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明室有會原文
室之美在虛,窗之美在明。
相需相得彰,憬然惕予情。
虛受無分別,人將混淄澠。
用明事苛察,無魚戒水清。
執兩弗忤物,庶幾得其平。
詩詞問答
問:虛明室有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虛明室有會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相需
見“ 相須 ”。
相得
互相投合,相處得很好
與公甚相得。——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憬然
醒悟的樣子
憬然赴目。(清楚地呈現在眼前。)——清· 袁枚《祭妹文》
心下憬然明白
虛受
(1).虛心接受。語本《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孔穎達 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 南朝 梁 沉約 《為南郡王侍皇太子釋奠宴》詩之二:“義重師匡,業貴虛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規諫》:“﹝ 張玄素 謂 太宗 曰:﹞臣觀自古已來,未有如 隋 室喪亂之甚,豈非其君自專,其法日亂!向使君虛受於上,臣弼違於下,豈至於此。” 宋 范仲淹 《從諫如流賦》:“所以明虛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雖濡首而何傷;補袞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謂無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尸祿。”
分別
(1) 各自;個別
對他們應該分別對待
(2) 分頭,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
淄澠
(1). 淄水 和 澠水 的並稱。皆在今 山東省 。相傳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則難以辨別。《戰國策·齊策六》:“黃金橫帶而馳乎 淄 澠 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呂氏春秋·精諭》:“ 孔子 曰:‘ 淄 澠 之合者, 易牙 嘗而知之。’” 清 吳偉業 《贈松江別駕日照安肇開》詩:“二水 淄 澠 杯酒合,三山樓觀畫圖裝。”
(2).比喻性質截然不同的兩種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渾然千里, 淄 澠 一亂。” 倪璠 註:“喻當時貴賤混亂,盡被擄辱矣。”《舊唐書·馬懷素傳》:“或古書近出,前志闕而未編;或近人相傳,浮辭鄙而猶記。若無編録,難辨 淄 澠 。” 清 阮元 《與友人論古文書》:“ 元 嘗取以置之兩 漢 書中誦之擬之, 淄 澠 不能同其味,宮徵不能壹其聲,體氣各殊,弗可強已。”
苛察
以煩瑣苛刻為明察。《莊子·天下》:“君子不為苛察。”《後漢書·魯恭傳》:“州郡好以苛察為政,因此遂盛夏斷獄。”《舊唐書·楊恭仁傳》:“﹝ 恭仁 ﹞務舉大綱,不為苛察,戎夏安之。”《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元年》:“自古為治,必戒苛察。”
忤物
觸犯人;與人不合。《魏書·文苑傳·邢昕》:“ 昕 好忤物,人謂之牛。” 金 王若虛 《復之純<交說>》:“狂生既以《交説》規慵夫,己尋以忤物獲罪,杜門索居,將無意於世。” 明 方孝孺 《葉友直處士像贊》:“不嶢嶢以忤物,不汩汩以阿世。”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詩詞推薦
【商調】二郎神 怨別
楊景賢〔元代〕景蕭索,迤<辶里>秋光漸老。隱隱殘霞如黛掃,暮天闊煙水迢迢。數簇黃花開爛漫,敗葉兒漸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