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公洞

作者:單鍔 朝代:宋代

題張公洞原文

松菊投荒山水間,阿誰指點到仙寰。

洞門龍出雲猶濕,石至丹成火欲寒。

百越樓台摩詰畫,三吳煙水季鷹閒。

陶然醉臥花間酒,細納余香滿袖還。

詩詞問答

問:題張公洞的作者是誰?答:單鍔
問:題張公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題張公洞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2. 原作難,據清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卷一○改

參考注釋

松菊

松與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堅貞節操或具有堅貞節操的人。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贈別》詩:“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絶羣。”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八:“ 陶潛 酷似 臥龍 豪,萬古 潯陽 松菊高。”

投荒

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 唐 獨孤及 《為明州獨孤使君祭員郎中文》:“公負譴投荒,予亦左袵異域。”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國家終恢全度,特屈深仁,止行奪爵之文,才示投荒之責。” 明 何景明 《喜望之量移兼寄》詩:“ 嶺 海投荒日, 燕臺 遠望時。”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頂門關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指點

指示;點明

舟人指點。——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指點兩峰。——《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百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稱,而統稱百越,也叫百粵

南取百越之地。——漢· 賈誼《過秦論》

樓台

(1) 〈方〉∶涼台

(2) 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摩詰

(1). 維摩詰 (梵語vimalakīrti)的省稱。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維摩經》中說 維摩詰 是 毘耶離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釋迦牟尼 同時,善於應機化導。曾經以稱病為由,向 釋迦佛 遣來問訊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師利 等宣揚大乘深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 宋 蘇轍 《謝人惠千葉牡丹》詩:“天女要知 摩詰 病,銀瓶滿送 洛陽 春。” 宋 陸游 《病中作》詩:“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窮著書。”

(2).指 唐 王維 。 維 字 摩詰 。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按畫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為南宗創始。”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於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煙水

亦作“煙水”。霧靄迷濛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嶺南尋弟》詩:“ 蒼梧 白雲遠,煙水 洞庭 深。” 宋 辛棄疾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詞:“新堤路,問 偃湖 何日,煙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詩:“ 石湖 煙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鳥亂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煙水淼茫,廬舍遮映。”

陶然

閒適歡樂的樣子

余香

(1).殘留的香氣。《西京雜記》卷一:“中設木畫屏風……緑熊席。席毛長二尺餘,人眠而擁毛自蔽,望之不能見,坐則沒膝,其中雜熏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李商隱 《過伊僕射舊宅》詩:“幽淚欲乾殘菊露,餘香猶入敗荷風。”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昨日得卿《 * 賦》,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2).濃郁的香氣。 唐 丘為 《左掖梨花詩》:“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3).其他香氣。 唐 王維 《六祖能禪師碑銘》:“林是旃檀,更無雜樹,花惟薝蔔,不嗅餘香。”

(4).餘下的香料。 三國 魏 曹操 《遺令》:“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紆廣念於履組,塵清慮於餘香。”

標籤:張公洞

詩詞推薦

題張公洞原文_題張公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