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二·百鍊鏡(辨皇王鑑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古稱鏡有百鍊銅,揚州江上鑄舟中。

選時練日用重午,旃磨粉瀝窮精工。

乃得鏡成瑩秋水,刺史封獻蓬萊宮。

百鍊鏡,今實無。

揚州亦弗鑄江上,刺史亦弗獻京都。

不知樂天當此日,又將何以成詩乎。

百鍊鏡,太宗三鑒誠卓然,而吾有語更進旃。

以人為鑑明得失,至於鑒人亦要焉。

人鑒知已猶覺易,鑒人知彼勢甚難。

皮相其奚可,心存方寸間。

苟其弗知賢與否,何以量材授職政治宣。

吁嗟吾嘗蒿目乎神禹之名言。

詩詞問答

問:《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二·百鍊鏡(辨皇王鑑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四

2. 辨皇王鑑也

參考注釋

百鍊

1.亦作“ 百鍊 ”。多次鍛鍊;久經磨鍊。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金取堅剛,百鍊不秏。”《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孫 ( 孫禮 )疏亮亢烈,剛簡能斷; 盧 ( 盧毓 )清警明禮,百鍊不消,皆公才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鍊中凡心俱浄。”

2.寶刀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寶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犢,三曰漏影。”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練日

選擇日期。練,通“ 揀 ”。 南朝 宋 謝莊 《太子元服上太后表》:“練日簡辰,顯被元服。” 唐 張說 《大唐封祀壇頌》:“ 天姥 練日, 雨師 灑道。” 清 張自超 《掃塵行》:“掃塵練日臘三七,細竹長竿風捲疾。”

重午

舊時稱端午。也作“重五”

窮精

竭盡精力。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三:“ 相如 、 揚雄 之流,夸富艷,眩采色,窮精畢慮而為之。” 嚴復 《原強》:“凡殊品詭質之草木禽魚,褒集甚富,窮精眇慮,垂數十年,而著一書曰《物種探源》。”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刺史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蓬萊宮

(1). 唐 宮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東。原名 大明宮 , 高宗 時改為 蓬萊宮 。 唐 杜甫 《莫相疑行》:“憶獻三賦 蓬萊宮 ,自怪一日聲烜赫。”

(2).指仙人所居之宮。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昭陽殿 里恩愛絶, 蓬萊宮 中日月長。” 明 李夢陽 《上元訪杜鍊師》詩:“馬前兩兩侍玉女,別館多在 蓬萊宮 。”

百鍊鏡

1.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淺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鍊可為金,色青,照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後人因稱精煉的銅鏡為“百鍊鏡”。 唐 白居易 《百鍊鏡》詩:“百鍊鏡,鎔范非常規。”亦作“ 百鍊鑑 ”。 宋 洪邁 《容齋五筆·端午貼子詞》:“百鍊鑑從 江 上鑄,五時花向帳前施。”

2.比喻明月。 唐 盧仝 《月蝕詩》:“百鍊鏡,照見膽,平地埋寒灰。”

京都

(1) 國都。京師

有京都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始稱於 * 時,因景王(司馬師)諱師,故稱京師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稱西京,在本州島西南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樂天

樂於順應天命,引申為樂於自己的處境而無憂慮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繫辭上》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太宗

開國第二代皇帝

高祖太宗法。——宋· 王讜《雅量》

三鑒

謂以鏡、以古、以人為鑑。指正人心身的標準。《北堂書鈔》卷一三六引 漢 荀悅 《申鑒》:“君子有三鑑:鑑乎古,鑑乎人,鑑乎鏡。”今本《申鑒·雜言上》“鑑”字作“鑒”,文並異。《新唐書·魏徵傳》:“帝( 唐太宗 )後臨朝,嘆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 魏徵 逝,一鑑亡矣!’”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舊唐書·魏徵傳》“鑑”字皆作“鏡”。 明 袁宗道 《挽周老師》詩之二:“國自憐三鑑,人誰續五車?”

卓然

卓越;突出

以人為鑑

《書·酒誥》:“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於,以;監,通“ 鑑 ”,鏡。《國語·吳語》:“王其盍亦鑑於人,無鑑於水。” 韋昭 注引《書》曰:“人無於水鑑,當於民鑑。”後以“以人為鑑”謂將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鑑戒。《新唐書·魏徵傳》:“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參見“ 以人為鏡 ”。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2) 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題》

至於

(1) 表示程度、範圍

至於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於 泰安。(至:動詞,抵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至於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於負者歌於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於怨誹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於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鑒人

亦作“鑒人”。1.照人。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發》:“蓋聞光可鑑人,諒非蘭膏所澤。”

(2).知人,察人。 唐 鍾輅 《前定錄·喬琳》:“ 彥莊 客 申屠生 者,善鑒人。”

鑒知

亦作“鑒知”。明察知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上天鑒知,減其爵祿。”

皮相

只看到表面現象;不透徹,不深入

皮相之見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瀾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語出《三國志》:徐庶母親被曹操抓去,徐指著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

量材

見“ 量才 ”。

授職

授予官職。《南齊書·武帝紀》:“各舉所知,隨才授職。”《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卻説 安公子 傳臚下來,授職用了編修。” 章炳麟 《謝本師》:“昔 戴君 與 全紹衣 並污偽命,先生亦授職為偽編修。”

政治

政府、政黨、集團或個人在國家事務方面的活動。治理國家施行的措施

政治家

政治未畢通也。(政治沒有完全上軌道。畢:全。通:通達,不受阻,可譯成“上軌道”。)——漢· 賈誼《論積貯疏》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神禹

夏禹 的尊稱。《莊子·齊物論》:“無有為有,雖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執日久,惑心已成,雖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門津》詩:“ 大河 三門 險, 神禹 萬世功。” 明 高啟 《石射堋》詩:“疑是 神禹 治水時,來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犢兒磯水府寺宿》詩:“ 神禹 昔驅水,鴻濛萬靈奔。”

名言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

詩詞推薦

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二·百鍊鏡(辨皇王鑑也)原文_用白居易新樂府成五十章並效其二十二·百鍊鏡(辨皇王鑑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