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御史巡按遼東

作者:李時勉 朝代:明代

送御史巡按遼東原文

自從罹難坐園扉,每聽烏啼憶繡衣。

使節乘春歸上國,愁心過雨對斜暉。

憐分祿米情偏厚,愧乏璚瑤願不違。

盡道門前可羅雀,誰知交誼古來稀。

詩詞問答

問:送御史巡按遼東的作者是誰?答:李時勉
問:送御史巡按遼東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御史巡按遼東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罹難

遭逢災難

烏啼

指琴曲《烏夜啼引》或《烏啼引》。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謫官詔下吏驅遣,身作囚拘妻在遠……今君為我千萬彈,《烏啼》啄啄淚瀾瀾。”參見“ 烏夜啼 ”。

繡衣

(1).彩繡的絲綢衣服。古代貴者所服。今多指飾以刺繡的絲質服裝。《左傳·閔公二年》:“﹝ 衛懿公 ﹞與夫人繡衣,曰:‘聽於二子!’”《南史·崔祖思傳》:“ 東阿 婦以繡衣賜死, 王景興 以折米見誚。” 元 薩都剌 《鸚鵡曲》:“ 雙成 小立各宮樣,繡衣烏帽 高將軍 。”

(2).見“ 繡衣直指 ”。

使節

(1) 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外交代表;一國派往另一國辦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節和領事

(2) 古時指使者所持的符節

春歸

(1).春天來臨。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四:“玉樹春歸日,金宮樂事多。” 唐 李山甫 《賀邢州盧員外》詩:“春歸鳳沼恩波暖,曉入鴛行瑞氣寒。” 唐 滕邁 《春色滿皇州》詩:“藹藹復悠悠,春歸十二樓。”

(2).春去;春盡。 唐 白居易 《送春》詩:“三月三十日,春歸日復暮。” 宋 黃庭堅 《清平樂》詞之一:“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宋 辛棄疾 《杏花天·無題》詞:“有多少、鶯愁蝶怨;甚夢裡、春歸不管。”

(3).春時回來。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內》詩:“北雁春歸看欲盡,南來不得 豫章 書。” 唐 李嘉祐 《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春歸定得意,花送到東中。”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愁心

(1).心裡憂愁。《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

(2).憂愁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明發動愁心,閨中起長嘆。” 宋 汪元量 《鶯啼序·重過金陵》詞:“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踏莎行》詞:“翠竹檐前,碧蕉叢里,秋聲鬭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關屢戰愁心少,苦戰時經快意多。”

斜暉

亦作“ 斜輝 ”。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南朝 梁簡文帝 《序愁賦》:“玩飛花之入戶,看斜暉之度寮。” 唐 杜牧 《懷鍾靈舊遊》詩之三:“斜輝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橋氣象兼。” 清 龔自珍 《卜運算元》詞:“苹葉弄斜暉,蘭蕊彫明鏡。” 郭沫若 《牧羊哀話》一:“只見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綿羊,可三十餘頭,帶著薄暮的斜輝,圍繞著一位女郎,徐徐而進。”

祿米

用作俸祿的粟米(古代官員俸祿,以米(糧)計算,故稱“祿米”)

不違

(1).依從。《論語·為政》:“子曰:‘吾與 回 言終日,不違,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不違者,無所怪問,於 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曲:“恰才説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2).不遠。《國語·齊語》:“天威不違顏咫尺。” 韋昭 註:“違,遠也。”

(3).不休止。《左傳·昭公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預 註:“違,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道門

(1).入道的門徑。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上士聞道》:“靜為虛戶,虛為道門,泊為神本,寂為和根。”

(2).指道家或道教。 漢 焦贛 《易林·夬之巽》:“恬淡無患,遊戲道門,與神來往,長樂以安。” 唐 王維 《過太乙觀賈生房》詩:“謬以道門子,徵為驂御臣。”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二:“道士 李壽儀 , 卭州 人,宗 張簡卿 筆法,多畫道門尊像。” 李叔還 《<道教大字典>編纂說明》:“然至今日,道門人士,對於教義旨要,道學名詞,道教玄理,事物名稱等,多尚不解其義。”

(3).指寺觀。 明 張羽 《僧居寒夜》詩之一:“山木蕭條啼鳥歇,道門清浄俗人稀。” 王闓運 《衡州西禪寺碑》:“望道門而詢遠近,入精舍而嘆清修。”

(4).舊時的一些封建迷信組織。 周立波 《諸葛亮會》:“ 小劉 忙說道:‘咱們得時刻留心,抓了這些,說不定還有。碰到形跡可疑的人,得趕緊報告。他們鬧一貫道,什麼道門的,都是遮眼法。’”

羅雀

(1).形容門庭寂靜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賓客》詩:“臥掩羅雀門,無人驚我睡。” 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安用羨伊結駟,嘆儂羅雀。”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月餘,試畢賈歸,地可羅雀矣。”參見“ 門可羅雀 ”。

(2).喻用盡辦法搜刮財物。 梁啓超 《歲暮感懷》詩:“近聞誅歛空羅雀,儻肯哀鳴念澤鴻。”參見“羅雀掘鼠”。

交誼

相互交往的情誼;友誼

我和老亞的四年親密交誼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詩詞推薦

送御史巡按遼東原文_送御史巡按遼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