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富莊驛夜坐懷劉青園原文
徵車遲不行,驟行良非已。
雲待故人來,相期渺秋水。
翹首空日夕,振鞭遽至此。
明晨隔山嶽,歧路所從始。
三載饑渴懷,何由慰之子。
遠尊有濕衣,近燭無乾蕊。
鐸夢墮黃埃,寒蛩催夜起。
題詩淚盈壁,君來請君視。
詩詞問答
問:行至富莊驛夜坐懷劉青園的作者是誰?答:方履籛
問:行至富莊驛夜坐懷劉青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參考注釋
徵車
遠行人乘的車。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別袖拂 洛水 ,徵車轉 崤陵 。” 明 文徵明 《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之九:“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徵車。” 清 錢謙益 《 * 赴闕車中言懷》詩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徵車轣轆聲。”
徵車:古代徵召賢達使用的車子。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大雲起幽壑,徵車來何遲!” 清 顧景星 《<楝亭詩鈔>序》:“不佞徵車來 長安 ,晤 子清 如臨風玉樹。”
不行
(1)
不可以,強調非…不可
學外語不記單詞不行
(2)
沒用,不會有用或有效
這個方法不行
(3)
不成功,無用
這孩子一定不肯吃飯,要回去,說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
(4)
——表示程度很深,猶言不得了
高興得不行
(5)
不好
他畫畫不行
(6)
指接近於死亡
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驟行
突然進行。《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後……諸事率由舊章,不敢驟行更動。”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相期
期待;相約。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孫立之赴廣西》詩:“相期鼻目傾肝膽,誰伴溪山避網羅。” 清 侯方域 《太平仁義之效論》:“人臣之進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登郁孤台》詩註:“ 贛江 一帶綠化頗佳,相期十年,可以戰勝洪水。”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望穿秋水
翹首
抬頭而望;也形容盼望之切:翹首晴空|登高翹首,遠望家鄉|翹首以待。空日
(1).不標日期。猶某日。 宋 蘇軾 《論樁管坊場役錢札子》:“ 元祐 元年六月空日,朝奉郎試中書舍人 蘇軾 白。”
(2).閒空的日子。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清號件》:“其清號日期,一月六次,擇定空日查比。”
(3).某些曆法中不記日月的日子。如傣族曆法中除夕和次年元旦之間的一天或兩天。
至此
(1) 到此
你領著他們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時
至此,共有五十個人報名
(3) 達到這種情形
事情緣何至此?
明晨
(1).清早。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明晨秉機杼,日昃不成文。”
(2).明天早上。
隔山
指同父異母所生子女之間的關係
隔山兄弟
歧路
(1).從大路上分出來的小路;岔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閒,採桑歧路間。”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盤谷記》:“余嘗求小盤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母唯事塵勞,歧路徒營營。”
(2).錯誤的道路。如: 小張 雖誤入歧路,但在同志們耐心的幫助教育下,他決心改邪歸正。
所從
所向;所往。 唐 李正辭 《賦得白雲起封中》:“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唐 吳筠 《游廬山五老峰》詩:“雲外聽猿鳥,煙中見杉松。自然符幽情,瀟灑愜所從。”
渴懷
渴念的心懷。《三國演義》第七六回:“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敵人聞之不勝嘆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 明 李贄 《又與從吾書》:“聞 霍邱 有高中門生,便一往賀,順道至此,慰我渴懷,然後赴京,不亦可歟?”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黃埃
黃色塵土
寒蛩
深秋的蟋蟀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