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桂原文
霜風吹老桂婆娑,輪滿旁枝長漸多。
萬古秋香懸宇宙,一株晴影照山河。
雲間銜子無黃鶴,天上看花有素娥。
折向人間應不識,九重清露濕鳴珂。
詩詞問答
問:月中桂的作者是誰?答:員怡然
問:月中桂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月中桂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員怡然的名句有哪些?答:員怡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六十
參考注釋
霜風
(1).刺骨寒風。 北周 庾信 《衛王贈桑落酒奉答》詩:“霜風亂飄葉,寒水細澄沙。”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三折:“斷不了你那 章臺 上霜風淅淅, 渭城 邊煙雨霏霏。”
(2).指嚴明的風紀。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政德洽於霜風,教義窮於足跡。”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旁枝
(1).謂旁生歧出。《莊子·駢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清 方苞 《書李習之盧坦傳後》:“ 太史公 作《史記》,藏之名山,副在京師,然中間多駢旁枝。”
(2).側生的枝條。 唐 姚合 《送別友人》詩:“泉落林梢多碎滴,松生石底足旁枝。”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秋香
(1).秋日開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唐 鄭谷 《菊》詩:“露溼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元 白樸 《喬木查·對景》套曲:“蟬聲咽,露白霜結,水冷風高,長天雁字斜,秋香次第開徹。”
(2).一種桂花的名稱。 宋 王十朋 《詩序》:“與 萬先之 登 丹芳嶺 ,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戲覓之,慨然相贈,且言欲施此花久矣,又言花名秋香,一名十里香。”
宇宙
(1)
(2) 包括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3) “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哲學上又叫“世界”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雲間
松江府的別稱。現在上海松江縣一帶。因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家在松江府治所在地華亭)對客自稱“雲間陸士龍”而得名
黃鶴
傳說中仙人所乘的一種鶴
昔人已乘黃鶴去。——唐· 崔顥《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看花
唐 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 長安 城中看花的風俗。 唐 劉禹錫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甲:“ 施肩吾 與 趙嘏 同年不睦, 嘏 舊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願借酒杯,預賀看花之喜。”
素娥
(1). 嫦娥 的別稱。亦用作月的代稱。《文選·謝莊<月賦>》:“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後庭。” 李周翰 註:“ 常娥 竊藥奔月,因以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隱 《霜月》詩:“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詩之一:“莫遣風吹廻作態, 素娥 應妬舞《霓裳》。” 郁達夫 《舊曆八月十六夜觀月》詩:“窗外 素娥 窗內客,分明各自夢 巫陽 。”
(2).白衣美女。指月宮仙女。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明皇夢遊廣寒宮》:“見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來舞笑於 廣陵 大桂樹之下。”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清露
(1).潔淨的露水。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詞:“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郭沫若 《登臨》詩:“廟中的銅馬,還帶著夜來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別稱。 明 楊慎 《俗言·俗語反說》:“ 貴竹 名雨曰清露。”
鳴珂
(1).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隔林望行幰,下阪聽鳴珂。” 唐 王昌齡 《朝來曲》:“月昃鳴珂動,花連綉戶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言祖》:“只把細蕊輕挼,立倦鞦韆架,耳聽鳴珂眼盼他。” 清 陳夢雷 《青青陵上柏》詩:“甲第亘長虹,擁節復鳴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東陽 《重經西涯》詩之一:“豈謂鳴珂還故里,敢將華髮戀微官。”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只今交舊盡鳴珂,推挽寧無一人佐。”