開照耀,分座儼嬋娟。”

(2).佛教語。謂禪林中首座代住持說法布教者。

道眼

(1).佛教語。指能洞察一切,辨別真妄的眼力。《敦煌變文匯錄·維摩詰經問疾品變文》:“必使天龍開道眼,教伊八部悟深因。” 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粉白黛緑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願公以道眼照破。”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藝文賞鑒一》:“今此幅得 李唐 法,世人以肉眼觀之,則無足取也。若以道眼觀之,則形不足而意有餘矣。” 易宗夔 《新世說·巧藝》:“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2).曠野中行人踩出來的小路。 劉白羽 《一個溫暖的雪夜》:“開頭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後來風雪又下得漫天漫地,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離開道眼,我們就在荒草甸子裡轉游開了。”

(3).辦法;主意。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八:“你的道眼比我多,快快想個好法子,把 大山 那小子煙消火滅。” 曲波 《林海雪原》十三:“快把你的道眼拿出來呀!留在肚子裡叫它生小崽呀!”

(4).指達到目的的途徑。 梁斌 《播火記》二一:“你天不怕地不怕,連我也不看在眼裡。道眼兒越走越窄,窄到擠不過身子去了。”

(5).言外之意。 管樺 《小英雄雨來》一:“ 雨來 聽出 鐵頭 話裡面有道眼,就折轉身,朝著河沿跑。”

人天

(1).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三》:“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説無所畏,我禮勝丈夫。”《魏書·釋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看題錦繡報瓊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經,行善者得人天果報。”

(2).人間與天上。《晉書·陸雲傳》:“ 帝堯 昭煥而道協人天, 西伯 質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3).指糧食。民以食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諱,改民作人,故稱“人天”。《舊唐書·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參見“ 民天 ”。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衣裓

(1).衣襟。亦指僧衣。 唐 柳宗元 《送文暢上人登五台遂遊河朔序》:“然後蔑衣裓之贈,委財施之會不顧矣。”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 金陵 王 某家,有大石子,中具兜塵觀世音像,趺坐如生,面目衣裓如畫。” 清 盧文弨 《鍾山札記·裓》:“衣裓用於釋氏為多,然亦可通用……非專指衣襟也。”

(2).佛教徒掛在肩上的長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法華經·譬喻品》:“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几案,從捨出之。” 唐 寒山 《詩》之一五六:“住不安釜灶,行不齎衣裓。”

(3).一種盛花之器。《阿彌陀經義記》:“天華至妙,名曼陀羅,色妙無比,香氣芬馥,常以清旦,衣裓盛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衣裓是盛華器,形如函而有一足,手擎供養。”

芳鮮

味美新鮮。也指新鮮美味的食物。《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漢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鮮。” 唐 方乾 《題懸溜岩隱者居》詩:“慣緣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鮮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詩:“羌果薦冰甌,芳鮮占客樓。”

一拳

(1).一個拳頭。多用以指體積小而形如拳頭的物件。語出《禮記·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卷,通“ 拳 ”。 唐 白居易 《太湖石記》:“三山五嶽,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清 黃景仁 《靈壁磬石歌》:“一拳把玩不忍釋,悄思登 岱 臨風吟。”

(2).表數量。用於以拳頭打人的動作。《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人也不回話,照面一拳。”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一折:“我一時路見不平,將那年紀小的則一拳打殺了。”《水滸傳》第三回:“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 趙大年 《公主的女兒》二:“ 葉明珠 反而笑了起來,一笑解千愁。她使勁打了 張 一拳:‘那好辦,開車,找爸爸去!’”

(3).一宗,一注。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我這一去,不得一拳兒買賣不回來。”《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你見 * 橋 下大宅子,便是 錢大王 府,好一拳財!”

(4).謂一把抓,掌握一切。 元 無名氏 《桃園結義》第一折:“憑著我這管刀筆,一拳為主,衙門中大小事務,都與我計較,全憑我做主。”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靈源

(1).對水源的美稱。 宋 王十朋 《題雙瀑》詩:“瀑水 簫峯 下,靈源不可尋。” 清 魏源 《古詩答陸彥若》之二:“ 崑崙 閟靈源,濫觴儲五湖。”

(2).喻帝緒,帝業。 唐 權德輿 《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之一:“筮水靈源濬,因山祔禮崇。”《舊唐書·禮儀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構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業……又 世祖 元皇帝 潛鱗韞慶,屈道事 周 ,導濬發之靈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隱者所居、遠離塵世之地。 唐 呂岩 《浪淘沙》詞:“我有屋三椽,住在靈源。無遮四壁任蕭然。萬象森羅為斗栱,瓦蓋青天。”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雲中花。”

(4).指心靈。 晉 陸雲 《夏府君誄》:“淪心眾妙,洞志靈源。” 宋 蘇轍 《遺老齋絕句》之二:“眾音入我耳,諸色過吾目,聞見長歷然,靈源不受觸。” 元 張宇 《閒述》詩之一:“此性生而與道俱,靈源常患少人疏。”

詩詞推薦

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原文_送賢上人往太平兼簡卓首座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