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題壁·其二

作者:李逢升 朝代:明代

原文

岩內造成一大堂,千精百巧與誰當。

無心幻出雲窩洞,有志登臨居上方。

白日得閒過白日,風光莫負好風光。

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別業莊。

詩詞問答

問:《崇禎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題壁·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逢升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逢升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逢升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2. 以上清光緒《德慶州志》卷一四

參考注釋

造成

招致或引起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 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大堂

(1) 客堂

將大堂掃得乾乾淨淨

(2)

(3) 高大的廳堂。為古代帝王主持政事、宣明政教的地方

(4) 舊時指官府辦事或審理案件的廳堂

百巧

指各種農具。《山海經·海內經》:“ 帝俊 生 三身 , 三身 生 義均 , 義均 是始為 巧倕 ,是始作下民百巧。” 袁珂 校註:“百巧者,主要蓋指耒、耜、銚、耨等農具也。”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氣。《禮記·禮運》:“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漢 王粲 《詠史》:“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 唐 韓愈 《送區冊序》:“﹝ 區冊 ﹞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間也。” 孫中山 《勸告北軍將士宣言書》:“ 民國 新成,時方多事,執干戈以衛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樹業之時。”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得閒

有空閒時間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天公

(1) 天。以天擬人,故稱

(2) 神話傳說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曰:‘吾始困時,嘗與 鮑叔 賈,分財利多自與, 鮑叔 不以我為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鮑子 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 云:‘ 劉尹 知我,勝我自知。’” 宋 蘇軾 《觀魚台》詩:“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2).器重我。《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寵之……﹝ 豫讓 ﹞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 智伯 ,則吾魂魄不愧矣。’”

幽景

幽靜的景色。 宋 王禹偁 《游虎丘山寺》詩:“盡抱好峯藏院裡,不教幽景落人間。”

三洲

(1).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仙山。 明 高啟 《次韻酬張院長見貽太湖中秋玩月之作》:“若上 洞庭 看玉鏡,兩山應是勝三洲。”

(2).歌曲名。《舊唐書·音樂志二》:“《三洲》,商人歌也。商人數行 巴陵 三江 之間,因作此歌。”參見“ 三洲歌 ”。

別業

別墅

依依西山下,別業桑林邊。——唐· 高適《淇上別業》

詩詞推薦

崇禎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題壁·其二原文_崇禎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題壁·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