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為君王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浣溪沙·為君王原文

卻掛綠襴用筆章。不藉你馬上弄銀槍。

罷卻龍泉身解甲。學文章。

你取硯筒濃捻筆。疊紙將來書兩行。

將向殿前報訊息。也是為君王。

詩詞問答

問:浣溪沙·為君王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浣溪沙·為君王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二

參考注釋

掛綠

亦作“掛綠”。1.身披綠袍。指做官。 元 柯丹邱 《荊釵記·會講》:“無才學休想學乾祿,有才的便能身掛緑。” 元 柯丹邱 《荊釵記·獲報》:“‘怎么便叫掛緑?’‘做了官便是掛緑。’” 清 蔣士銓 《空谷香·店縊》:“[小旦]郎君姓 顧 ,怯書生身已掛緑。[外]好呀,是一個進士。”

(2). 廣東 產的上等荔枝名。 清 吳應逵 《嶺南荔枝譜·品類》:“ 廣州 荔枝以掛緑為第一品。實大,味甘香,核細如豌豆,其殼上赤如丹砂,下緑如澄波,故名。”

用筆

(1).指書畫的運筆。《三國志·魏志·劉劭傳》“光祿大夫 京兆 韋誕 ” 裴松之 注引《文章敘錄》:“ 師宜官 為大字, 邯鄲淳 為小字。 梁鵠 謂 淳 得 次仲 法,然 鵠 之用筆盡其勢矣。” 唐 李頎 《同張員外諲酬答之作》詩:“清言只到衛家兒,用筆能夸 鐘太尉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大體 源 及 巨然 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

(2).指運用寫作技巧。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分。”

不藉

(1).不憑藉;不依靠。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三怪》:“ 濟南 李大 ,業負販。捷足善走,自南詣北,往往不藉舟車。”

(2).不顧惜。 唐 布燮 《聽妓洞雲歌》:“ 嵇叔夜 鼓琴飲酒無閒暇;若使當時聞此歌,拋擲《廣陵》都不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為人須為徹,將衣袂不藉。”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銀槍

宋 代禁衛軍名。《宋史·儀衛志二》:“第四,內殿直一十人,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祗候、金鎗、銀鎗班各一十人。”

銀質溫酒器。 清 鈕琇 《觚賸·棲梧閣》:“銀鎗酒市春雙靨,玉屧蓮臺月半鉤。”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恆鐵也。”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王琦 註:“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 清 宋玉叔 《<述哀>題後》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 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 倪璠 註:“《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櫱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

解甲

脫下作戰時穿的鎧甲

解甲歸田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將來

未來;現在以後的時間

少年人常思將來。——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惟思將來。

據前事推將來。

制出將來。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

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著於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郭象 註:“任天下之是非。”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雎詁訓傳》 唐 陸德明 題註:“故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詩詞推薦

浣溪沙·為君王原文_浣溪沙·為君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