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孔直司訓南樓卷

作者:李堅(貞夫) 朝代:明代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

南樓在何許,乃在附郭東。

青山四面合,嘉樹起茐蘢。

爽氣日夕浮,野色窺簾櫳。

主人關西裔,弓裘紹青風。

憑高時送目,情思遙沖沖。

朅來伐木音,丁丁鳴谷中。

幽人不可見,欲往道靡從。

譜作高山調,寫之託絲桐。

翛然意忘歸,前途下高舂。

詩詞問答

問: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作者是誰?答:李堅(貞夫)
問: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堅(貞夫)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堅(貞夫)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六十二

參考注釋

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註:“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流在 武昌 。”按 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雲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雲。” 仇兆鰲 註:“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志》及《慶遠府志》。

(7).古樓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 劉有年 有記。

何許

什麼;哪裡

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後漢書·陳留老父傳》

不知何許人。——明· 魏禧《大鐵椎傳》

賈二是何許人,竟敢搞到我的頭上來了

乃在

猶乃才。僅僅。在,通“ 才 ”。《漢書·賈誼傳》:“ 長沙 迺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

附郭

(1).近城的地方;郊外。《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諸生深幸 洙 留,遂薦於附郭大姓 張 氏。” 清 朱琦 《感事》詩:“附郭尤慘淒,頽垣半傾圯。”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五:“ 賓陽司 一帶的附郭居民,為避免前線上的炮火,負荷著家財向鄉下逃難。”

(2).屬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一·景泰從龍二俞》:“以審理正 俞綱 為太僕寺少卿,則 嘉興府 之 嘉興縣 人也。以伴讀 俞山 為鴻臚寺丞,則 嘉興府 之 秀水縣 人也。二邑俱吾郡附郭。” 清 馮桂芬 《續郡志記兵》:“時 蘇州 附郭惟南之 吳江 ,西之 無錫 ,西北之 江陰 未下。”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嘉樹

(1).佳樹;美樹。《左傳·昭公二年》:“既享,宴於 季 氏,有嘉樹焉, 宣子 譽之。”《楚辭·九章·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唐 劉禹錫 《早夏郡中書事》詩:“華堂對嘉樹,簾廡含曉清。”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二十:“赤日流金,嘉樹之陰。”

(2).菜名。《呂氏春秋·本味》:“ 餘瞀 之南, 南極 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馬,侯權者之門。——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近黃昏時;傍晚

山氣日夕佳。——晉· 陶淵明《飲酒》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詩:“野色何莽蒼,秋聲亦蕭疏。” 宋 王安石 《見遠亭一絕上王郎中》詩:“野色軒楹外,霞光幾席間。”《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卻也有野色撩人。”

簾櫳

(1).亦作“ 簾籠 ”。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華<離情>》:“秋月映簾籠,懸光入丹墀。” 宋 史達祖 《惜黃花·定興道中》詞:“獨自捲簾櫳,誰為開尊俎!恨不得御風歸去。” 明 徐元 《八義記·宴賞元宵》:“開宮扇,起簾櫳,滿堂笑語與民同。” 陳毅 《游陽朔》詩:“竹林茅舍時出現,後有飛瀑透簾櫳。”

(2).指閨閣。 唐 李昂 《賦戚夫人楚舞歌》:“ 漢王 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清 吳偉業 《西田招隱》詩之二:“曲處通簾櫳,茶香具含蓄。”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西裔

西部邊遠的地方。《書·禹貢》“ 三苗 丕敘” 孔 傳:“西裔之山已可居 三苗 之族。” 漢 王粲 《迷迭香賦》:“揚豐馨於西裔兮,布和種於中州。”《北史·袁翻傳》:“愚謂 蠕蠕 二主,並宜存之,居 阿那瓌 於東偏,處 婆羅門 於西裔。分其降人,各有攸屬。”

弓裘

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 唐 高適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相門連戶牖,卿族嗣弓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繼》:“詩情爽激,多金玉音,蓋其累代詞伯,積襲弓裘,其於為文,不雕自飾,丰姿清逈,有道者風。”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團圓》:“奕葉生輝,念弓裘在吾當力繼。”參見“ 弓冶 ”。

青風

(1).春風。 唐 李端 《送楊皋擢第歸江東》詩:“緑氣千檣暮,青風萬里春。”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用歸字》:“ 荊公 詩‘緑攪寒蕪出,紅爭暖樹歸’妙甚,蓋出…… 李白 ‘寒雪梅中盡,青風柳上歸’意。”

(2).謂穀物應該成熟的時候沒有成熟。 劉俊秀 《一個模範合作社》五:“避免青風倒伏,也可以增加產量。”原註:“﹝青風﹞,應該成熟的時候沒有成熟。”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送目

(1).投以目光,注視。 南朝 齊 王融 《和南海王殿下詠秋胡妻詩》之五:“送目亂前華,馳心迷舊婉。”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未有伎慚美輿,蒙送目之賞。” 胡之驥 註:“《説苑》曰: 晉平公 為馳逐之車,立於殿下,羣臣得觀焉。”《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關羽 ﹞提刀拍馬便出,要斬 曹操 , 玄德 見了,慌忙搖手送目。”

(2).遠眺;遠望。 宋 張炎 《喜朝天·清暑堂贈蔡君謨》詞:“人多送目天際,識渡舟帆小,時見潮回。” 宋 王安石 《桂枝香》詞:“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孤館披襟坐,危欄送目憑。”

情思

(1) 情意

系人情思

(2) 情感

情思萌動

(3) 情緒,心情

恬靜的情思

情思縈繞

沖沖

情緒激動、高漲的樣子

興沖沖

怒氣沖沖

朅來

(1).猶言去。《後漢書·張衡傳》:“回志朅來從玄諆,獲我所求夫何思!” 李賢 註:“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朅來游 嵩 峯,羽客何雙雙。” 唐 李涉 《春山三朅來》詩之一:“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宋 蘇軾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詩:“ 長陵 朅來見大姊, 仲孺 豈意逢將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詩:“朅來未得從 黃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猶言來。歸來;來到。《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詠歸塗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來。” 呂延濟 註:“朅來,言歸去來也。” 唐 張九齡 《歲初登高安南樓言懷》詩:“朅來 彭蠡 澤,載經 敷淺原 。”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疑是花神,朅來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陳滄洲太守出瘞鶴銘於江中以拓本見示作歌記之》:“朅來江邊問遺碣,太息墨寶存空亭。”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孫氏陵》詩:“朅來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朅來事儒術,十載所能逞。” 宋 蘇軾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朅來東遊慕人爵,棄去舊學從兒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詩:“朅來幸得公務閒,閒情暫寄水石間。” 梁啓超 《愛國歌》之三:“君不見朅來 歐 北天驕驟進化,寧谷久扃吾文明。”

(4).助詞。 晉 張協 《雜詩》之六:“朅來戒不虞,挺轡越飛岑。”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三十:“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 宋 蘇軾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朅來 震澤 都如夢,只有 苕溪 可倚樓。”

(5).何來。朅,通“ 曷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回車朅來兮,絶道 不周 ,會食 幽都 。”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行》:“高節難久淹,朅來空復辭。” 宋 陳與義 《衡山道中》詩之三:“朅來巖谷游,卻在浮雲外?”

(6).何不來。朅,通“ 盍 ”。 唐 李商隱 《井泥》詩:“我欲秉鈞者,朅來與我偕?” 宋 樂雷發 《烏烏歌》:“朅來相就飲斗酒,聽我仰天歌烏烏!”

伐木

採伐林木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伐木丁丁。——《詩·小雅·伐木》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靡從

無從。謂沒有門徑或頭緒。《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蓋聞其聲,今視其來。厥塗靡從,天瑞之徵。” 顏師古 注引 文穎 曰:“其來之道何從乎?此乃天瑞之應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靡蹤”。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遺書絶寡,考訂靡從。”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絲桐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漢 王粲 《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唐 高適 《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記·琴挑》:“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

(2).指樂曲。 宋 賀鑄 《羅敷歌》詞之四:“自憐 楚 客悲秋思,難寫絲桐,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

翛然

無拘無束貌;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無係貌也。” 前蜀 韋莊 《贈峨嵋李處士》詩:“如今世亂獨翛然,天外鴻飛招不得。” 明 歸有光 《南雲翁生壙志》:“翁為人有風致,可謂翛然於生死之際,則予之所謂命者,又不足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有時夜半醒來,萬籟俱絕,皓月中天,翛然四顧,覺得心中一片空靈。”

迅疾貌。 宋 司馬光 《館宿遇雨懷諸同舍》詩:“佳雨濯煩暑,翛然生曉涼。”

忘歸

(1).忘返。《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晉 左思 《吳都賦》:“ 舜 禹 游焉,沒齒而忘歸。”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2).良箭名。以一去不復返,故稱。《公孫龍子·跡府》:“ 龍 聞 楚王 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 雲夢 之圃。”《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 李周翰 註:“忘歸,矢名。”

前途

(1) 將行經的前方路途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詩

(2) 喻未來的光景

況君前途尚可。——《世 說新語·自新》

前途似海。——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前途光明

(3) 他們;那一方。舊時居間者與人接洽時,隱去姓名,稱另一方為前途

減半天五之數,前途願出。——《老殘遊記》

高舂

日影西斜近黃昏時。《淮南子·天文訓》:“﹝日﹞至於 淵虞 ,是謂高舂;至於 連石 ,是謂下舂。” 高誘 註:“高舂,時加戍,民碓舂時也。” 劉文典 集解:“《初學記》引注云:‘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韋雍州致仕表》:“高舂之景一斜,不周之風忽至。” 唐 皎然 《浮雲》詩之三:“浮雲浮雲,集於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清 趙翼 《遣興》詩之三:“折坂未登車倒退,游山正好日高舂。”

詩詞推薦

  • 旅悶十首

    方回宋代〕吟窗委巷間,四顧盡塵闤。屋角才孤樹,樓西僅遠山。群飢烏謾噪,高舉鵠容攀。夜靜看星斗,秋風喜漸還。
  • 挽陳東湖

    趙必象宋代〕吾善養吾存,衡茅道更尊。書聲響三世,詩派禪諸孫。今古自秦晉,山林有綺園。臨風涕如雨,一些試招魂。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湘妃

    王邦畿明代〕神堯二女盛威儀,婦德文心想見時。水闊洞庭人自遠,月明瑤瑟怨何悲。長存廟貌遺雙影,不定心情屬九疑。過客
  • 射兔

    乾隆清代〕兔之大也不踰尺,十或五中已稱賢。鹿之大也十倍兔,十亦不過五中焉。以鹿例兔其的易,應無虛發奚猶難。乃知
  • 泛太湖

    沈暉明代〕野老春湖上,高台夕照間。天邊時白鳥,煙外忽青山。神禹功何大,陶朱去不還。古今無限意,流水自潺潺。
  • 再次前韻示元老

    蘇轍宋代〕豪傑多自悟,不待文王興。四方有餘師,十厔豈無朋。我老不知時,早歲誰誤稱。歸來理茅屋,對客食藜蒸。遇渴
  • 次韻張去華院中感懷

    蘇轍宋代〕登朝已老似王陽,脫葉何堪霧雨涼。案上細書憎蟻黑,禁中新酒愛鵝黃。臨階野菊偏能瘦,倚檻青松解許長。仕宦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

    仇遠宋代〕猶記春風庭院,桃花初識劉郎。綠腰傳得舊官腔。自向花前學唱。錦瑟空尋小袖,翠衾尚帶餘香。一番拈起一思量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黃茅岡

    乾隆清代〕同於生物殊於所,白葦黃茅荒瘠宜。笑傲岡頭千古韻,此情寧許俗人知。
  • 隨蹕雜記二首·其二

    宋之繩明代〕車聲方隱隱,夜色已蒼蒼。山勢開天險,河流接大荒。人眠千嶂月,馬齧萬群霜。行幄東南近,風清禁漏長。
  • 次韻孫艮夫贈別

    吳錫疇宋代〕第一江山第一程,新詩快讀逼梅清。碧雲不斷飛帆急,立盡檣竿晚日明。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李升袁安臥雪圖

    乾隆清代〕臥雪原非遁世情,孝廉徵召令陰平。立朝侃侃多忠告,皆自傲寒素養成。
  • 觀送葬

    歐陽詹唐代〕何事悲酸淚滿巾,浮生共是北邙塵。他時不見北山路,死者還曾哭送人。
  • 舟中風雪五絕

    蘇轍宋代〕曉風吹浪作銀山,夜雪爭妍布玉田。風力漸衰波更惡,通宵撼我正安眠。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楊和王挽章五首

    曹勛宋代〕奉鑾翔覊府,血漢聖心留。稍護勾陳衛,旋分尉撫憂。威名騰瀚海,姓字竦旄頭。和國真封貴,元功記冕旒。
  • 訴衷情

    曾覿宋代〕晚妝初試蕊珠宮。隨步異香濃。檀槽緩垂鸞帶,纖指拈春蔥。鶯語巧,上林中。正嬌慵。暫教花下,簾影微開,多
  • 雨(六月廿八日)

    乾隆清代〕秋後晴三日,朝來棼細絲。時疏時復密,半慰半猶疑。究以霽為好,恐成霖弗宜。農夫勤較量,我更覺過之。
  • 和錢侍郎甘露

    孟郊唐代〕玄天何以言,瑞露青松繁。忽見垂書跡,還驚涌澧源。春枝晨裊裊,香味曉翻翻。子禮忽來獻,臣心固易敦。清風
  • 羈憧卜山中

    盧照鄰唐代〕臥壑迷時代,行歌任死生紅顏意氣盡,白壁故交輕。澗戶無人跡,山窗聽鳥聲。春色緣岩上,寒光入榴平。雪盡松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 三月十三日夜五更聞杜鵑時成父欲入浙因賦六

    趙蕃宋代〕不如歸去,子寧肯住。歸去來兮,早歌式微。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
楊孔直司訓南樓卷原文_楊孔直司訓南樓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