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光殿原文
朵殿年芳入綺錢,崔巍疑陟閬風巔。
琪花瑤草神仙地,細雨柔風上巳天。
陰凝瓊華遮半塔,波涵太液漾輕船。
登臨底識予心慰,四野春膏沃甫田。
詩詞問答
問:承光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承光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承光殿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六
2. 去聲
參考注釋
朵殿
大殿的東西側堂。 宋 范鎮 《東齋記事》卷一:“﹝ 仁宗 ﹞冬不御爐。每御殿,則於朵殿設爐以禦寒氣。”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米 ( 米元章 )乃顧朵殿云:‘皇帝叫內侍要唾盂。’” 清 馮桂芬 《五十初度自題小影》詩:“朵殿臚名叨上第,繡衣持節歷南天。”
綺錢
(1).錢形圖案之窗戶雕飾。《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玲瓏結綺錢,深沉映朱網。” 李善 注引《東宮舊事》:“窗有四面,綾綺連錢。”
(2).指刻鏤有錢形圖案的窗戶。《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四二》:“朝日照綺錢,光風動紈素。” 唐 許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玉露交珠網,金風度綺錢。”
(3).青苔的美稱。青苔形似錢,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詠青苔》:“長風隱細草,深堂沒綺錢。”
崔巍
(1).高峻,高大雄偉。《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高山崔巍兮,水流湯湯。” 王逸 註:“崔巍,高貌。” 唐 楊炯 《青苔賦》:“靈山偃蹇,巨壁崔巍。”《西遊記》第三六回:“你看那裡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 郭沫若 《武漢長江大橋》詩:“ 黃鶴樓 將要增加它的崔巍, 晴川閣 將要增加它的靜美。”
(2).指高峻的山。 清 陳維崧 《江城子·春雨新晴過吳城西禪寺次雲臣南水賦》詞:“千尋佛閣倚崔巍,眺 胥臺 ,漫生哀。”
閬風巔
山名。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 崑崙 之巔。《海內十洲記·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乾辰之輝,名曰 閬風巔 ;其一角正西,名曰 玄圃堂 ;其一角正東,名曰 崑崙宮 。”
琪花瑤草
(1).古人謂仙境中的花草。 唐 王轂 《夢仙謠》之一:“前程漸覺風光好,琪花片片黏瑤草。” 元 王沂 《和王繼學題瓊花圖》:“琪花瑤草本同科,摹寫詩人費切磋。”《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老翁看那裡面光景時:雖無華屋朱門氣,卻有琪花瑤草香。”
(2).指名貴的花草。 袁鷹 《春華》:“比起園林和花圃里那千紫萬紅的琪花瑤草,這瓶鮮花自然不能算多,也未必全是佳品。”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柔風
和風;春風。《管子·四時》:“然則柔風甘雨乃至,百姓乃壽,百蟲乃蕃,此謂星德。” 尹知章 註:“柔,和也。”《文選·陸機<園葵>詩》:“時逝柔風戢,歲暮商猋飛。” 呂延濟 註:“柔風,春風也。” 唐 羅隱 《讒書·本農》:“豐年之民,不知甘雨柔風之力,不知生育長養之仁。”
上巳
舊時節日名。 漢 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魏 晉 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書·禮志二》引《韓詩》:“ 鄭國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日惟上巳,時亨 有巢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晉 時。 唐 朝賜宴 曲江 ,傾都褉飲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 洛陽 王孫士女,傾城翫賞。”
瓊華
亦作“璚華”。1.美石。《詩·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毛 傳:“瓊華,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記·崑崙》:“碧玉之堂,瓊華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榮養堂歌》:“被霞襦兮簪瓊華,母氏樂兮樂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質公司馬》詩:“身賤那能酬水鏡,年荒無以報瓊華。”
(2).神話中瓊樹的花蕊,似玉屑。《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瓊樹生 崑崙 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3).即瓊花。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未許瓊華比,從將玉樹親。” 元 王沂 《寄蘇昌齡》詩:“別後瓊華幾度芳,花前顧曲憶 周郎 。”參見“ 瓊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詩:“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宋 辛棄疾 《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
(5).喻美好的詩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張天佐見寄》:“瓊華贈我將何報,聊寄 江 南古樣絃。” 清 方文 《贈閻百詩續娶》詩:“腹如經笥飽,才比劍鋒銛。錦字隨時綴,璚華信手拈。”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輕船
小船。 清 朱彝尊 《題張孔目<浮家泛宅圖>》詩之二:“試借輕船艤 淮 浦,桃花春水送儂還。”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四野
四周廣闊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聞四野
雪後,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膏沃
(1).肥沃。《水滸傳》第一○五回:“但 宛州 山水盤紆,丘原膏沃,地稱陸海。” 清 嚴如熤 《平定教匪總論》:“ 川 中膏沃,易以存活。” 許傑 《慘霧》:“我們的村舍的後面,從前都是一片膏沃的土地。”
(2).指肥沃之地。 明 李東陽 《岳州府新築永濟堤記》:“甚者變槎居為市集,化棄地為膏沃。”
甫田
(1).大田。《詩·齊風·甫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孔 傳:“甫,大也。”《漢書·禮樂志》:“登成甫田,百鬼迪嘗。” 顏師古 註:“甫田,大田也……言此粢盛,皆因大田而登成,進於祀所,而為百神所歆饗也。” 晉 陸機 《瓜賦》:“殷中和之淳祜,播滋榮於甫田。” 明 何景明 《雨頌》:“甫田之坼,陰液膏之。”
(2).《詩·齊風》篇名。 朱熹 以為詩的主旨是“戒時人厭小而務大,忽近而圖遠。將徒勞而無功也”。後引為戒“務大而無功”的典實。 明 范濂 《觀濠堂記》:“ 顧 君務廣其地,越數十餘年,志猶未竟,識者不無《甫田》之譏。”
(3).《詩·小雅》篇名。《詩·小雅·甫田序》云:“《甫田》刺 幽王 也,君子傷今而思古焉。”後用為傷今思古的典實。 漢 劉向 《說苑·復恩》:“ 晉 文公 出亡,周流天下, 舟之僑 去 虞 而從焉。 文公 反國,擇可爵而爵之,擇可祿而祿之, 舟之僑 獨不與焉……遂歷階而去。 文公 求之不得,終身誦《甫田》之詩。”
古澤藪名。《詩·小雅·車攻》:“東有 甫 草,駕言行狩。” 鄭玄 箋:“ 甫 草者, 甫田 之草也。 鄭 有 甫田 。” 陸德明 釋文:“ 鄭 音‘補’,謂 圃田 , 鄭 藪也。” 朱熹 集傳:“今 開封府 中牟縣 西 圃田澤 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