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驛使傳宣到謝城,群公聯轡出郊行。
芝泥恩重春風暖,柏府雲開曉日晴。
禮樂光華逢聖治,衣冠鼓舞慶文明。
從知寰宇多生意,隨地欣欣草木榮。
詩詞問答
問:《次丁志道憲使迎詔韻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施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施琪的名句有哪些?答:施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九
參考注釋
驛使
古代驛站傳送朝廷文書者
傳宣
(1).傳達宣布。《後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百步,以傳宣教令。”《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宣和遺事》後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三俠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 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侍省置傳宣契約司,專差內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
聯轡
猶聯騎。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一:“國樂呼聯轡,行廚載滿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遂聯轡而去。” 宋 陳傅良 《哭呂伯恭郎中舟行寄諸友》詩:“倚廬魚皷夜,聯轡雞人曉。” 明 薛正言 《登嵩山記》:“時日已昳,聯轡往 少林寺 。”
芝泥
指古人緘封書札物件用的封泥。上蓋印章,如後世之用火漆印。或曰即印泥。 北周 庾信 《漢武帝聚書贊》:“芝泥印上,玉匣封來。”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謂之芝泥;今之錦砂,古謂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 清 龔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銀針玉薤芝泥封, 秦 疏 漢 密 齊 梁 工。”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柏府
亦作“栢府”。御史府的別稱。 明 陳璉 《驄馬賦》:“柏府深嚴,蘭臺清閟。” 明 唐順之 《贈陳僉事約之生日》詩:“官遷栢府多推望,經絶韋編不待年。” 清 鈕琇 《觚賸·姜郎》:“蓬池月鹿,以青狐之裘至;柏府雲鷗,以紫貂之冠至。”參見“ 柏臺 ”。
曉日
(1).朝陽。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詩:“影近畫梁迎曉日,香隨緑酒入金杯。” 元 郝經 《賢台行》:“曉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親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謄寫畢,窗紙上早已曉日曈曈了。”
(2).引申為清晨。 唐 張九齡 《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樂焉遂賦以詩》:“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光華
光彩明麗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尚書大傳》
聖治
至善之治。亦用以稱頌帝王之治跡。《莊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聖治。”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聖治今無外,王師古有徵。”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鼓舞
鼓動;激發
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永遠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小米的回憶》
文明
(1)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寰宇
寰球
多生
佛教以眾生造善惡之業,受輪迴之苦,生死相續,謂之“多生”。 唐 白居易 《味道》詩:“此日盡知前境妄,多生曾被外塵侵。” 宋 蘇軾 《入寺》詩:“多生宿業盡,一氣中夜存。” 清 吳偉業 《同孫浣心郁靜岩家純祜過福城觀華嚴會》詩:“今日 雲門 纔喫棒,多生 山谷 少安禪。”
隨地
不拘何地;到處
不可隨地吐痰
欣欣
(1) 高興自得的樣子
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2) 草木茂盛的樣子
欣欣向榮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