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盧構橋原文
今時名永定,古曰桑乾河。
歷傳有明微,卜漲曾無訛。
桑熟必致乾,多少期弗差。
乾少霖必少,乾多霖定多。
去歲桑乾際,乃延一月過。
以此秋霖盛,沖堤害田禾。
幸雖排淪成,民已昏墊歌。
茲來過石橋,長虹接岸拖。
春水頗滿川,桑時或有波。
五字識民艱,蒿目嘆若何。
詩詞問答
問:過盧構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盧構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九
2. 葉
參考注釋
時名
指當時的聲名或聲望。 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可以專刑憲之司,參輕重之議,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懷仲侍》詩:“看盡飛鳶驚往事,好乘欵段謝時名。”
桑乾
1.河名。今 永定河 之上游。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乾涸,故名。 唐 李白 《戰城南》詩:“去年戰, 桑乾 源,今年戰, 蔥河 道。” 明 沉煉 《寄馮敬叔》詩:“ 桑乾河 水近,知是憶 并州 。”
2.古縣名。
明微
闡明精微的道理。《禮記·禮運》:“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 清 曾國藩 《書<儀禮釋官>後》:“又以為諸侯之官,其爵必降等於天子,聖人別嫌、明微之意,寓乎其間。”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去歲
去年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北風吹旐,秋霖泣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氣義》:“ 熊執易 赴舉,行次 潼關 ,秋霖月餘,滯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解池神祠加號》:“ 唐 大曆 中, 河中 鹽池為秋霖所敗。”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壩里,鴨群寂寞而懶散地鳴叫著,伸長頸項,踱過秋霖的積水。”
田禾
(1).泛指莊稼。《武王伐紂平話》卷下:“我是龍身,去處有狂風驟雨,雹打田禾,風吹稼穡,以此悅我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狗﹞踐踏得那田禾不成樣子。”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這幾天卻下雨了,對於田禾,已經太遲,不過天氣倒因此涼爽了不少。”
(2).指穀物。《元史·太祖紀》:“未幾,帝伐 蔑里乞 部,與其部長 脫脫 戰於 莫那察山 ,遂掠其資財、田禾,以遺 汪罕 。”
昏墊
陷溺。指困於水災。亦指水患,災害。《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孔穎達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無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災也。 鄭 云:‘昏,沒也;墊,陷也。 禹 言洪水之時,人有沒陷之害。’”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久痗昏墊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龔舍人書》:“比聞天子念東南之民困於昏墊,輟侍從之臣,親至其地以勞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籌河篇下》:“ 沁水 濁悍衝決,使北行入 運 ,則 衛輝 必有昏墊之虞。”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長虹
(1) 虹霓
(2) 喻指拱形長橋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時或
有時;偶爾
斷瓦殘垣中間時或露出焦黃的破布碎片。——《第二次考試》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民艱
民眾的艱難困苦。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伏乞勅下戶部,俯念民艱。”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皇帝軫念民艱,正供之額,概從儉薄。”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先秦 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若何
如何;怎樣
人馬若何分撥,自由軍師定奪
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過盧構橋原文_過盧構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