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原文
春莫逮夏首,望雨心屏營。
閏五初始沾,麥失大田耕。
侵尋更致多,踴懼潦沴行。
永定既決堤,淀復漲津瀛。
嗟哉水鄉民,安得室家盈。
急賑八月施,期以救災氓。
方伯茲疏陳,秋收約八成。
此或出諱飾,細閱略悉情。
順天保定津,三府澇實丁。
宣化遵趙州,其災本屬輕。
正定與順德,河間而永平。
四府及四州,如坻復如京。
截長以補短,八成言信誠。
謂失反幸得,旋轉慰且兢。
然此出統計,向隅原可矜。
發帑出倉儲,妥辦仍丁寧。
詩詞問答
問: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二
2. 府
參考注釋
夏首
夏初。 南朝 梁 王僧孺 《侍宴》詩:“麗景屬春餘,清陰澄夏首。” 唐 王維 《資聖寺送甘二》詩:“柳色藹春餘,槐陰清夏首。不覺御溝上,銜悲執杯酒。” 唐 韋應物 《始夏南園思舊里》詩:“夏首雲物變,雨陰草木繁。”
屏營
作謙詞用於信札中,意為惶恐
屏營頓首
初始
起始的;開端的
初始速度
火箭初始軌道
大田
(1) 面積很大種有作物的田地
大田還沒有開鐮,人們都呆在家裡打雜
(2) 指良田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鄉民
舊稱鄉村的百姓
室家
(1).房舍;宅院。《書·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塗塈茨。” 曾運乾 正讀:“言為國如作室,既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當塞向墐戶,以防宵小。”《論語·子張》:“譬之宮牆, 賜 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 明 唐順之 《吳氏墓記》:“ 吳翁 乃於生時預為葬地,其營壙也如營其室家,其植木於墓也,如植於園圃。”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國民皆詩,亦皆詩人之具,而 德 卒以不亡。此豈篤守功利,擯斥詩歌,或抱異域之朽兵敗甲,冀自衛其衣食室家者,意料之所能至哉?”
(2).夫婦。《詩·周南·桃夭》:“ * ,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孔穎達 疏:“《左傳》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謂夫婦也。” 朱熹 集傳:“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漢書·匡衡傳》:“臣又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冠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孫秀 降 晉 , 晉武帝 厚存寵之,妻以姨妹 蒯氏 ,室家甚篤。” 宋 蘇軾 《代侯公說項羽辭》:“今 秦 氏已誅,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
(3).妻子。《後漢書·列女傳·皇甫規妻》:“ 安定 皇甫規 妻者,不知何氏女也。 規 初喪室家,後更娶之。” 宋 莊季裕 《雞肋篇》卷中:“ 廣南 風俗,市井坐估多僧人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婦女多嫁於僧。”《剪燈新話·愛卿傳》:“﹝ 愛卿 ﹞乃收淚自敘曰:‘妾本娼流……幸蒙君子求為室家。’” 清 洪楝園 《後南柯·情引》:“我 淳于毅 年逾弱冠,未有室家,假如得配如此,方不負歷年擇配之苦心呢。” 郭沫若 《<虎符>後話》:“ 信陵君 沒有後,可以作為他本沒室家的一個旁證。”
(4).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詩·小雅·常棣》:“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楚辭·大招》:“室家盈庭,爵祿盛只。”《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過 沛 ,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宋 曾鞏 《洪州諸寺觀祈晴文》:“蓋茲疲隆之民,已出旱菑之後,室家凋弊,閭里愁嗟。”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詩:“篤論尊 尼父 ,清裁企 仲由 。當追君子躅,不與室家謀。” 馬君武 《從軍行》:“軍人別慈母,整裝赴前敵……生兒奉祖國,豈為室家謀。”
(5).家家,家家戶戶。《書·仲虺之誥》:“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 宋 蘇軾 《賀時宰啟》:“惟民罔知,合語則聖。凡有詔令,率先惠慈,固已遐邇爭傳,室家胥慶。”
急賑
亦作“ 急振 ”。緊急救濟。《清會典事例·戶部·賑饑》:“ 李鴻章 即督飭印委各員,迅速分投查勘,設法拯救,散發急賑。” 魯迅 《準風月談·雙十懷古》:“中國紅十字會籌募 湖南 、 遼西 各省急振。”
救災
救濟受災的人民
抗震救災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疏陳
稀疏地列陣。陳,通“ 陣 ”。《左傳·襄公十八年》:“ 晉 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 杜預 註:“疏建旌旗以為陳,示眾也。”
上疏陳述。
秋收
秋季收穫農作物。也指秋天所收穫的農作物
秋收大忙季節
今年的秋收比去年強
八成
百分之八十
八成新
諱飾
隱諱和掩飾
順天
遵循天道;順從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孔穎達 疏:“順奉天德。”《管子·形勢》:“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 三國 魏 阮籍 《通易論》:“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覺得凡百無非天意,他亦只好順天行事了。”
保定
(1).保護而安定之。《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 鄭玄 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天之安定女,亦甚堅固。” 孔穎達 疏:“言天之安定汝王位,亦甚堅固矣。”《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至若念陶鈞之道,在擇宰相而任之,使權造物之柄;念保定之功,在擇將帥而任之,使修分閫之寄。”
(2).謂穩固地保有。 晉 陸雲 《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皇皇帝祜,誕隆駿命。四祖正家,天祿保定。”
三府
(1). 漢 制,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三公為“三府”。後世因之。亦用以泛稱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漢 王符 《潛夫論·班祿》:“三府製法,未聞赦彼有罪,獄貨惟寶者也。”《後漢書·承宮傳》:“三府更辟,皆不應。” 李賢 註:“三府,謂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詩:“一丘無自逸,三府會招賢。” 清 顧炎武 《郡縣論九》:“有學術才能而思自見於世者,其縣令得而舉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無失士矣。”
(2).通判的別稱。官品低於知府、同知,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這通判是個三府,所以他一個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會時只拿個晚生帖子。”
宣化
傳布君命,教化百姓。《漢書·宣帝紀》:“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苛,或以酷惡為賢,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豈不謬哉!” 唐 皮日休 《秦穆謚繆論》:“夫 重耳 之賢也,天下知之,又其從者足以相人國。如先立之,必能誅亂公子,去暴大夫,翼德於成周,宣化於 汾 晉 。”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我們三位都是上帝宣化之臣,生靈造福之主。”
趙州
指 唐 代高僧 從諗 。 南泉 普願禪師 弟子。因其住持於 趙州 (今 河北省 趙縣 ) 觀音院 ,傳揚佛教,不遺餘力,時謂“趙州門風”。世稱“趙州和尚”。簡稱“趙州”。《景德傳燈錄·池州南泉普願禪師》:“ 趙州 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 趙州 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複次韻述懷》:“神仙懶學古 浮丘 ,祖意慵參老 趙州 。” 清 錢謙益 《石林長老七十序》:“ 趙州 年一百二十八,十方行腳。則七十已後,正其整理腰包,辦草鞋錢之日也。”
本屬
謂本族的世系。《孔叢子·獨治》:“雖國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繼之以姓而無別,綴之以食而無殊。各隨本屬之隆殺,屬近則死為之兌,屬遠則吊之而已。”
正定
(1).校訂改正。《東觀漢記·張純傳》:“時舊典多闕,每有疑義,輒為訪 純 ,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 宋 葉適 《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鷄鳴挾書,盡夜分皆憶念上口,數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名章偉著皆欲銓品,異聞逸傳皆欲論述。”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古人之作,必正定而後出,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 。”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餘》:“僉事--文士詩人往往誤作簽事,今據官書正定。”
(2).端正而堅定。《三國志平話》卷上:“ 高祖 無正定, 呂后 斬諸侯。” 孫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福》:“我們處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操守便要正定。”
(3).佛教語。梵語“三昧”之意譯。謂屏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一境。為八正道之一。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三:“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定如前釋;離於邪亂,故説為正。” 宋 蘇轍 《題李公麟山莊圖》詩之三:“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畫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順德
(1).順從道德。《易·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孔穎達 疏:“地中生木始於毫末,終至合抱。君子象之以順行其德,積其小善以成大名。”《國語·晉語九》:“順德以學子,擇言以教子,擇師保以相子。”
(2).美德。《書·康誥》“弘於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孔 傳:“大於天為順德,則不見廢,常在王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女勤儉,有順德,琴瑟甚篤。”
河間
水流方向一致的相鄰河流之間的地區
四府
(1). 西漢 以丞相、御史、車騎將軍、前將軍府為四府。《漢書·趙充國傳》:“詔舉可護羌校尉者,時 充國 病,四府舉 辛武賢 小弟 湯 。” 王先謙 補註引 胡三省 曰:“丞相、御史、車騎將軍、前將軍府也。”
(2).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或太傅)府為四府。《後漢書·趙典傳》:“ 建和 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內,再遷為侍中。” 李賢 註:“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府也。”《後漢書·虞詡傳》:“ 脩 ( 李脩 )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 詡 議。” 李賢 註:“四府謂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之府也。”
補短
(1).補不足。《孟子·滕文公上》:“今 滕 絶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2).補救缺失。《史記·樂書序》:“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採風俗,協比聲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
言信
說到必做到的信用。 三國 魏 鍾會 《成侯命婦傳》:“雖接鄙賤,必以言信。”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百姓小人,重財輕義,不能深達事體,但見不給其賞,便以為朝廷愛惜此錢,不守言信。”參見“言必信,行必果。”
幸得
(1).幸而;幸虧。《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 胡三公子 ,幸得 胡 家時運高,不得上算。” 沙汀 《一個秋天的晚上》:“‘哎呀,今晚上幸得遇到你們!’她深感慶幸地說。”
(2).有幸能夠。 宋 歐陽修 《<梅聖俞詩集>序》:“若使其幸得用於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 宋 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
旋轉
繞一個軸轉動
車輪在旋轉
統計
(1) 大量數據的收集、分析、解釋和表述
人口統計
(2) 亦指總括地計算
把全國報來的數據統計一下
向隅
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可矜
(1).值得矜誇。 晉 陸機 《<豪士賦>序》:“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 唐 韓愈 《雜說》之二:“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
(2).可憐。 明 劉基 《陳侯使袁僑如會陳人圍頓陳侯逃歸》:“則 陳 之不能自拔為可矜,而不能拔 陳 於 楚 則亦伯者之罪也。”《古今小說·沉小官一鳥害七命》:“ 李吉平 人屈死,情實可矜。”
倉儲
倉中儲備的糧食
丁寧
叮嚀,反覆地囑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