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原文

吁■〈口閭〉路。吁■〈口閭〉路。

第七□明涅盤度。皆依般若波羅蜜多悟。

觀心無掛礙。故無滅無生無恐怖。

怖怚路俱。俱怚路怖。

魯留盧樓吁■〈口閭〉路。遠離顛倒夢想故。

究竟涅盤無染污。寂滅凝然絕乖忤。

喻■〈口閭〉路怚路。胡輸莎呼喻𠻀俱。

詩詞問答

問: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涅盤

亦作“湼槃”。 1.佛教語。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亘”、“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迴後的境界。 晉 僧肇 《涅槃無名論》:“涅槃之道,蓋是三乘之所歸,方等之淵府。”《魏書·釋老志》:“湼槃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浄,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 宋 王安石 《請秀長老疏》:“雖開方便之多門,同趣涅槃之一路。”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佛湼槃時,受我最後法供。”

(2).作為死亡的美稱。 徐遲 《火中的鳳凰》七:“這是一隻火中的鳳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

般若

智慧。佛教用語。通過直覺的洞察所獲得的先驗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識

波羅蜜

木鳳梨。也作“鳳梨蜜”。熱帶水果之一

心無掛礙

掛礙:牽掛。原為佛教用語,指內心沒有任何牽掛。

無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無生”。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晉  王該 《日燭》:“鹹淡泊於無生,俱脫骸而不死。”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詩:“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康有為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詩:“碧海蒼天無盡也,教人怎不了無生?”

恐怖

(1).感到可怕而畏懼。《六韜·略地》:“城人恐怖,期將必降。”《後漢書·董卓傳》:“帝見 卓 將兵卒至,恐怖涕泣。” 宋  張師正 《括異志·蔡侍禁》:“ 蔡 氏舉族大恐怖,雖白晝不敢正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六郎》:“ 許 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不復恐怖。” 聞一多 《最後一次的講演》:“所以他們製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2).謂令人畏懼。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這個島呵!三分恐怖,七分神秘。”

(3).威脅;恫嚇。《公羊傳·莊公三十一年》“威我也” 漢  何休 註:“以威恐怖 魯 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間恐怖婦女為何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鬼無所棲,乃來與我爭屋,時時現惡狀,恐怖小兒女。”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作<豐收>序》:“這一世界中人,會輕蔑,憎惡,壓迫,恐怖,殺戮別一世界中人。”

遠離

(1).遠遠地離開。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章炳麟 《菌說》:“吾觀《六波羅密經》言 忉利天 臨命終時,天女眷屬,皆悉遠離,棄之如草。”

(2).佛教謂達到超脫生死境界之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誦經·釋慧皎》:“﹝ 慧彌 ﹞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後,志修遠離。”

顛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腳,顛倒嫌冷嫌熱!——《水滸傳》

(2) 又

你顛倒問!我等是小本經紀,那裡有錢與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來不知一個顛倒。——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

夢想

即做白日夢空想;妄想;夢中懷想

夢想生活在更好的社會裡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乾什麼?

在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無染

佛教語。謂性本潔淨,無沾污垢。 晉  道安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序》:“從始發意,逮一切智曲成決,著八地無染,謂之智也。” 唐  劉禹錫 《送慧則法師上都因呈廣宣上人》詩引:“以為盡妙理者莫如法門,變凡夫者莫如佛土,悟無染者莫如散花。” 唐  張祜 《題贈志凝上人》詩:“悟色身無染,觀空事不生。”

寂滅

(1) 消滅;消逝

樓下的人聲漸漸寂滅了

(2) 佛教用語。“涅槃”的意譯。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

凝然

堅定的樣子

凝然不動

乖忤

同“ 乖迕 ”。 漢  王充 《論衡·逢遇》:“君不欲為治,臣以忠行佐之,操志乖忤,不遇固宜。”《北史·儒林傳上·李興業》:“與其好合,傾身無吝;有乖忤,便即疵毀。” 清  姚鼐 《復汪進士輝祖書》:“ 鼐 性魯知闇……與物乖忤,坐守窮約。”

詩詞推薦

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原文_悉曇頌·其一·神咒六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