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偶作四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冬夜偶作四首·其二原文

曩吾詩興豪,即景抒清思。

非雲誇別裁,藉以道已意。

茲偶拂吟箋,捉筆聊且置。

豈嫌推敲苦,為恐雜心志。

吾志在何所,望道猶慚未。

曾聞聖賢語,躬行實匪易。

詩詞問答

問:冬夜偶作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冬夜偶作四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一

參考注釋

詩興

做詩的興致

詩興大發

這種奇景,古時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詩興大發。——《海市》

即景

(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興創作的作品

即景詩

清思

清雅美好的情思。亦謂清靜地思考。《漢書·禮樂志》:“勿乘青玄,熙事備成。清思眑眑,經緯冥冥。”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一:“碧峰遠相揖,清思誰言孤。”《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 杜亮 ﹞有時或烹甌茶兒,助他清思;或煖杯酒兒,接他辛苦。”

非雲

指慶雲。 南朝 齊 蕭穎胄 《移檄京邑》:“非雲如醴之祥,白質黑章之瑞。”參見“ 非煙 ”。

別裁

鑑別裁定優劣,決定取捨(多用作詩歌選本的名稱,如清·沈德潛編有《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等)

藉以

謂憑藉某種事物或手段以達到某一目的。 明 李贄 《復士龍悲二母吟》:“而婿與女又皆不幸早世,故兩節婦鹹以此孫朝夕奉養為安,而此孫亦藉以成立。”

吟箋

見“ 吟牋 ”。

捉筆

執筆。《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歆朗 ……鹹與 靖 書”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載 王朗 與 許靖 書:“捉筆陳情,隨以喜笑。”《新唐書·楊師道傳》:“捉筆賦詩,如宿構者。”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序》:“因追思捉筆紀録,不覺盈軸,以《遊宦紀聞》題之。” 清 顧蓴 《高陽台·庚申九日游歸田園作》詞:“想花圍酒陣,舞榭歌廊;捉筆題糕,他時應説清狂。”

聊且

姑且;暫且

聊且一年終局,來年各尋投向

推敲

斟酌字句。亦泛指對事情的反覆考慮

推敲字句

心志

志氣;心意

苦其心志。——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使其心志安。——宋· 蘇軾《教戰守》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望道

謂敬慕有道之人。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之五:“ 湯 之執中立賢,與 文 之視民望道, 武 之不泄不忘,並非事也,心也。”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行實

亦作“ 行寔 ”。1.行為樸厚。 唐 韓愈 《舉薦張籍狀》:“學有師法,文多古風,沉默靜退,介然自守,聲華行實,光映儒林。”

(2).謂實際行為;實際。 宋 王安石 《擬寒山拾得》詩之十八:“汝無行實者,以取著名高。行實尚非實,利名豈堅牢。”《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四年》:“ 范仲淹 等意欲復古勸學,數言興學校,本行實,詔近臣議。”

(3).指生平事跡。 唐 黃滔 《華嚴寺開山始祖碑銘》:“十一年,其徒 從紹 疏師行實於闕,昇其院為 華嚴寺 。”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為人後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而又思所以致美乎松楸,而增光乎泉壤,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説。”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既葬十餘年, 燧 自狀其行 實 ,謁 濂 為之銘。”

(4).猶行狀。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後》:“往年,或以烈婦 荊氏 行實視余。”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大抵願意有名,活的時候做自傳,死了想有人分訃文,做行實,甚而至於還‘宣付國史館立傳’。”

詩詞推薦

冬夜偶作四首·其二原文_冬夜偶作四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